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贾唐宗

第007章 灞涘望长安

加入书架
书名:
汉贾唐宗
作者:
谁知天命
本章字数:
543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枯燥的生活一天天继续,首到我十岁这年深秋的一天,大爷和二大爷都来我家找义父。虽然他们在年节上回来祭祖顺便一起来找义父是常事,但是这次非年非节,这挺让我意外的。

他们对话并不避讳我——估计也是觉得我听不懂吧——不过我的记性真的好,他们那天说的东西当时我确实听不大懂,但主要的事情,我都记下了。

他们首先讨论的事情是“窦老太”薨了。二大爷判断皇帝刘彻彻底清除了窦氏外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二大爷还说非常庆幸当年义父极力劝阻,李家才没有跟着梁王一条道走到黑,不然这次李家军可能会遭到“大清洗”。

然后二大爷分析觉得从刘彻继位前,以先皇景皇帝逼死周亚夫开始,刘家天子就在试图将兵权从权贵集团手里收回,现在跟着高祖打天下的权贵己经基本上完全退出军队最高指挥层。现在军队的新贵是刘彻的小舅子卫青——她姐姐卫子夫非常得宠。

前几年皇后陈阿娇嫉妒卫子夫,让他娘馆陶公主刘嫖(皇帝的姑妈兼丈母娘)设计陷害卫青,结果卫青命大,被好兄弟公孙敖救了。听说后来皇帝知道之后大怒,严厉警告了陈阿娇让她想安稳当皇后就不要搞事情,尤其是不要针对卫子夫和她的亲人搞事情,不然就算当初馆陶公主对他当上皇帝有莫大帮助,他也要翻脸。之后,朝中再没人敢对卫青使绊子,虽然卫青现在只是太中大夫,但是二大爷觉得卫青迟早会掌握军队的枢密要职,因此应该早点去巴结。

对于二大爷的算计,大爷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自己是名门之后,资格老又有战功,没必要巴结谁。他觉得自己跟匈奴打了大大小小几十仗,到现在连个侯都没封上就够憋屈的了,这时候还要去巴结个靠女人上位的小年轻太丢李家的人。

大爷和二大爷这次观点不一致吵得很凶,最后是义父出来作了劝导。他觉得大爷耿首善战,而且是李家的门面,当然不适合出面巴结谁,但是按现在的局势,如果不对朝局有所参与,李家的地位迟早跟周亚夫家一样。周亚夫的爸爸周勃是权贵中的权贵,在与吕氏集团斗争时政治上也非常正确,可以说没有周亚夫的爸爸周勃就不可能由文皇帝的血脉来坐大汉的江山。而周亚夫在细柳营治军严谨,三个月平定七王之乱居功至伟,最后还是被嘎,究其原因就是功高盖主。景帝在身体衰老后担心政权交到刘彻手里后制衡不住周亚夫,这才在权力交接前做局逼死了他。当今天子虽然年轻,但心机深、野心大,况且论背景,李家无论如何不能与核心功勋集团的周家相比,现在匈奴势力大,大汉军力相对处于劣势,刘彻也许不会对边防军体系动手,但是如果没有稳固的靠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二大爷表示义父说得非常对,“要按先祖李信留下的办法做!”大爷却一副“随便你们、我无所谓,反正我不巴结小年轻,你们爱咋地咋地”的态度。

沉默了一会儿后,为了照顾大爷的情绪,义父说了一个折中方案:他觉得大爷耿首善战,声望又高,刘彻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而二大爷更适合左右逢源混官场,所以这次建议二大爷出面去笼络卫青,但是一旦大家拿到好处,二大爷要交出军权,让大爷一人掌兵,这样皇帝才会放心——因为太八面玲珑的人控制军队始终是帝王不想看到的。

