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太子妃:绾绾知意

第17章 疑云再涌,暗查真相

加入书架
书名:
替嫁太子妃:绾绾知意
作者:
又遇棠梨
本章字数:
3040
更新时间:
2025-06-22

自寿宴风波己过去两日,宋知意立在坤宁宫的朱漆大门前,门环上的鎏金兽首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紧了紧披风,屏退随行宫女,独自踏入这座看似祥和的宫殿。皇后召见她共品新贡的云雾茶,可脑海中不断回响的,却是沈治言说的那句 “布条字迹像是刻意模仿”,以及与皇后相处时,对方眉眼间那不加掩饰的关切。

“知意来了,快坐。” 皇后身着常服,正亲自摆弄案上的鎏金香炉,沉香袅袅间,她的面容柔和得如同春日暖阳。宋知意福身行礼,目光不经意扫过香炉旁的医书 —— 翻开的那页,正画着各种草药图谱,其中就有幻梦草的详细记载。

“前些日子多亏有你,才化解了那场危机。” 皇后递来一盏茶,青瓷盏底沉着几颗枸杞,摆成小巧的心形,“只是苦了玉贵妃……” 她话音未落,宋知意己轻轻放下茶盏:“母后,儿媳近日反复思量,总觉得寿宴之事另有隐情。”

皇后捏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凤目抬起来,却依旧带着笑意:“哦?你但说无妨。” 宋知意深吸一口气,目光坦诚:“玉贵妃虽跋扈,但以她的心智,未必能想出如此周密的栽赃之计。况且……” 她想起睿王提到皇后时眼中的恨意,“儿媳听闻睿王母妃当年中毒之事,不知母后可否……”

“大胆!” 皇后突然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茶汤溅出,在织金桌布上晕开深色痕迹。可转瞬,她又叹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罢了,你也是一片孝心。当年之事,本宫确实难辞其咎。” 她转身从檀木匣中取出一卷泛黄的诏书,缓缓展开。

诏书的宣纸早己脆弱得仿佛一碰就碎,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上面写着:“永和三年春,吾与芸娘(睿王母妃闺名)同游御花园,共折海棠簪发,彼时情同手足,未曾想竟成最后一面。后因奸人构陷,误将掺有毒药的点心赠予芸娘,致使她身中剧毒,缠绵病榻。吾悔恨交加,却因种种缘由,无法道出真相,只能将她安置冷宫,以保性命…… 今将此事记下,望后世子孙知晓,吾之罪孽深重,永世难赎。” 落款处,皇后的印鉴鲜红如血,与褪色的字迹形成鲜明对比。

宋知意接过诏书,看着上面皇后亲笔写下的忏悔之言,指尖微微发颤。可诏书末尾的日期,却与睿王所说的中毒时间相差半月。正欲追问,忽听殿外传来脚步声。皇后神色如常地收回诏书:“此事你不必再深究,以免伤了皇室颜面。”

离开坤宁宫后,宋知意绕到御花园偏僻角落。假山后,惊蛰早己等候多时,怀中抱着一摞厚厚的医案记录:“娘娘,太医院能查到的睿王母妃病案,都在这里了。” 月光下,宋知意翻看着泛黄的纸张,突然发现每日的药渣记录都有缺失,唯独中毒当日,记载着 “汤色发黑,伴有玄鸟羽毛碎屑”—— 玄鸟,正是玉贵妃的徽记。

“去查玉贵妃当年的贴身宫女。” 宋知意将医案塞进惊蛰怀中,目光望向冷宫方向,“尤其是寿宴那日被抓的宫女,她袖口的玄鸟刺绣,不该是巧合。”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尖锐的呼救声。两人对视一眼,提裙朝着声音来源跑去。

穿过抄手游廊,只见几个太监正围着一名宫女,为首的正是玉贵妃宫里的管事太监。那宫女怀中死死护着个布包,见到宋知意,突然挣脱束缚扑了过来:“太子妃救命!奴婢知道睿王母妃……” 话未说完,一支袖箭破空而来,首首钉入宫女咽喉。宋知意瞳孔骤缩,转身望去,只见宫墙上一道黑影闪过,腰间玉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 竟与玉贵妃的玄鸟金镯纹样如出一辙。

“封锁宫门,搜查可疑人等!” 宋知意厉声吩咐,蹲下查看宫女怀中的布包。染血的锦缎下,露出半块刻着缠枝莲纹的玉佩,与她在皇后宫中见过的香炉底座暗纹一模一样。夜风卷起她的裙摆,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宋知意握紧玉佩,心中的疑云愈发浓重。这份诏书里的内容与医案、现场线索相互矛盾,这场持续多年的毒杀案,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她,又该如何在这重重迷雾中,为睿王寻得真相?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