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黄浦江畔,临海国际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林建成推开办公室的胡桃木门时,第一眼就看到了静静躺在黑色大理石办公桌上的那封信。
素白的信封在深色桌面上格外醒目,左下角烫印着罗浮宫的轮廓浮雕,火漆印章上是"法兰西共和国文化部"的法文缩写,在晨光中泛着暗红色的光泽。
林建成放下公文包,拿起沉甸甸的黄铜拆信刀,刀尖划过火漆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信封开启的瞬间,一缕混合着檀木与普罗旺斯薰衣草的幽香悄然溢出,让整个办公室都为之一振。
"尊敬的林先生..."
法文信笺用的是上等的Arches水印纸,雅克·朗部长的亲笔签名如一道优雅的波浪线,在纸面上微微凸起。花体字母在晨光中泛着淡金色泽,每一个字母的收尾都带着法国人特有的艺术气息。
林建成的手指轻轻抚过信纸,能感受到纸张上细微的纹理。
老周端着刚煮好的蓝山咖啡进来时,发现老板正对着信纸出神。
窗外的黄浦江上传来悠长的汽笛声,却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咖啡杯里的热气在晨光中袅袅升起,形成一道朦胧的雾帘。
"林总?法国人说什么了?"老周小心翼翼地将咖啡杯放在杯垫上,生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宁静。
林建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他们想把'三色星光'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的开幕展。"
他将翻译好的中文版本推过桌面,"还要把苏州河仓库的改造案例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范例。"
老周手中的咖啡杯明显晃了晃,褐色的液体在杯沿危险地摇晃,差点溢出。
这个来自浪漫之都的邀请,意味着临海国际的文化商业版图将正式登上世界舞台,而不仅仅局限于亚洲市场。
当天下午的视频会议充满了国际化的氛围。
莫斯科工坊的安德烈背后是堆满绣线的货架,广州的陈启明身旁放着热气腾腾的茶具,正在列宾美院上课的科利亚不时被同学的俄语提问打断,而巴黎新联络的策展人克莱尔身后的背景则是典型的法式公寓。
十几个小方格在屏幕上亮起不同时区的面容,仿佛一幅世界文化地图。
"最大的挑战是运输。"
克莱尔的中文带着迷人的法语腔调,她将一缕红发别到耳后,"那些混合胎体艺术品需要恒温恒湿环境,特别是'五星出东方'的新品,对温湿度变化更加敏感..."
画面切换到莫斯科工坊,塔季扬娜正在用特制的丝绸包裹最后一件绣品。
老人银白的发髻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突然举起三根布满皱纹的手指:"三套!每件作品准备三套!
路上坏两套还有备用!"她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这是老匠人用几十年经验总结出的保险方案。
这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让视频会议里的众人忍俊不禁。
但真正令人惊喜的是科利亚的提议——男孩举起素描本,上面精细地绘制着一个双层展示柜:下层用恒温恒湿装置保护真品,上层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制作过程。
"我在圣彼得堡科技馆见过这种装置,"男孩的俄语夹杂着中文专业术语,"可以让观众同时看见作品和它的'灵魂'...就像看一个文化的DNA。"他的比喻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会议结束后,林建成独自来到苏州河畔的改造仓库。
推开密室厚重的橡木门,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处的气窗洒在那套酸枝圣餐桌上,葡萄纹在斜射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包浆,仿佛在诉说着近百年的历史。
他戴上白手套,轻轻抚过桌沿的每一道曲线,突然在底部摸到一个之前被忽略的铜牌。
擦去铜锈,"1924年制于上海,编号07"的字样清晰可见。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颤。如果能在巴黎找到与之配对的编号作品,那将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重逢,其意义远超普通的展览。
手机铃声突然打破了密室的宁静。是广州的阿强打来的视频电话,背景音里传来窑炉的轰鸣和工人们的欢呼声。
"林总!我们烧出了'三色星光'的升级版!"年轻人兴奋的声音几乎盖过机器声,"陈爷爷说这叫'五星出东方'!他说这是失传己久的宫廷秘技!"
视频画面里,一块胎体在阳光下闪烁着五种不同的金属光泽,随着角度变换呈现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如同微缩的银河系在掌心中旋转。
原来陈老根据祖传的太公笔记,在原有配方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经过三十七次试验,终于复现了清代宫廷秘不外传的"五色金"技法。
这个突破性进展让巴黎展览的学术价值和观赏性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林建成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一组由安德烈负责传统展品的运输方案,另一组由科利亚牵头,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研发数字展示系统,将最新发现融入展览叙事。
三天后,苏州河仓库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
法国策展人克莱尔一袭红衣,踩着细高跟鞋走进密室。
她在狭小的空间里转了三圈,突然跪下来,手指轻触地面:"就是这里...这个角度,这个光线..."她激动地翻开随身携带的皮面笔记本,泛黄的老照片上赫然是与密室藏品几乎相同的葡萄纹圣餐桌,背景是埃菲尔铁塔的轮廓。
"这张照片..."林建成接过笔记本,发现照片边缘己经有些卷边,但画面依然清晰,"能借我们扫描吗?"
"当然!"克莱尔碧绿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但更有趣的是这个..."她熟练地翻到笔记另一页,那是一张褪色的法文货物清单,"07号桌的孪生兄弟,现在就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库房里!他们一首以为是孤品!"
这个戏剧性的发现让筹备工作立刻转向。
巴黎展将增设"世纪重逢"特别单元,让这对分隔七十年的工艺珍品首次团聚。
更令人期待的是,克莱尔透露那家博物馆还收藏着当年海派匠人写给法国买家的信件,这些珍贵文献或许能解开更多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密码。
傍晚时分,林建成带着克莱尔来到外滩十八号的露台酒吧。
黄浦江的晚风拂过克莱尔的红裙,她突然指向对岸:"看,就像你们的'三色星光'——"
陆家嘴的摩天楼群灯火通明,霓虹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与老外滩的欧式建筑轮廓交融成流动的光谱。
在这座永不停止演变的城市里,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从未间断,就像他们即将在巴黎呈现的那场展览一样。
"林先生,"克莱尔晃着香槟杯,杯中的气泡在暮色中闪闪发光,"巴黎展之后,有没有想过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欧洲其他城市?"
这个看似随意的问题,却触及了林建成近来最深的思考。临海国际的文化商业版图,是否己经到了从亚洲走向全球的时刻?
回到办公室己是深夜。林建成翻开真皮封面的笔记本,在原有计划旁写下新的构想:
成立国际文化遗产基金
开发跨国工艺数据库
筹建"世界工匠联盟"
在欧洲主要城市设立文化展示中心...
钢笔的沙沙声与座钟的滴答交织在一起,窗外的上海正渐渐沉入梦乡。
而在这间亮着灯的办公室里,一个连接东西方的文化网络正在纸上成形,就像那些即将在巴黎重逢的古老工艺品一样,每一件都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