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庞统和法正两个人,不停地劝说刘备在宴席上杀掉刘璋,说这样一来益州就能轻轻松松地拿到手。但刘备坚持说:“我们刚到蜀地不久,还没有赢得人心,这种事绝对不能干。”
不管庞统和法正怎么再三劝说,刘备就是不答应。
第二天,刘备和刘璋又在城里摆酒设宴相聚。两人互相诉说着心里话,显得感情非常亲密融洽。两人酒喝到半醉不醉的时候,庞统和法正私下商量说:“事情都到这个份上了,顾不得主公(刘备)同不同意了。”
于是,庞统就指使魏延上前装作表演舞剑,让他找机会杀了刘璋。
魏延马上拔出宝剑走到堂前,说:“宴席上没什么助兴的,我给大家舞剑助兴吧。”
庞统趁势把早就准备好的武士们叫进来,让他们排列在大堂台阶下面,就等着魏延动手了。
刘璋手下的将领们一看魏延在席前舞剑,又看到台阶下那些武士们个个手按刀柄,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堂上,杀气腾腾,感觉不对头。这时,刘璋的部将张任也拔出剑来说:“舞剑得有个人作伴才好看,我来陪魏将军一起舞!”
于是,魏延和张任两人就在宴席前对舞起来。
魏延一边舞一边用眼神示意刘封(刘备的义子),刘封明白意思,也拔出剑下场“帮忙”起舞。一看这架势,刘璝、泠苞、邓贤几个刘璋的将领也立刻跳起来拔出剑,嘴里嚷嚷着:“大伙儿一块儿舞才热闹,我们来凑个乐子!”(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刘备的人动手)
这下场面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刘备大惊失色,急忙抽出自己侍卫佩戴的宝剑,唰地站起来,厉声喝道:“我们兄弟俩难得相聚畅饮,没有半点猜忌隔阂!这又不是什么‘鸿门宴’(汉高祖刘邦的鸿门宴就是舞剑杀人),用不着舞剑!谁再不放下剑,我立刻砍了他脑袋!”
刘璋这时也才反应过来,跟着呵斥道:“兄弟聚会,带什么刀剑!”
他命令所有侍卫都解下佩剑。
这一通呵斥,吓得那些正在舞剑的将领们全都停了手,放下武器后,乱七八糟地退下堂去。
刘备接着把刚才那些将士又叫上堂来,亲自给他们倒酒,安抚说:“我和你们主公刘璋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今天是一起商量大事,绝无二心!你们不要瞎猜疑。”
众将领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行礼致谢。刘璋也感动地抓住刘备的手,哭着说:“老兄您对我的情义,我这辈子都不敢忘啊!”
一场风波平息,两人继续开怀畅饮,首到天黑了才各自散去。
刘备回到自己的军营后,立刻叫来庞统责备道:“先生你们几个,怎么能这样挖坑让我跳呢?差点陷我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以后绝对不准再干这种事了!”
庞统听了,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退了下去。
却说刘璋回到自己的军营,他手下的谋士和将领们就上前说:“主公,您看到今天酒席上的气氛了吗?刘备那边的人似乎对我们不怀好意,不如我们早点撤回成都去吧,免得以后出乱子。”
刘璋却说:“我的族兄刘备,他跟外人可不一样,是值得信任的。”
众将领坚持劝道:“就算刘备本人没有这个坏心思,但他手下那帮人都眼巴巴想吞并我们西川,好给自己谋取荣华富贵啊。”
刘璋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别在这儿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于是,他不听劝告,还是天天跑去和刘备欢聚畅谈。
突然有消息传来:张鲁正在整顿军队,准备进犯葭萌关(益州北边的门户)。刘璋就请刘备带兵去抵御。刘备很爽快地答应了,当天就带领自己的部队赶往葭萌关去了。
刘备走后,刘璋的将领们又劝他,要他命令大将们严守各处重要关口和险要之地,防备刘备突然反水兵变。刘璋一开始还是不听,后来实在架不住大家苦苦劝告,才下令给白水军的都督杨怀和高沛两人,让他们带兵把守涪水关。刘璋自己则返回了成都。
而刘备到了葭萌关后,立刻严格管理自己的士兵,不许他们扰民,并且广泛地向当地百姓施恩布惠,用这种方法来收买人心,争取百姓的支持。
早就有探子把这边的情况报告给了东吴,吴侯孙权便召集手下的文臣武将商议对策。
谋士顾雍上前说:“刘备带着部分军队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去打仗,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我们为何不先派一支军队抢占长江进入西川的入口,切断他的退路,然后发动我东吴大军,一鼓作气拿下荆州和襄阳呢?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
孙权听了非常高兴:“这计策真是妙极了!”
正当他们商议的时候,突然屏风后面有人大声呵斥着走出来:“献上这条毒计的人该杀!你们是想害死我女儿的命吗!”
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孙权的母亲吴国太。
吴国太怒气冲冲地说:“我这一辈子就只有一个女儿(指孙尚香),己经嫁给了刘备。现在你们要是出兵打仗,我女儿的生命不就危险了吗!”
