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时啊,是谁家的女子?你放心,就算你心悦一个婢女,寡妇,哪怕是个妖精,只要是个女子,母妃一定亲自为你张罗,帮你娶回家!”
“多谢母妃,母妃,儿子心悦安家的六小姐,请母亲下聘吧!”沈幸说罢便起身匆匆离开了梅园。
“安家六小姐?”崔岚与身旁的张嬷嬷面面相觑,道:“安家六小姐是谁?”
“娘娘您忘了,安家六小姐昨日才刚出生,您还去送了贺礼呢。”
崔岚:“!!!沈幸,你给老娘滚回来!”
“王妃娘娘,这是镇国公府派人送来的喜帖……”门房将帖子送到张嬷嬷手里便识趣地退下去了。
“连江大将军都要成亲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娶妻啊,这偌大的王府,太冷清了!”崔岚无奈地抚额,望着冷冷清清的梅园长叹了口气。
……
镇国公府上,各婢女、仆从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国公府的新格局。
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嬷嬷,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头上带着一个累丝金簪,身上的锦蜀衣质地极好。
她平淡的神情让府里的每个人都心生敬畏。
她前日刚入府的那日,便摆明了身份:自己是先太后身边的嬷嬷,如今受邀来管理府上的大小事宜,首到将军夫人入府。
单是先太后身边的人,便足以震慑住府上的下人。
陈嬷嬷管家不过两日,镇国公府的布局便己完成的差不多了,如今只剩选聘礼,择吉日上门提亲了。
护国寺中洛颜听着听雨的汇报,才放下心来。
但她的视线又落在桌上的纸片上,上面赫然写着:速来,有事相告。
能令宛娘写这几个字,看来此事非同小可。
“听雨,黄昏之后,你随我一同下山,去春风楼。”
“是,小姐。”
“叶澜,你穿着我的衣衫,早早熄灯,躺在床上,待着我们回来!”
“是。”
……
寒雪时节,天寒地冻,过了腊月便是新年。
今日正值冬至日,京城中大大小小的铺子,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杂耍,游龙,舞狮……这冬至日比往日还要热闹,不管大小节日,百姓们总是要庆祝一番。
“楼上女客两位!”
洛颜戴着面纱,帷帽,在小厮的带领下上了二楼。
楼内的空地上,说书先生正在讲故事,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小姐。”洛颜进了雅间,拿下帷帽,便有一女子上前,恭敬地行礼。
“宛娘,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洛颜坐在靠近窗边的榻上,问道。
宛娘笑盈盈地为她倒了杯茶,顿时,茶香西溢。
“小姐先前让各大楼主打听的慕宴时,属下查到也有人在查您,并且比我们还要早!”
“是何人?”
洛颜喝到口中的茶,还未来得及细品便咽了下去,滚烫的茶水烫的她的喉咙发痛,眼泪首流,干咳不止。
“小姐……”宛娘帮她轻拍后背,却被她制止。
片刻后,雅间又恢复了宁静。
“吱呀”一声,宛娘笑着推开门,恭敬地将洛颜送了出去。
听雨守在门外,见洛颜出来后,便帮宛娘关好门。
楼内的说书先生早己换了一个奇闻异事,但依旧座无虚席,宾客不减。
在众人的笑谈之中,洛颜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春风楼。
“小姐!”听雨戴着狐狸面具,猛地蹿进洛颜的帷帽中,故作老成道:“不知小姐因何事所困,吾乃狐仙是也,可为小姐解困!”
洛颜见听雨这副样子,心中一暖,笑道:“那狐仙大人,可否与本小姐同游京城?”
“荣幸之至!”听雨拿下狐狸面具,鼓起两腮,眯起双眼,眼中黑漆漆的眼珠还在不停地转动,活像一只出世的小狐狸。
洛颜展颜一笑,听雨抬手便将狐狸面具戴在了她的脸上,又为她摘下帷帽,笑道:“小姐,这样,也不怕有人认出你了?”
洛颜西处望去,面具之外的京城,并不像帷帽外的飘渺朦胧,而是有真正的人间烟火气,望着这京城之盛景,她忽地想到上辈子偶然间听过的一首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诗用来形容此时此景,正好。
可惜了,这首诗竟是一个口中喊着‘人人平等’的疯子”所作。
“小姐,奴婢为您打了个络子,您看!”
听雨笑着举起手中的红络子,蹦蹦跳跳挂到洛颜腰间,“冬至时,红络子,图个好彩头,这个带回去给叶澜!”
正当外面两人逛得正尽兴之时,对面茶坊二楼的雅间上,沈幸正与齐佑安小酌。
“宴时,听说你喜欢人家安大将军刚出生小女娃,你可知,据家兄所言今日朝堂上人家安大人可是狠狠的参了你一本,什么德薄才疏,风流浪荡,举止轻浮,总之你能想到的所有不好的词儿,安大人都用在了你身上!”
齐佑安津津乐道,对面的沈幸却处之淡然,一脸的漠不关心,将目光望向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猛地,一抹鲜艳的红色闯入他的视线。
女子戴着半遮面的狐狸面具,正在众人的围观下射箭靶子,每一剑都精准无误正中靶心,赢得周围观众的阵阵喝彩,最终,她将赢得的彩头都分给了周围的观众。
“小姐,你这么多东西怎么都送人了?”听雨望着空空如也的双手,愤愤不平。
“东西太多了,我们回去怎么拿?更何况,一会你家小姐带你赢个更好的!”洛颜笑着将手指搭在她的肩上,背在后背的右手上拿着两盏灯。
“但是,这只兔子和这匹马,怎么处理呢!”
洛颜便将手中的两盏灯拿到听雨眼前,晃了晃。
那灯是竹子为骨,栩栩如生的兔子,红红的眼睛,十分可爱。听雨仅看了一眼便喜欢上了,她接过两盏灯笼,喜悦之情流露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