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第21章 朱允熥拒绝出山,姚广孝再献奇谋(感谢订阅支持)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作者:
蜂仙
本章字数:
8184
更新时间:
2025-07-02

“正是。

我现在只想种田,以度余生,其他的事一概不问。”朱允熥语气坚定。

“不是,”陈士良感到很难理解,“那种田不是农夫所干的事吗?

你堂堂吴王怎么能做这等事呢?”

朱允熥倒背着双手在他的面前走来走去:“民以食为天,种田并非小事儿。

话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人各有志,希望你们不要打扰我们的生活,恕不奉陪了。”

陈士良高兴而来,满以为自己来请朱允熥出山,很容易达成协议,可是,没想到朱允熥一口拒绝,根本不愿意和他合作。

这让陈士良感到很没有面子。

陈士良想要发作,却又不敢,因为他爹临行之前对他有交代,必须对朱允熥十分礼遇。

陈士良想到这里,向前跟了两步:“吴王,请留步。”

朱允熥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看向他:“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实不相瞒,前段时间,我们和你的舅舅常升联系过,希望他能与我们合作,

现在常升和朝廷闹翻了。

朝廷正在通缉于他,如果他能和我们的合作的话,那咱们的力量岂不是更大吗?”

朱允熥面沉似水:“我和我二舅根本就没有联系,他,现在,他人在何处,我不得而知。”

“不是,我们听说前一段时间,朱高煦曾经来刺杀你,就在你危急之时,是常升及时赶到,用箭射伤了朱高煦。

朱高煦被惊走了,你怎么能说你和你二舅没有联系呢?”

“这——,”朱允熥心想原来他们这些海盗的情报工作做得也很出色,连这些事儿都知道,“不错,那一次,是我二舅及时赶到,出手帮忙,吓跑了朱高煦,但是,事后我二舅就走了,咱们就分了手,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联系了。”

陈士良笑道:“不是吧,我们可都打听清楚了,

你外祖父一共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常茂、常升、常森和常氏,

那常氏嫁给了太子朱标,也就是你的父亲。

你这三个舅舅对你看得特别重啊。

他们听说你被贬到蜀地来了,怎么可能不和你联系呢?

非但如此,我们还了解到,你的大舅常茂并没有死,

当年,你皇爷爷下旨让使者前去捉拿于他的时候,他诈死糊弄朝廷的使者,他可是无敌大将,曾经打过无数的胜仗。

如果说你能说服你大舅和你二舅和我们父子合作,

我们也很欢迎啊。”

闻言,朱允熥心想这陈士良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啊,陈祖义是老海盗,他就是小海盗,而且,他们的作战方案已经从海上转到了陆地之上,试图颠覆大明江山,野心不可小觑呀。

朱允熥一只手托着下巴,道:“我三位舅舅对我的确很不错。

但是我们早就没有联系了,他们现在住在什么位置?我是真的不知道?”

陈士良仍然不死心,进一步说道:“那么,可否请吴王写一封书信给我,信上大致的意思就是劝说你的几位舅舅和我们合作,将来我父亲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这可不行!”朱允熥一口拒绝。

他心想我若立下了字据,这就是把柄,将来如果捅到朝廷那里去,那还得了?

朝廷岂不是要诛我的九族?不,灭我的十族。

“这事儿还得你亲自去找他们谈,

如果说,他们愿意和你合作的话,我也干涉不了,这是他们的个人意愿;

如果他们不愿意和你们合作,你们也不必来找我,我也做不了主。

如今的我只是一个寻常的百姓,只想在这里安心种田,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来打扰我们。”朱允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陈士良心中的怒火陡然升起,脸变得通红,一直以来,他从来没向别人低三下四过,但是,今日来求朱允熥出山是个例外。

他把心头的怒火压了又压:“好吧,你再考虑考虑,如果你想通了,随时欢迎你和我们联系。

我把我的坐骑留给你,这匹马跟我多年了,你只要骑上它,它就能带着你找到我们。”

朱允熥挥了挥手:“不必!”