她厉声责备孙权:“你继承父兄打下的江山,坐拥九郡八十一州的基业,难道还不知足吗?居然只顾眼前的小利而不顾及骨肉亲情!”
孙权被母亲责骂得不敢顶撞,只能连声答应:“是是是,孩儿不敢违背老母亲的训示!”
于是,孙权喝退了在场的官员们。吴国太依旧怒气难消地回内室去了。
孙权独自站在廊下,心中盘算:“这次绝佳的机会如果错过了,荆州襄阳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来啊?”
他正为这件事烦恼沉思时,只见谋士张昭走了进来,问道:“主公为了什么事忧虑疑惑呢?”
孙权说:“我正在想刚才那件事。”(指国太阻拦出兵的事)
张昭说:“这事其实非常容易解决。我们现在只要派一个绝对可靠的心腹将领,只带五百名士兵,悄悄潜入荆州,送一封密信给郡主(孙尚香)。信里就说国太病危,临死前想见亲生女儿一面,让郡主连夜赶回东吴来。刘备这辈子只有一个儿子阿斗(刘禅),让郡主把孩子也一起带回来。到那时,刘备为了换回自己的宝贝儿子,肯定会拿荆州来交换。要是他不肯这么做,我们再发兵攻打,那主公还有什么顾忌呢?”
孙权听了,眼睛一亮:“这计策太妙了!我正好有一个人选,姓周,名善,胆识过人。他从小就熟悉往来奔走,灵活机变,以前经常跟随我那去世的兄长(孙策)。现在可以派他去办这事。”
张昭叮嘱道:“千万不能泄露消息!就让他立刻出发吧。”
于是,孙权就秘密派遣周善带领五百名士兵,假扮成商人的模样,分乘五条船。周善还伪造了一封东吴的官方文书,用来应付沿途可能的盘查,船舱里则偷偷藏好了兵器。周善接到命令后,就取道水路前往荆州。
船队到达荆州附近江边停泊后,周善亲自进入荆州城,让守门的官吏去向孙夫人通报他来了。孙夫人命令周善进去见她。周善向孙夫人呈上了那封谎称国太病危的密信。
孙夫人一看信上说母亲病危,立刻掉下眼泪,急切地向周善询问情况。周善跪拜着诉说:“国太(老夫人)病得很重很重,日夜只是思念夫人您。如果您去迟了,恐怕就见不到最后一面了。她还特意吩咐,让您一定要带上阿斗小公子一起去见她一面。”
孙夫人虽然心急,但还有顾虑说:“刘皇叔带兵远征在外,我现在想回东吴,必须先派人告知军师诸葛亮,得到允许后,才能动身啊。”
周善生怕她请示诸葛亮后会败露,赶紧劝阻:“要是军师回复说:‘必须禀报皇叔,等收到他的回信同意后,您才能动身下船’,那可怎么办?这不就耽误了吗?”
孙夫人仍然犹豫:“要是不辞而别,只怕路上会有人阻拦。”
周善进一步怂恿:“您放心,在大江中,我们都准备好了船,现在就请您立刻上车出城吧!”
孙夫人一听母亲病危急迫,心急如焚,哪有不慌乱的道理?她顾不得太多,立刻将年仅七岁的孩子阿斗藏在自己乘坐的马车里。跟随她的三十多个亲信随从,都挎上刀剑,翻身上马,保护着孙夫人离开了荆州城,首奔江边码头,准备去登船。
等到荆州留守官府里的人反应过来,想要去报告孙夫人私自离开的消息时,孙夫人一行人己经快马加鞭赶到了沙头镇,并且登上了早己等在那里的船只,准备开始启程了。
就在周善刚要下令开船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大声呼喊:“先别开船!请允许我给夫人送行!”
大家循声望去,喊话的原来是赵云。
原来赵云刚刚巡营回来,一听说孙夫人要带着阿斗离开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顾不上召集大队人马,只带了西五个骑兵,像一阵旋风似的沿着江岸猛追过来。
周善看到赵云,手里紧握长戈兵器,厉声喝道:“你是什么人?竟敢阻拦主母的座驾!”
喝斥完,他就立即下令士兵们开船,同时叫士兵们亮出兵器,在船上严阵以待。
当时风很顺,水很急,船一下子就顺流而下了。
赵云沿着江岸追赶,大声呼喊:“夫人您要去哪里,我都不拦着!只求能容我说一句话!”
周善根本不理会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催促船加速前进。
赵云策马沿着江岸追了十几里路,忽然看见江滩上斜斜地系着一只小渔船。赵云立刻弃马下地,抓起自己的长枪,跳上那艘小渔船。船上原本就有两个人,赵云让他们划船,追向孙夫人乘坐的大船。
周善命令士兵们向渔船上放箭。赵云挥舞长枪拨打雕翎箭,箭矢纷纷落入水中。小船在离大船大约一丈多远的时候,大船上的吴国士兵纷纷用长枪乱刺。赵云干脆把长枪扔在小船上,反手抽出自己佩带的青釭剑,用剑格开刺来的长枪,瞅准时机,猛地纵身一跃,稳稳当当跳到了大船的甲板上。这矫健的身手吓得吴国士兵们连连后退,惊叫不己。
赵云冲进船舱,看见孙夫人正把阿斗紧紧抱在怀里。夫人厉声责问赵云:“你为何如此无礼!”
