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夏,骄阳似火,却丝毫没有消减黄建国课堂上的热度。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展开了拉锯战,战局犬牙交错,每一次进攻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黄建国深知前线的艰辛,也明白战略调整的重要性。今天,他要讲的,是《易经》“师”卦的“六西”爻辞:“六西,师左次,无咎。”
“同学们,打仗不能一味猛冲,一味求胜。”黄建国声音平和,却字字珠玑。他用木棍在沙盘上划出一片区域,那里,几面红旗在短暂的进攻后,开始向后方移动,重新部署。“有时候,适时地将主力后撤,进行休整和补给,这叫做‘师左次’。‘左’,是退让,是避开锋芒;‘次’,是驻扎,是休整。这并不是怯懦,而是一种大智慧。所以,《易经》说,‘无咎’,这样做并没有什么过错。”
他指着沙盘上,志愿军在某些阶段的战略转移和诱敌深入的战术。“就像我们的志愿军,在某些时候,也会选择‘左次’。这并非失败,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更好的战机。这‘无咎’,就是告诉我们,这种战略性的撤退,不仅没有过错,反而是明智之举,是保存实力的关键。”
黄建国将“进”与“退”的辩证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他告诉学生们,真正的勇者,不仅懂得如何冲锋陷阵,更懂得如何保存实力,如何以退为进。这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也是一种对自身力量的清醒认知。他反复强调,懂得“退”,才能更好地“进”。
“‘师左次’的智慧,不仅仅适用于战场。”黄建国将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看到了新中国正在进行的各项建设。“在我们的国家建设中,同样需要这种智慧。有时候,为了长远的发展,我们可能需要暂时放缓脚步,进行调整和积累。这就像农民种地,不能只顾着收割,也要懂得休耕养地,才能保证来年的丰收。又比如,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要懂得调整结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他用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军事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讲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战略转移,保存有生力量,最终赢得胜利。他强调,这种“左次”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从无数次磨难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是一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东方智慧。
“所以,同学们,当你们未来遇到困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不要害怕‘左次’。”黄建国语重心长地说道,“‘左次’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它是一种战略性的撤退,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反击的机会。记住,真正的胜利,往往属于那些懂得隐忍、懂得蓄势的人。这‘无咎’,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是为了大局,为了长远,暂时的退让和休整,都是正确的选择。”
课后,校长走到黄建国身边,半开玩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建国同志,你这课要是让国防大学的人来听,也得竖大拇指啊。你这军事素养,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黄建国则以“教书匠的胡言乱语”自嘲,他笑着摆了摆手:“校长过奖了,不过是熟读兵书,纸上谈兵罢了。真要上战场,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派不上用场了。”
两人的“交锋”在持续升级。校长的话语中带着试探,黄建国则巧妙地化解。他知道,校长对他的怀疑并未消除,反而愈发浓厚。但他更知道,只要自己不露出破绽,这份怀疑,就永远只是怀疑。他就像《易经》中的“师左次”,在看似退让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校长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战场上的经历,那些血与火的洗礼,那些生死存亡的抉择。黄建国所讲的每一个战术,每一个道理,都与他亲身经历的战争法则不谋而合。甚至,黄建国对战略撤退的分析,与他从内部渠道了解到的某些历史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校长感到一阵心悸,他看向黄建国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欣赏,也有警惕,更有深深的好奇。
黄建国知道,自己的“潜伏”生涯,又多了一双审视的眼睛。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永贞”,为了那个宏大的使命。他必须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永恒坚守,承载一切,孕育新生。而这,正是《易经》“坤”卦所赋予他的力量。
他看着校长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校长不会轻易放弃对他的探究。但他更知道,只要自己不露出破绽, 这份怀疑,就永远只是怀疑。他就像《易经》中的“师左次”,在看似退让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他所能做的,就是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些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而这份守护,将永远持续下去。
黄建国深知,他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生存的智慧。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舆尸”的惨痛结局。他希望,通过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能够让孩子们明白,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身居何位,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每一个决策负责。因为,每一个“小我”的失误,都可能汇聚成“大我”的灾难。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以退为进,蓄势待发。”
这是他对“师左次”最深刻的总结,也是他对未来最真诚的期盼。他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够避免“舆尸”的悲剧,最终走向胜利。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明白,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进攻,更在于防守;不仅仅在于冲锋,更在于撤退。只有懂得“左次”的智慧,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这“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任何一个集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掌握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