可是,陈士良却把那匹马拴在了那棵榆树上。

然后,率领着手下人等离开了。

京师。

奉天殿。

朱棣坐在文案内批阅奏章。

应该说,朱棣还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

他听说历史上秦始皇每天要阅览120多斤的竹简,不看完的话不睡觉。

在这一点上,他十分钦佩嬴政。

姚广孝垂手伺立在一旁。

朱棣看着文案上的奏章,渐渐地脸色阴沉了下来。

突然,他把桌子一拍,口中高声说道:“岂有此理!”

这一下,可把姚广孝吓得不轻:“陛下,你何故发火呀?”

“你看看这两份奏折!”

朱棣说着把那两份奏章递给了姚广孝。

姚广孝用双手把那两份奏折接过,打开观看,

只见第一份奏折上面写的是,陈祖义在东南沿海一带登陆,攻占了50多座城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沿海一带的官员纷纷弃官不做,没有人敢在那里为官了,

因为性命难保啊,毕竟谁的命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恳请朝廷调兵镇压;

第二份奏章是北平发来的,原来北元的残余势力仍然十分嚣张,他们拥兵数十万,此时,正在攻打北平,北平告急。

朱棣气愤地说道:“陈祖义不过是一个盗贼,现在居然成了气候,竟然敢攻打城池,杀官夺府,公然与朝廷作对。

他是不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还有,北元气焰十分嚣张,帖木儿趁着朕登基未稳,发兵攻打北平,此乃小人之举呀。”

姚广孝听了之后,沉吟了片刻:“陛下,不必过于忧虑,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那几个毛贼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

朱棣倒背着双手,在厅堂里来回直溜,然后,他停下了脚步,把目光落在了姚广孝的身上:“是的,你足智多谋,你看朕该如何应对?”

姚广孝手捻须髯,摇晃着脑袋,缓缓道:“诚如陛下所言,陛下刚刚继位不久,朝廷内外人心不稳,人心浮动。

陛下切不可御驾亲征,如果是那样的话,便给那些乱臣贼子有了可乘之机。

倘若京师有失,那就麻烦了。”

“你的意思是?”朱棣似有所悟。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贫僧的意思是,陛下可以高额悬赏,捉拿陈祖义!”

朱棣一听,就愣了:“朕已经悬赏7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都没什么效果,他的身价越来越高了,却越来越嚣张了。”

姚广孝笑了笑:“陛下,不要急,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依贫僧看,陛下不如把赏银提高到1000万两白银。”

“1000万两?”朱棣听了,脑袋瓜子嗡嗡直响。

因为目前来说,他一年国库的收入只有1100万两白银,那也就是说把一年的国库收入全部拿去捉拿海盗了。

“斯道,那是不是太多了点儿?

咱们还有别的很多的事情要做呢,都需要花钱呐,是不是能留点儿?”朱棣面泛难色。

姚广孝哈哈一笑:“陛下,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你还记得当年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刘邦使用了什么策略吗?”

“哦,他用了什么办法?”

“刘邦给了陈平四万万钱,让他去离间项羽和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

刘邦从来不过问那些钱财是怎么用的,

果然在陈平的运作之下,项羽先是对范增起了疑心,那范增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哪里能受得了那样的侮辱呢?

他一气之下,便离开了项羽,返回老家,

他十分气愤,半道上他背上的毒疮发作了,死在了途中。

钟离昩原来是项羽手下的头等大将,

但是,也架不住陈平忽悠,最终,项羽对他也起了疑心。

钟离昩无处可去,就投了韩信。

没想到韩信却并非钟离昩所想象的那样重情重义的人,

韩信知道刘邦在通缉钟离昩,

他为了讨好刘邦,把钟离昩逼得自杀了,

然后,他把钟离昩的脑袋送给了刘邦。

没想到这样一来,韩信反而引起了刘邦的怀疑。

你看到没有?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如果说花一年国库的钱能灭了陈祖义,从今以后,免却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后顾之忧,这难道不值得吗?”

