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8:逆袭商海

第三十一章 广交风云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8:逆袭商海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6752
更新时间:
2025-06-10

1990年4月的广州春意盎然,流花展馆外彩旗招展。

二十岁的林建成站在"临海贸易"的展位前,手指轻轻抚过展板上"中苏合资典范企业"的金色字样。

他今天特意穿了件深蓝色西装,但镜中那张仍带着几分青涩的脸庞,让这身装扮显得有些刻意老成。

"林总,样品都摆好了。"刚满十九岁的王小军小跑过来,衬衫后背己经被汗水浸透,"刚接待处说,下午有经贸委的领导要来参观。"

林建成点点头,仔细检查着展台上的陈列——第聂伯罗工厂生产的羊绒大衣、列宁格勒设计中心的最新图纸、香港公司制作的精美画册。

这是临海贸易第一次以集团公司形式亮相广交会,也是他重生两年来商业版图的集中展示。

"领带歪了。"林建成伸手帮王小军整理领带,突然意识到这个动作像极了前世父亲对自己做的,不禁莞尔。虽然身体年轻,灵魂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岁月的痕迹。

展位陆续有客商驻足。一个中东商人对着羊绒大衣啧啧称奇,当听到设计师是位二十岁的中国姑娘时,惊讶地瞪大眼睛:"真主啊,这么年轻!"

"我们林总也是二十岁。"王小军骄傲地介绍,"公司从两万元起步,现在年营业额过千万!"

林建成轻咳一声制止了他的炫耀。正当他准备详细介绍时,展位前突然一阵骚动。

"让开!都让开!"几个穿工商制服的人粗暴地拨开人群。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胸牌上写着"广州市工商局稽查科 黄科长"。

"临海贸易是吧?"黄科长抖开一份文件,"有人举报你们虚假宣传中苏合资,请立即配合调查!"

林建成心头一紧,但面上不露分毫:"同志,这是轻工业部和外贸局联合颁发的参展资格证,所有手续齐全。"

"少废话!"黄科长一把抓过展台上的样品,"就你们这种小公司,还跟苏联合资?骗鬼呢!"他扭头对手下说,"全部查封!带回局里调查!"

展位前瞬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林建成耳尖地听到有人小声议论:"肯定是得罪人了...""这么年轻就当老总,肯定有问题..."

"黄科长,"林建成从公文包取出中俄双语合同,"这是第聂伯罗工厂的合资协议,上面有乌克兰州政府和轻工业部的公章。您要是不信,可以打电话问外贸局张局长。"

听到张局长的名字,黄科长脸色微变,但很快又强硬起来:"少拿领导压人!谁知道你这公章是不是假的!"他指着样品上的俄文标签,"这些外国字,随便找个大学生都能编!"

正当僵持不下时,人群外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怎么回事?"

围观者自动分开,几位领导模样的人走来,为首的正是外贸局张局长。他身旁跟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胸牌显示是"经贸委王主任"。

"领导好!"黄科长立刻变了脸色,点头哈腰地解释,"我们接到举报,说这家公司虚假宣传..."

张局长皱眉看了看查封通知,转向林建成:"小林啊,这是闹哪出?"

林建成不卑不亢:"张局长,我们正在向这位同志解释合资项目的真实性。"

王主任饶有兴趣地拿起一件样品:"这就是你们在苏联生产的羊绒大衣?我在内部简报上看过你们的材料。"他转向黄科长,"黄科长是吧?临海贸易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改革开放典型案例,你这样做,是不是太武断了?"

黄科长额头冒出冷汗:"这...这...我们也是按程序..."

"程序也要讲事实嘛!"张局长拍拍林建成的肩膀,"小林可是我们省最年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二十岁就敢闯苏联,这种精神值得鼓励!"

这场风波以黄科长灰溜溜地道歉收场。但林建成心里清楚,举报绝非偶然。午休时,他让王小军去打听消息。

"林总!"不一会儿王小军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打听到了!是张志强那个王八蛋举报的!他表哥在工商局上班!"

林建成眯起眼睛。香港丽华公司的张志强,果然开始使绊子了。自从拒绝了他做苏联军品贸易的提议,这人就一首怀恨在心。

"先别打草惊蛇。"林建成低声嘱咐,"等广交会结束再收拾他。"

下午的洽谈异常顺利。王主任亲自带着几位外宾来到展位,其中就有苏联驻广州领事馆的商务参赞伊万诺夫。这个高大的斯拉夫人对样品赞不绝口,当场签下了五千件的意向订单。

"林同志年轻有为啊!"伊万诺夫用生硬的中文说,"戈尔巴乔夫同志提倡的改革,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实干家!"

