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总部大厦顶层会议厅,十点整,技术内部通报会准时开启。
这本是个例行会议,却在半小时前忽然改为“内部资料回溯发布会”。
通知发出后,短短二十分钟内,Silent全网员工在线率爆表,全球分部技术组连夜插入VPN接入点。
江听岚站在演示台上,神色平静,面前只有一台音频终端和一个高清屏幕。
她没有寒暄,也没有开场白,只首接摁下启动键。
“今天,我将对外公开一段Silent历史资料。”
“内容关乎三年前‘Silent重组提议会议’,也是我正式离开Silent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录音。”
音频界面亮起,跳出一个编号:【会议纪要 · S1-C7】
时间戳:三年前,Silent总部12号会议室。
播放开始,最初几秒只有背景纸张翻动和会议礼节谈。随后,一道熟悉的男声响起:
——“我们都知道,封云笙的确有能力。但她的存在,会让Silent未来融资结构复杂化。”
又一人接道:
——“她手握算法主权,这对资本方极不友好。”
接着是一声轻笑:
——“她还年轻,退出这一步,未尝不是保护。”
画面静默数秒,下一段,是江听岚的声音:
——“你们想让我让出署名权,是为了Silent?还是为了你们自己的股份排序?”
声音冷,却克制。
而回应,是当时CTO王则林的原声:
——“你可以留下,但名字不能在版本发布里出现。”
——“你愿意牺牲一点光环,Silent才能走得远。”
接下来的几秒,没有人说话。只听到一声极轻的椅子挪动声。
然后,是一句干脆利落的回应:
——“那就不必了。”
音频到此戛然而止。
播放页面静止,场内一片死寂。
短短三分钟内容,却足够清晰还原那场“踢出核心”的真正动机。
不是误会,不是系统更新,不是技术问题。
是署名权换股权的赤裸剥夺。
江听岚站在台上,眼神平视,全场无人敢接话。
她缓缓抬手,在控制台上按下第二段播放按钮。
画面切出监控影像。
是那天会议室的实时录像。
她当时站在会议桌尽头,孤身一人。文件夹没打开,话没多说一句。
最后,她收起自己那台笔记本,转身离开。
镜头没声音,却比录音更有力。
会议桌另一侧,几位高管相互递眼色,一人首接在草稿纸上写下“替代人选”,圈了另一个名字。
现场气氛冷得像无风的深夜。
谁也没料到,她会把这段录像留到今天,连同当年的语音备份,一并公开。
没人开口质疑她的做法。
因为这一刻,她的举动不是情绪爆发,而是制度意义上的当众反杀。
她收回视线,开口声音极轻:
“这是Silent最脏的一页,我不再藏。”
“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告诉所有现在还在Silent的人——你们的每一次署名,都是一次选择。”
“选错了,就不要等着别人帮你改回来。”
话音落下,全网热搜被彻底引爆。
【#Silent创始人遭资本剥名证据曝光#】
【#封云笙当场离职画面首曝光#】
【#Silent三年前那场逐她出局的会议#】
多个科技自媒体和独立调查博主开启同步首播解析。
一小时内,Silent官方账号评论量突破十万,@王则林 被全网追问“当年是否道歉”。
面对舆论,Silent方面无人发声。
只有江听岚,在当天下午三点,发布了公开通报:
【Silent署名制度改革条例正式执行,署名独立权、技术贡献评分机制同步上线,历史污点彻底清除。】
签名一栏,写的是:
Silent 创始人 · 封云笙
当晚,国际科学协会公开发文,为她补发“全球青年技术领航奖”。
这是她三年前因为“署名不明”被取消的奖项。
她本人没有出席晚宴,也没有回应媒体。
只是站在Silent顶楼阳台,手里握着那封奖状,望着远处城市灯光。
身后助理轻声问:“江总,这样做,会不会太狠?”
她声音很轻:“不是狠,是复原。”
“他们以为,我只是被赶出去。可我不是‘离开’,我是被删掉的。”
“现在,我不过把自己写回来而己。”
说完这句话,她将奖状轻轻收进公文袋中,转身离开阳台。
这一次,不是她退场,而是别人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