朱棣听了之后,冷静地想了想,一咬牙道:“好吧,这事儿就依你所言,那么,北元那边如何退敌?”

“虽然朱高炽去了蜀地,朱高煦不是在京师吗?

陛下可以下旨,让朱高煦到北平前去迎敌。

朱高煦勇猛无比,那些北元的将士听到朱高煦的大名,闻风丧胆。

这就好比当年匈奴人只要听说了李广的名字,都避而远之。

贫僧相信,只要朱高煦到了北平,北平之围顿解。”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这一番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不服高人有罪呀!

原本两件非常棘手的事儿,到了姚广孝那里,只言片语就解决了。

“斯道啊,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下午。

朱高煦的府上。

狗儿当众宣读了圣旨,然后对朱高煦说了一句:“你好自为之吧。”

然后,离开了。

朱高煦问韦氏:“父皇让我返回北平,对抗北元,你看这件事能做吗?”

韦氏看着自己的丈夫,摇了摇头:“你这个人头脑太过简单,上次,我已经和你说过了,京师才是权力的中枢,

如果你离开了京师,便会被边缘化了。

而且,北元有数十万的军队,可不是好对付的。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沦陷。

你若丢失了北平,那也是死罪一条。”

朱高煦听了之后,眨了眨眼睛:“照你这么说,我不能去北平。”

“那是自然。”

“可是,圣旨已下,我怎么能违背圣旨呢?”朱高煦感到很是头疼。

“你就说自己的伤还没有好,此时不宜出征,请陛下另派他人前去北平。”韦氏给他支招说。

“这……这能合适吗?”朱高煦有点犹豫。

韦氏十分气愤:“如果我所说的话你不听,将来你会有后悔的时候。”

晚上。

皇后的寝宫。

朱棣处理完政务之后,来到了皇后的宫中。

恰巧,吴氏带着朱瞻基在这里玩耍。

朱棣把朱瞻基抱在怀里,逗着他玩儿。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朱棣看到朱瞻基的时候,心情就会非常舒畅。

看着朱瞻基,就好像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大明。

他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朱棣心里想着,趁自己有生之年把北元和那些海盗给灭了,将来这孙子做了皇帝,大明就能一帆风顺,传至千秋万代。

“瞻基呀,你最近都学了哪些功课?”

“老师教了我《论语》。”朱瞻基声音稚嫩。

“哦,那你背给爷爷听听。”

朱瞻基口齿伶俐,记性极好,便开始背了起来:“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背了一大篇。

可是,朱棣听了之后,却一皱眉。

为什么呢?

这让朱棣想起了当年汉宣帝有一次和太子刘奭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刘奭就主张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汉宣帝当时就发出了感慨,败我刘姓江山者,必是你这逆子。

朱棣熟读经史,就拿汉武帝来说吧,他一生就干了两件事儿:

一是讨伐匈奴,二是加强中央集权。

虽然说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那只是面子工程,

里子,他施行的还是法家的那一套。

汉武帝是个很会做皇帝的人呐,他既要儒家的面子,也要法家的里子。

在朱棣年轻的时候,老猪朱把他派到北平去镇守,对抗北元。

那时候,北平城池破败不堪,兵马也只有数千老弱,哪里能是北元的对手?

他花重金把姚广孝请出山,果然姚广孝没有令他失望,

替他制定了富国强兵的策略,招兵买马,发展生产,渐渐地积蓄了力量,逐渐站稳了脚跟,反败为胜。

后来,老朱驾崩了,没想到他却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做了皇帝。

可是,朱允炆继位之后,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大力削藩,矛头直指北平,朱棣被迫无奈,再一次起兵反抗。

\u2029

\u2029求月票,求追读!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