媒体的长枪短炮立刻对准了林建成。闪光灯下,这个穿着略显宽大西装的年轻人,站在一群中年官员和外宾中间,显得格外醒目。

"林总,能谈谈您成功的秘诀吗?"《南方日报》的记者把话筒递过来。

林建成清了清嗓子,故意带上几分年轻人的青涩:"其实...我就是胆子大,敢想敢干..."这个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当晚的招待宴会上,林建成被安排在主桌,身旁就是王主任。觥筹交错间,王主任压低声音:"小林啊,听说你在香港也有公司?"

"是的,主要做设计研发。"林建成谨慎地回答。

"好,很好。"王主任意味深长地说,"香港回归在即,国家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企业家发挥桥梁作用。"

宴会结束后,林建成独自走在珠江边。西月的晚风带着潮湿的花香,远处霓虹闪烁。他掏出笔记本,写下接下来的计划:

解决张志强这个隐患

扩大列宁格勒设计中心规模

筹备香港回归前的布局

正要合上本子,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总好雅兴啊。"

转身看到的是白天那位《南方日报》的女记者。脱掉职业装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看起来不过二十二三岁。

"苏记者?"林建成有些意外。

"叫我苏雯就好。"她笑着递过一罐汽水,"白天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其实...我是临川一中的,比你高两届。"

林建成这才恍然大悟。前身的记忆里确实有个叫苏雯的学姐,是学校文学社的骨干。

"真巧啊。"他接过汽水,这次的笑容多了几分真诚的腼腆,"学姐现在是大记者了。"

"哪有你厉害。"苏雯靠在江边栏杆上,"二十岁就做成跨国企业,我们那届同学听说后都不敢相信。"

两人聊起家乡的变化,气氛渐渐轻松。当话题转到今天的风波时,苏雯突然压低声音:"林建成,你要小心那个张志强。我采访过他的工厂,背景很复杂。"

"谢谢提醒。"林建成望着江面上的游船灯火,"对了,能请你帮个忙吗?"

"你说。"

"我想做个系列报道,关于中国设计师走向国际的故事。"林建成眼中闪着光,"主角是林秀兰,从农村姑娘到米兰时装周..."

苏雯眼前一亮:"太棒了!这正是改革开放需要的典型!"她突然想到什么,"等等...林秀兰是你...?"

"我堂姐。"林建成微笑,"她比我大两岁,现在在列宁格勒负责设计中心。"

月光下,两个年轻人沿着江边漫步,从商业计划聊到家乡往事。林建成惊讶地发现,重生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像个真正的二十岁青年那样与人交谈。

回到酒店己是深夜。王小军神秘兮兮地凑过来:"林总,查清楚了!张志强不光仿冒大牌,还涉嫌走私!海关的朋友说,他上个月刚被盯上..."

林建成眼睛一亮:"证据呢?"

"在这儿!"王小军递过一个信封,"他工厂的照片,还有货运单复印件。"

林建成仔细翻看着,一个计划逐渐成形。前世几十年的商海经验告诉他,对付张志强这样的人,必须一击致命。

"小军,明天一早联系香港的陈伯,让他把这些材料交给海关。"

"那丽华公司..."

"按合同,股东涉嫌违法,其他股东有权强制收购其股份。"林建成冷静地说,"等事情了结,丽华就完全属于我们了。"

第二天,广交会进入高潮。临海贸易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订单纷至沓来。中午时分,苏雯带着摄影记者来做专访。当她问及创业初衷时,林建成给出了准备好的回答:

"其实...我就是想证明,我们年轻人也能为国家做点事。"他腼腆地笑了笑,"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我就想...试试看能走多远。"

这个回答经过精心设计——既有年轻人的质朴,又符合主旋律。

果然,第二天的报纸上,《南方日报》用半个版面报道了"改革开放中的青年力量",配图是林建成和林秀兰的大幅照片。

广交会闭幕当天,临海贸易累计签下三百多万美元订单,成为最大黑马。

庆功宴上,张局长拍着林建成的肩膀说:"小林啊,王主任很欣赏你。下个月有个赴美考察团,点名要你参加!"

正当众人举杯庆祝时,王小军悄悄递来一份传真:香港海关突击检查了丽华公司仓库,查获大批仿冒品。张志强被带走调查,公司面临巨额罚款。

林建成不动声色地收起传真。这场危机暂时化解了,但他清楚,在香港回归前的敏感时期,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