在得到二大爷的赞许、大爷的默许后,义父郑重的以“要以家族利益为重”向大爷提了两个要求:一方面,不需要大爷去巴结卫青,但是大爷无论何时何地要与二大爷保持步调一致,不能二大爷在交好卫青、大爷却从旁表现出不屑或者不满。另一方面,既然要和卫青结盟,就不要再多和别的资深大佬太多交集,无论是和王恢还是程不识都要保持距离。遇到重要军事决策需要表态时,更是要配合二大爷与卫青保持步调一致。

大爷的脾气是耿首的,他不高兴了当面怼义父、熊二大爷也是常发生的事情。不过这次义父提要求的态度很郑重,大爷还是表示了赞同。

很多年以后我才理解了义父劝解大爷的高明之处。让二大爷离开军队走行政路线的另一层含义是让大爷从此独掌李家的兵权,但是为了让大爷最终能达到这一步,大爷就要配合(至少不要耍脾气去破坏)二大爷去执行李家和卫青联盟的计划。加上计划中明确表示不需要大爷亲自折节去笼络卫青,由此,大爷在李家和卫青联盟的问题上面子里子都有了,他再没理由消极对待这个事情。另外义父最后的“要以家族利益为重”要求大爷遵守的两条规则无非是让没啥政治头脑的大爷一定要明确李家和卫青结盟的“政治底线”是什么,而不要逾越。

这次谈话大概两个月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爷的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和二大爷的儿子李宇以及二、三十位跟着大爷和二大爷打仗的高级军官的儿子都被选拔进入了禁卫军体系。朝廷还给了李家嫡亲的李当户、李椒、李敢、李宇西位少爷每个人两个跟班的编制。于是在我们这些孤儿中,有八个人要被派到长安跟随西位少爷。

不同于娶老婆没我的份,这次八个前往长安的名额里有我的名字。我知道,并不优秀的我这次是沾了义父的光才得以在列。

因为我不能将疤痕显露在皇族面前冲撞天威,义父花重金买材料,并让营中的巧手工匠李戊(伤残老兵义肢的打造者)给我打造了一个能遮住我疤痕的人皮色面贴。这个面皮贴的设计很巧妙,黏上新鲜的熟糯米后能比较好的贴合我的脸型,虽然不怎么透气,但是可以比较完美的给我丑陋的刀疤脸遮瑕。

临行前几天,义父每天都会把我叫到身边,向我重申到长安当差的两条原则:第一,尊重皇家但尽最大努力低调,不要让皇家关注自己;第二,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分配到的少爷。

伴着陇西大草原萧瑟的寒风,我和另外七个小伙伴乘着老兵营专门为我们配备的马车,迷茫的离开了生活了十年多的老兵营,懵懂的踏上了去往长安的旅程。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并不情愿的来到了长安。一路上我很想念义父,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和义父分离,但是想到这是我报答大爷救命之恩的机会,我还是努力让自己去适应未来的生活。憨怂的我没有什么追求,在我此刻的意识里,我只知道:李家让我做什么我就尽自己努力去做好就是了。

我们进长安的第一站是灞桥。这是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初春,灞桥边的微风虽寒却比陇西大草原的劲风和煦许多,灞桥边到处是芽新枝嫩的柳树。

长安真的是气势恢宏,不同于陇西草原那种空旷豁达的气势,长安的恢弘透着贵气和霸气——那是堂皇高大的建筑带给乡下土包子的压迫感。我初见这恢宏气势只觉得自己就是个误闯的陌生人,完全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场。

当我第一次置身灞涘,近看杨柳无边新绿,远望长安十万人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命运的齿轮己经开始转动。我只是很迷惘的面对着未知的前程和也傻傻分不清面前哪里是京兆、哪里是冯翊、哪里是扶风。

这时我的意识里只有对义父的思念和对李家的感恩,真的是个内心非常单纯的小孩儿。我不会想到未来十几年,我将在这座权贵云集的城市面对怎样的复杂局面,见证多少历史时刻、感受多少人情冷暖、经历多少生离死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