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边缘被陈默有些急切的手指碰触到,留下一点微不可察的印迹。
那不是什么正式的证件照,更像是从集体合影中裁剪下来的,或者是用像素极低的老式卡片机偷拍的。黑白影像颗粒感很重,带着一种时光特有的朦胧和距离感。
然而,照片上的主角却被光线奇妙地聚焦着——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衣(大约是春秋季的罩衫)的女孩,扎着两条粗而黑的麻花辫,垂在略显单薄的肩头。她正微微低着头,似乎在整理面前什么东西(照片下半截被裁掉了),只露出大半张白皙的侧脸。
虽然只是个侧影,但那光洁的额头,微翘的鼻尖线条,紧紧抿着的、显得有些倔强的薄唇,都被凝固在这泛黄的黑白相纸上,透露出一股独属于少女的、未经世事打磨的青涩气息,以及一种与照片年代感格格不入的、难以言喻的灵动。
背景很模糊,似乎在一条狭窄的、堆着杂物(隐约能看到竹匾、筐篓轮廓)的巷口。一道阳光(或者当时是明亮的光线)斜斜地打下来,正好拂过她的鬓角和脸颊轮廓,给她整个人罩上了一层似梦似幻的柔和光晕。
林晓薇!
陈默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骤然停止了跳动!
不是现在他记忆中那个饱经沧桑、眼神疲惫的中年女性,而是他18岁时,只敢在角落里远远观望的邻家女孩!是她还未远走他乡前的那一幕!
照片捕捉的瞬间如此清晰!这正是她当年在巷口摆摊卖布鞋的样子!那双粗糙却灵巧的手,最擅长的就是在千层底上绣出栩栩如生的牡丹、喜鹊!她的鞋摊就摆在她家那条狭窄巷子口!
她家住在前巷。自己家在后巷。虽然离得不算远,但那时候,他满脑子只有高考和习题,而林晓薇家境似乎更贫寒,要帮家里做活计,两人几乎没什么交集。这张照片……陈默模糊地回忆起来,似乎是某次放学路过,看到她在阳光下认真绣鞋的样子,被那份专注和侧脸的美好吸引,冲动地按下了他爸那台老旧的卡片机快门,偷偷冲洗后一首藏在抽屉最深处,像藏着一个无人知晓的青春期秘密。
那时的她,像一道清风,偶尔飘过他枯燥沉重的高三生活,留下一点模糊的影子。
那时的他,从未想过命运的交集,更未想过错过。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前世的重影再次叠加而来!
那是他37岁,被裁员前最后一个疲惫不堪、行尸走肉般加班的深夜。邮箱里突然跳出一封陌生的邮件,主题是【老同学陈默?】。寄件人叫林晓薇。内容很简短,寥寥数语,大意是辗转多人得知了他的工作邮箱,问他是否还记得巷子里住过的老邻居。邮件最后说,她奶奶年前过世了,临终前一首念叨着,陈默那孩子心善,当初帮她捡回了被城管收走的鞋摊,还说欠他的饭钱一首没还……
邮件最后附上了一张扫描照片。同样是黑白照片,主角却是一个满头银发、满脸沟壑的老太太,穿着簇新的寿衣,安详地躺在一副简陋棺木中。照片拍摄的角度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凉和告别感。
那是林晓薇的奶奶!陈默一眼就认了出来!就是那位慈祥的老人,靠着做布鞋的手艺,拉扯大了林晓薇姐弟!
当夜看到这封邮件时,他心中只有一丝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轻微触动和惘然,像被风吹皱的死水潭,很快又被更沉重的KPI压了下去,随手点了个保存便不再理会。
但现在……2008年的照片……奶奶尚在人世……
前世他错过的邮箱消息……奶奶的离世……
以及——
最关键、也是最让现在的陈默浑身冰凉、如坠冰窟的一点——
在记忆中那封“前世”的邮件里,林晓薇提到她奶奶是“年前(指邮件发出年份的前一年)过世”。但林晓薇离开这个小镇去外省的时间,恰恰就在高考前不久!也就是……2008年的大概……三个月后?!
换句话说,奶奶很可能是在林晓薇远走他乡之后不久,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带着牵挂和未曾还清的“债”……孤独地离世了?!
轰!
这个从未在37岁陈默的麻木头脑中深想过的关联点,此刻在灵魂重生的猛烈刺激下,如同惊雷般炸响!
他看着手里这张18岁林晓薇在巷口阳光下的黑白照片,看着照片里她充满生命力、尚在奶奶羽翼下的侧影,再看看记忆里那封凄凉的、昭示着奶奶去世的邮件扫描件……
一股混杂着前世冷漠的愧疚、对林奶奶的哀思、对林晓薇命运的唏嘘,以及……一种强烈而尖锐的机会感——他回来了!林奶奶还在世!林晓薇还未远走那未知的、可能埋藏着苦难和失落的异乡!
他的手指死死捏着这张薄薄的照片,边缘都被他无意识的力量捏得变形、褶皱,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也带不走胸口的灼热和沉闷。照片上少女模糊的侧脸在他眼前晃动,和前世那昏暗冰冷的办公室邮箱界面交错闪烁。
37岁的灵魂在这瞬间似乎与18岁的躯壳达到了某种诡异的共鸣,共同为这尚未发生、却己在未来铭刻的遗憾而深深战栗。
抽屉角落里一个褪了色的蓝色百雀羚润肤脂铁皮圆盒被他乱翻的手指碰了出来,咣当一声掉落在抽屉底板上。
他几乎是凭着前世的某种肌肉记忆,摸索着盒子边缘的一个小凹陷,指甲用力一抠。极其轻微的“咔哒”声后,盒盖弹开。里面没有香气浓郁的雪花膏,只有几张叠得整整齐齐、颜色更加深旧的纸条。
展开一张。
是他熟悉的、属于18岁自己的潦草字迹:
“今天路过巷口,她又在摆摊。奶奶说她手巧得很。阳光照在她脸上,像一幅画。拍下了。藏好。”
日期:2008年1月15日。
再展开一张。
字迹稍微工整一点,带着青春期特有的热血:
“张老师今天又‘安利’计算机专业,说将来能赚大钱。我数学142!好像真的…挺不错?”
日期:2008年3月2日。(就在第一次模拟考之后)
最后一张纸条,墨水有些洇开,字迹带着一种强装的无畏:
“98天了!拼了!目标——张老师说的一本线!为了爸妈!”
日期:2008年3月10日。也就是……昨天。
一张18岁的林晓薇照片。
一张沾着血泪的142分数学试卷。
几张记录着少年懵懂、希冀与焦虑的纸条。
以及那个象征着无法挽回的死亡的邮件记忆。
这一切,都如同沉默的密码信物,被这个藏在抽屉最深处的、不起眼的蓝色铁盒所封印。
而现在,时空逆转。这些密码被一个洞悉未来、满身疮痍的灵魂,重新破译!
陈默的手指一根一根松开。被捏皱的照片缓缓舒展,但留下了无法抚平的折痕。他将照片连同那几张承载着少年时光的纸条,重新放回铁盒中。冰冷的金属圆盒在他手心传递来坚实的凉意,如同一个警钟。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林奶奶带着遗憾离世。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林晓薇独自踏上那条布满风霜的不归路。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自己沦为那142分祭坛上的牺牲!
他合上铁盒盖,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那冰冷的金属触感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与沉重。路在前方,布满迷雾荆棘,但他脚下,己然没有退路。
98天,不止是高考倒计时。
更是他这场人生重启战役的第一场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