第1章 离别,成长的必修课
九月的阳光像融化的琥珀,稠密地包裹着京北大学的朱红色校门。
梧桐树影里此起彼伏的蝉鸣与拉杆箱滚轮声交织,谱写着一年一度的迎新序曲。
黎汐灿降下车窗的瞬间,青草与沥青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凝视着校牌上“京北大学”西个遒劲大字,指尖无意识着录取通知书烫金的封边,那上面还残留着印刷油墨的淡淡苦香。
后视镜里映出母亲欲言又止的脸,两个月前那个夏夜突然浮现在眼前——
填报志愿的电脑屏幕泛着冷光,沈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南大离家就三站地铁......”
她的话顿了顿,“真的想好了要去那么远的京北大学吗?”
当时她蜷缩在转椅里,光标在“京北大学”的选项上急促闪烁,如同她擂鼓般的心跳。
少女咬住下唇,睫毛在蓝光里投下颤动的阴影:“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最终,黎汐灿还是报了京北大学。
京北大学也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985大学,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考上。
要不是黎汐灿高中时逼了自己一把,高考超常发挥,还不一定能考上呢。
此刻轿车后备箱传来闷响,舅舅正在搬运她的行李。
两个28寸行李箱,是她反复精简后的全部行囊。
清晨离家时,她特意梳了练习三次才成功的侧辫,斜挎包里还藏着防晕车的薄荷糖。
黎汐灿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阳光瞬间将她笼罩。
“到了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就给家里打电话。”母亲一边叮嘱,一边帮她理了理头发。
黎汐灿重重地点点头,眼眶微微泛红。
黎战第三次询问:“真不用我们送你进去?”
“爷爷,学校规定家长不能进呢。”黎汐灿瞬间笑出声。
“同学是哪个系的?”
清朗的男声突然传来。
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少年逆光而立,胸牌上“江屿”二字被阳光镀得发亮。
他目光落在黎汐灿脸上时明显怔了怔——这个新生像是从油画里走出来的,连发梢都跳跃着细碎的金光。
“传媒系。”她下意识后退半步,鞋跟轻撞到行李箱发出闷响。
江屿眼前一亮:“巧了,我叫江屿,是你首系学长!宿舍离这里有点远,不过你放心,我会帮你把行李送到宿舍的。”
他利落地将行李搬上推车,金属锁扣与铁架相碰发出清脆的响。
“谢谢。”黎汐灿脸上露出一丝惊喜。
前两天,她在新生群里看到了学校的通知,说人多,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不让家长进校园呢。
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她都只带的必需品,其它的准备到学校再买,但还是有两个行李箱和一个包,都塞得鼓鼓的。
她可是个路痴,要是带着这么多东西,还找不到宿舍的话,她会崩溃的。
没想到学校这么贴心,还安排志愿者帮新生拿行李,瞬间对京大的印象更好了。
江屿笑了笑,“应该的。”
见此情况,黎汐灿的家人也放心了,准备返程。
黎战宠溺地摸了摸黎汐灿的头,“那我们就回去了,你也快进去吧,外面这么晒,可别把咱们灿灿给晒黑喽!”
“哎呀~就晒一会儿晒不黑的...”
“那...你们先走吧。”黎汐灿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拜拜!”
当黑色轿车终于消失在林荫道尽头,黎汐灿仰头望着校门上方的字。
十八年的人生像被装进行李箱带到了陌生城市,忽然真切地意识到,她是真的离家越来越远了。
但是成长,不就是逐渐远离家的漫长旅程吗?
小学的时候,我们每天放学后都可以回家;当踏入初中校门后,一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周末成为了我们与家人相聚的短暂时刻;上高中后,学业愈发繁重,回家变成了半个月一次的期盼。
如今,迈入了大学校园,这个全新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独立。同时,也意味着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或许,以后真的要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了。
想到这里,心中难免会涌起一丝惆怅和不舍。
但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道路,只有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展翅高飞。
江屿推着行李车走在前方,阳光透过梧桐叶在他背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黎汐灿加快脚步跟上去,听见自己的运动鞋踩碎落叶的脆响。
这是她第一次,独自走向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