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电灯如同一个小小的太阳,悬挂在灶台上方,将土屋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得亮堂堂。柴油发电机在院子里发出稳定而低沉的“突突”声,不再刺耳,反而成了这个家走向新生的背景乐章。王秀芹在灯下缝纫的身影,显得更加清晰而充满力量。招娣也不再害怕黑暗,在温暖的光线下睡得格外香甜。
然而,连续的高强度劳作,无论是清林道的伐木,还是在家协助王秀芹、处理各种杂务,都让李建国感受到了这具身体的极限。重生回来,虽然年轻了许多,但长期营养不良和原主的不事生产,导致底子还是虚的。手上的冻疮和血泡尚未完全愈合,肩膀和腰背在清林道后一首隐隐作痛,精力也远不如前世巅峰时期。想要真正守护这个家,带领妻女走向富足,光有智慧和系统还不够,必须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
443点救赎点数,是前所未有的富余。李建国下定决心,必须优先投资在自己这具身体上!
他沉入系统界面,仔细筛选。那些动辄“脱胎换骨”、“力大无穷”的科幻级强化剂暂时排除,目标锁定在基础恢复、增强耐力和逐步改善体质上。
【高效冻疮愈合膏(古方改良)】:加速冻疮愈合,滋养皮肤。兑换点数:8点。
(解释:宣称是跟张干事聊天时,对方给的部队特供药膏试用装。)
【筋骨活络贴(草本萃取)】:缓解肌肉劳损、关节酸痛,微弱促进筋骨强健。兑换点数:12点/10贴。
(解释:谎称是武装部张干事介绍的,从县里老中医那里买的“土方膏药”。)
【基础营养补充剂(复合型)】:缓慢改善体质,增强基础代谢与耐力,无副作用。兑换点数:25点/瓶(30粒)。
(解释:最需隐蔽。可伪装成“维生素片”,说是托张干事在县医院开的,给招娣补营养,自己“顺便”吃点。)
总计:45点。剩余:398点。
兑换完成后,李建国立刻行动。晚上,他先用热水仔细清洗了手上的冻疮和伤口,然后小心地涂上散发着淡淡草药清香的冻疮膏。一股清凉舒爽的感觉渗入皮肤,火辣辣的刺痛感顿时减轻了不少。接着,他在酸痛的肩膀和腰背上各贴了一片筋骨活络贴。温热的药力缓缓渗透,仿佛疲惫的肌肉得到了抚慰。
最后,他倒出一粒灰白色的营养补充剂,当着王秀芹的面,就着温水服下,又给招娣喂了一粒(孩子也需要营养):“张干事说这‘维生素片’对孩子身体好,大人吃也有好处。”
王秀芹看着他手上的药膏和身上的膏药,又看看他吃下的药片,眼神复杂。她没多问,只是默默地将那瓶“维生素片”收好,低声叮嘱了一句:“…省着点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李建国知道,这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时间。但有了系统产品的加持,加上他刻意开始进行一些恢复性锻炼(如早起深蹲、拉伸),他能感觉到身体在一点点复苏,精力也在缓慢提升。
与此同时,武装部订单的成功交付和电灯带来的轰动效应,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波纹持续扩散。屯里人看李建国家的眼神彻底变了。不再是同情或鄙夷,而是带着好奇、羡慕,甚至一丝敬畏。晚上,李建国家那盏亮着的灯和发电机的声响,成了屯西头最独特的风景线,也无声地宣告着这户人家的改变。
这天下午,李建国正在院子里劈柴(持续锻炼身体),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登门了——林场的张技术员,就是上次清林道时,陪同陈镇长视察的那位。
“建国兄弟,忙着呢?” 张技术员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帆布包,笑容可掬地站在院门口。
“张技术员?” 李建国连忙放下斧头,有些意外,“快请进!您怎么有空来?”
“嗨,路过,顺便过来看看。” 张技术员把自行车支好,走进院子,目光扫过屋里透出的灯光和那台小发电机,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行啊,建国,这日子越过越亮堂了!”
“托您的福,凑合过。” 李建国笑着把张技术员让进屋里。王秀芹连忙起身倒水(用新换的搪瓷缸)。
“别忙活,坐会儿就走。” 张技术员摆摆手,坐下后,开门见山,“建国,上次清林道,你救二嘎子那事,干得漂亮!陈镇长回去后还特意提了一句,说你遇事冷静,办法实用。”
李建国心中一喜,面上谦逊:“镇长过奖了,当时情况紧急,没想那么多。”
“诶,急智也是本事!” 张技术员喝了口水,话锋一转,“今天来呢,一是代表林场,感谢你们屯上次出劳力清林道,活儿干得不错,尤其是你们伐木组,效率高。这二来嘛…” 他压低了点声音,“是有点私事,想麻烦下弟妹。”
他看向王秀芹:“听周队长说,弟妹手特别巧?连武装部的军大衣都补得跟新的一样?”
王秀芹有些局促地点点头:“…还行。”
“是这样,” 张技术员从帆布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件叠好的、面料明显高档许多的藏青色呢子中山装,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我这件衣服,是去年去省城开会咬牙买的,好料子。结果不小心挂树枝上,胳肢窝下面划了个口子,不大,但位置尴尬,自己弄不了。送去县里裁缝店,人家说料子特殊,不好补,要么就打个大补丁,太难看了。我就想…弟妹手艺这么好,能不能帮我看看?有没有办法补救得好看点?工钱好说!”
李建国和王秀芹对视一眼。这又是一个展示手艺、拓展更高端人脉的机会!张技术员是林场的技术骨干,经常接触上面的人,他的认可,价值不菲。
王秀芹接过衣服,仔细查看。果然,在左侧腋下靠后的位置,有一道约莫一寸长的斜口子,边缘的毛呢纤维有些翻起。位置确实刁钻,首接缝补会很明显。
她沉吟片刻,用手指捻了捻面料,又看了看衣服的纹理和里衬,眼中闪过一丝灵光:“张技术员,这口子…我能试试。不用打大补丁,我从里面用同色的细线,顺着纹理一点点织补,再从外面用蒸汽熨斗小心熨平,应该…能不太明显。”
“织补?” 张技术员眼睛一亮,“你会这个?那太好了!熨斗我办公室有,回头我给你拿来!只要能弄得不那么显眼就成!弟妹,真是太谢谢你了!” 他没想到王秀芹连织补这种精细活都会。
“我试试,不敢保证…” 王秀芹还是很谨慎。
“没事没事!你尽管试!我相信你!” 张技术员很爽快,留下衣服,又聊了几句闲话,主要是夸李建国上次的表现,还透露了一点林场明年可能增加间伐量,需要更多劳力合作的信息,然后才骑着自行车走了。
送走张技术员,李建国看着王秀芹手中那件高档呢子中山装,心中感慨。从赵寡妇的棉裤,到周婶子的塑料底鞋,再到武装部的军大衣,现在又是张技术员的呢子中山装……秀芹的手艺,正一步步将人脉之网,从邻里乡亲,织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