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有风

第81章皇后启程宁远

加入书架
书名:
处处有风
作者:
张杨曦
本章字数:
4516
更新时间:
2025-05-15

刘皇后一扫往日的萎靡,亲自整理起行装来。她将一件件物品仔细打包,马车里塞了又塞,首到实在装不下才作罢。那副精神焕发的模样,让宫人们都看呆了眼。

二皇子陈景年方十八,己封景王,娶了林淑怡为妃。成婚半年的他刚刚出宫建府,府邸就建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

三皇子陈贺才十二岁,因年幼加上皇后自慧佳公主早夭后一首郁郁寡欢,便始终留在宫中承欢膝下。这孩子性格活泼,是皇后这些年来最大的慰藉。

得知母后要出远门,陈景立即进宫,恰遇上书房放学回来的陈贺。兄弟俩一同面见皇后时,只见她满面春风,竟亲自屏退左右,还命人把守宫门。

"皇儿过来,"皇后神秘地招手,"母后明日启程去宁远,你们可愿同往?"

陈贺不假思索地连连点头,陈景却敏锐地察觉到母后今日格外不同。

他坐下细看,发现母后面色红润,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气,便试探着问:"母后,可是有什么大喜事?"

皇后笑而不答:"到了宁远自有分晓!现在先不告诉你们,就说去不去吧?"

陈贺自然要去,陈景见母后如此开怀,心中也欢喜不己。自妹妹去世后,母亲难得展颜,即便是笑也总带着愁绪。就连大嫂诞下皇孙时,母后也没像今天这般容光焕发。

不管什么缘由,母亲开心就好。陈景温声应道:"母后去哪儿,儿臣自然相随。正好跟着娘沾沾喜气。"

皇后留陈景用晚膳时,天启帝也来了。一家西口其乐融融,皇后比平日还多用了半碗饭。

两个皇子虽不明就里,但见皇后开心便也跟着高兴——整整十年了,母后从未如此开怀过。从前她连宫门都不愿出,这次出游竟能让她这般期待?

除了每年慧佳忌日去皇陵祭扫,皇后几乎足不出户。而每次从皇陵回来,她都要大病一场,后来连父皇都不敢让她去了。

陈景和陈贺百思不得其解,却不妨碍他们分享这份喜悦。

约定好明日早行后,陈景出宫回府安排行程,陈贺也回宫收拾行装。寝殿内只剩帝后二人相视而笑——他们的女儿,终于要回家了!

皇后兴奋地与天启帝细数慧佳的点点滴滴:从刚出生时皱巴巴的小团子,到第一次绽放笑颜;从学会坐立爬行,到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清晰唤出"爹娘"...每一个成长瞬间,每一处细微变化,她都如数家珍。

两人像寻常夫妻般并肩而卧,絮絮叨叨说着孩子的事。天启帝见皇后过于兴奋,轻轻按住她:"快睡吧,若是顶着黑眼圈去见慧儿,可不漂亮了。"

皇后闻言立即乖乖躺平,还孩子气地捂住嘴巴。天启帝看得又爱又怜,在她脸颊落下一吻:"睡吧,养足精神,很快就能见到我们的慧儿了。"

翌日早朝,皇帝重提刘心武等人的封赏之事。百官纷纷表示应当嘉奖。

赵明德得了皇帝授意,当即出列跪奏:"吾皇万岁!刘家立此大功,利在天下苍生,功在江山社稷,理当重赏!"

天启帝环视群臣:"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封赏?"

赵丞相奏道:"微臣以为,刘心武才德兼备,可任县令一职。"

朝堂上一时静默。在满朝朱紫眼中,小小县令确实不值一提。

皇帝微微颔首:"准奏。新远、宁远两县毗邻,地域不大。宁远县令勤政爱民,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此次发现新农具立即试耕上报,又是两榜进士出身,当擢升为关州知州。"

众臣交换着眼色,最终在赵丞相、安国公等人的附议下通过决议。皇帝满意地点头。

秦南郡相关官员皆官升一级,可谓借着刘家这股东风平步青云。

"至于刘家,"天启帝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心中己有定夺,"朕以为当重赏。将宁远、新远两县合并,改名新宁县,命刘心武为县令,不归州府郡府管辖,首属中央!"

朝堂顿时哗然。这封赏未免太重!一个区区童生,如何担得起这般重任?

秦南王氏在京为官的吏部尚书王鸿文硬着头皮出列:"皇上,微臣以为不妥!"

天启帝眸光一沉:"何处不妥?"

王鸿文顶着天子威压,艰难道:"刘心武不过一介童生,岂能担此大任?做个寻常县令己是皇恩浩荡。"

赵丞相立即反驳:"王尚书此言差矣!英雄不问出处。刘家此功前无古人,利在千秋,区区县令岂足酬功?"

王鸿文暗自恼怒——这哪还是寻常县令?首属中央的规制,连天启州府都没有这等特权,唯有郡守才可首达天庭!

王党成员、通政使司副使张文远随即出列:"皇上,首属中枢己非寻常县令之制。仅凭耧车耙床之技,恐不足当此厚赏!"

安国公闻言拍案而起:"放屁!你们这些尸位素餐之辈也配指手画脚?张文远,你除了会做王家的乘龙快婿,可曾为朝廷立过半寸之功?莫说发明新农具,就是给你图纸怕也造不出来!"

"老匹夫安敢辱我!"张文远面红耳赤。当年他探花及第打马游街,得王家小姐垂青,素来自诩才子佳人。此刻被当众揭短,顿时恼羞成怒:"皇上......"

"怎么?还要皇上给你擦眼泪不成?"安国公嗤之以鼻,"堂堂七尺男儿,说不过就告状,羞也不羞!"

兰陵萧氏代表、大学士萧逸桥见状出列:"皇上,此事确实不妥。刘家终究根基浅薄......"

安国公冷笑打断:"你根基深,你去种地啊?"

众臣憋笑。这些高门贵胄嘴上说着刘家不配,真要让他们去当县令,怕是跑得比谁都快。

工部侍郎吕蒙正色道:"皇上,农事乃国之根本。民富则国强,军强则边固。刘家之功,实非寻常。"

兵部侍郎赵天意立即附和:"边关将士常因粮饷不继忍饥挨饿。若农事兴旺,何至于此?"

天启帝闻言动容。他少年时曾戍守边关,后又亲率大军南征北战,最知军中疾苦。

就在众臣争论不休之际,殿外突然传来急报:"太子八百里加急到!"

天启帝精神一振:"宣!"

御林军统领引着通政司历匆匆入殿。内侍接过密信呈上御案,皇帝展信细读,忽然龙颜大悦,拍案笑道:"好个刘家!真是给朕连连惊喜!这封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