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8:逆袭商海

第六十六章 星光初绽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8:逆袭商海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3680
更新时间:
2025-06-12

苏州河仓库的中央大厅里,最后一块展板正被小心翼翼地悬挂到位。

林建成站在脚手架下,仰望着那幅占据整面墙的巨幅地图——金色的线条从莫斯科的"丝路工坊"出发,穿过广州的"岭南天地",最终汇聚在上海的"怡和源",沿途点缀着科利亚绘制的三地标志性建筑。

"左边再抬高两公分。"设计师小林紧张地指挥着,"对,就这个位置!"

展板落定的瞬间,清晨的阳光恰好透过高处的彩绘玻璃洒落,将整幅地图映照得熠熠生辉。那些金色的线条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在墙面上微微流动起来。

"林总!"老周匆匆跑来,"钱老带着媒体到了,还有..."他压低声音,"市里分管文化的副市长也来了,说是要提前看看。"

林建成整了整西装领口,走向大厅入口。迎面走来的不仅是钱老和媒体团队,还有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正是分管文化的李副市长。更令人意外的是,副市长身后跟着几位外国面孔。

"小林啊,"钱老热情地介绍,"这位是法国驻沪文化领事杜邦先生,听说我们的'三色星光'特展,特意提前来拜访。"

杜邦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赞叹:"林先生,我在巴黎就听说过您的'活态保护'理念,今天终于能亲眼见证!"

原来这位领事是建筑遗产保护专家,通过外交渠道得知仓库密室的发现后,专程前来考察。这个意外的关注,让特展还未开幕就获得了国际视野。

"请随我来。"林建成引领众人走向第一个展区——"泥土的记忆"。

阿强从广州运来的三色土坯被放置在特制展台上,下方是三种原料的放大镜观察窗。

杜邦先生俯身观察那些闪烁的星点时,突然惊呼:"这金粉的色泽...很像凡尔赛宫修复用的秘方!"

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让展区氛围为之一变。钱老迅速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指着一页泛黄的记录:"1923年怡和洋行确实从法国进口过一批金粉..."

文化交融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正在被一根无形的丝线串联。李副市长眼中闪过惊讶,显然没料到这个展览竟藏着如此深厚的国际脉络。

"这边请。"林建成引导众人来到核心展区。

酸枝圣餐桌的复原品静静矗立在展台中央,周围环绕着塔季扬娜的融合绣品、陈老的广彩复原作、以及科利亚连接三地的设计图。

最令人惊叹的是顶部装置——数百根细如发丝的金线从天花板垂落,末端系着三地工匠的工具微缩模型,在气流中微微旋转,折射出梦幻的光斑。

"每件工具都扫描建档了。"林建成示意工作人员启动互动屏,轻触其中一件虚拟工具,立刻弹出该工匠的访谈视频。

杜邦先生看得入迷,这个展览应该去巴黎!"

这个意外的邀约让李副市长眼睛一亮。他悄悄将林建德拉到一旁:"林总,市里可以全力支持,需要什么资源尽管提。"

参观结束后的茶歇会上,媒体记者们己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撰稿。林建成注意到,那位金丝眼镜评委——现在是项目顾问的方教授,正与杜邦先生热切讨论着什么,两人不时指向展馆的某个角落。

"他们在聊什么?"林建成小声问钱老。

老人狡黠一笑:"方教授在巴黎留过学,他认出杜邦是当年的校友...世界真小啊。"

这个偶然的人际联结,似乎预示着更多国际合作的可能。林建成脑海中己经浮现出新计划——将"三色星光"升级为常设的国际工艺交流平台。

正思索间,手机震动起来。莫斯科的安德烈发来照片——塔季扬娜和科兹洛夫站在工坊门口,身后是打包好的展品箱,上面贴着中俄法三语标签。老人手中举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下一站:巴黎?"

林建成会心一笑,回复道:"先来上海,然后...谁知道呢?"

傍晚的预展酒会上,宾客们三三两两聚在展品前交流。林建成站在二楼平台,俯瞰着下方热闹的场景——法国领事正与李副市长交谈甚欢;钱老被记者团团围住讲述历史发现;方教授则带着几位学者仔细研究三色土样本...

在这幅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中,他突然注意到一个安静的身影。

科利亚独自站在角落的互动屏前,手指在屏幕上划动,将莫斯科、广州、上海三地的实景照片拼接在一起,创作着新的画作。

"在想什么?"林建成走到男孩身边。

科利亚抬起头,湛蓝的眼睛闪闪发亮:"林厂长,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工坊,用金线连起来..."他的手指在空中画了个网状,"会不会像星座一样漂亮?"

这个天真的比喻,却让林建成看到了更广阔的蓝图。临海国际的文化商业版图,或许可以像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将文明的驿站连接成网。

酒会结束后,林建成独自留在展馆。月光透过彩绘玻璃投下斑斓的投影,那些悬浮的金色工具在微风中轻轻碰撞,发出风铃般的脆响。在这如梦似幻的空间里,三地的距离似乎不复存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