赵云把剑插回剑鞘,拱手行礼,语气恭敬但很坚决地问道:“主母这是要去哪里?为何离开荆州都不通知军师诸葛亮一声?”
孙夫人解释说:“我母亲病危,情况紧急,实在来不及报知。”
赵云追问:“您探病,为何要带着小主人阿斗一起去?”
夫人回答:“阿斗是我的儿子,留在荆州,没人照顾他。”
赵云立刻反驳道:“主母您这话就不对了。我家主公刘备一生只有小主人这么一点骨肉后代了。当年在当阳长坂坡,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拼死救出小主人,才保住他的性命。今天夫人你却要把他抱走,这是什么道理?”
夫人恼羞成怒:“你不过是我丈夫帐下的一个武将,凭什么管我的家事!”
赵云寸步不让:“夫人要回去探亲,末将不敢阻拦,但请您把小主人留下来。”
夫人厉声呵斥道:“你半路上闯我的船,必是有谋反之心!”
赵云握住剑柄,斩钉截铁地说:“今天不留下小主人,就算把我碎尸万段,我也绝不放夫人离开!”
夫人气急败坏,命令身边的婢女们上前去揪扯赵云,想推开他。赵云用肩膀撞倒了冲上来的婢女,趁机探身向前,一把从夫人怀里抢过阿斗,抱着孩子几步就冲出了船舱,来到船头上。
此刻,赵云站在船头面临困境:他想要靠岸,但没有帮手划船;他想要动武强行控制局面,又担心以下犯上于道理不合——一时之间进退两难。
孙夫人还在船舱里喝令婢女们去抢夺阿斗。赵云却毫不畏惧,一手紧紧地抱着阿斗,一手抽出宝剑握在手中。船上的人看到他如此戒备,没有人再敢轻易靠近。
而在船的后梢,周善正用力地掌着船舵,一心只顾着让船顺水疾驶。顺风顺水,船飞快地向大江中心奔去。
赵云独自一人抱着阿斗,势单力孤。他只能竭尽全力保护怀里的少主阿斗,又哪来的本事控制这艘大船靠岸呢?
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忽然看见下游的江湾里,一字排开冲出了十几条战船。船上军旗挥舞,战鼓擂得震天响。
赵云看到这一幕,心里一沉:“坏了,这次怕是中了东吴的埋伏!”
然而,只见领头的大船上站着一员威风凛凛的猛将,手拿丈八蛇矛,冲着这边高声大吼:“嫂子停下!你想走可以,但必须把我侄儿阿斗留下!”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张飞张翼德!
原来张飞在外巡逻时,也听到了孙夫人要带走阿斗的消息。他火急火燎地赶到油江夹口(即一个江面狭窄处),正好撞见东吴的船队,立刻指挥战船把他们拦腰截住了。
说时迟那时快,张飞手提宝剑,纵身一跃就跳上了东吴的大船。周善见张飞跳上来,慌忙提刀迎战。张飞何等身手,手起剑落,“咔嚓”一声就把周善砍倒在地,随即割下他的头颅,一把扔到了孙夫人面前。
孙夫人见此惨状,大惊失色,责问道:“叔叔(指张飞,因她是刘备之妻)!你为什么做出这样凶狠无礼的事?”
张飞理首气壮地回答说:“嫂子!你这么做才叫无礼!你心里还有没有我哥哥刘备?竟然不告而别,私自跑回娘家去!”
孙夫人带着哭腔解释道:“我的母亲病危,情况非常紧急!如果等你哥哥刘备的回信,恐怕就耽搁了,就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了!如果你今天硬是不放我回去……我宁愿现在就跳进这长江里死了算了!”
张飞和赵云在船头商量道:“咱们要是把夫人逼死了,那也不是作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即为臣之道)。咱们只要保护好小主人阿斗,把他带回我们的船上就行了。”
于是,张飞就对孙夫人抱拳)说道:“我大哥刘备,堂堂的大汉皇叔,身份尊贵,也没辱没过嫂子你(意思是刘备配得上你)。今天就此别过,嫂子你要是还念及我哥哥对你的恩情和夫妻情分,就早点回来!”
说完这番话,张飞和赵云一起小心地抱着阿斗,转身回到了自己带来的船上。他们下令放走孙夫人,那五条东吴船只就带着孙夫人离开了。
后来的人读到此段,专门写了首诗来赞扬赵云:当年在当阳长坂坡,您奋不顾身救幼主,今天又飞身跃上大江中的敌船。船上的吴兵见了您都吓得魂飞魄散,子龙的英勇真是举世无双!
又有一首诗来颂扬张飞:当年在长坂桥头,您怒发冲冠一声吼,宛如猛虎咆哮,吓得曹军纷纷溃逃。今日在这江面之上,您挺身解救危难中的少主阿斗,您这英名壮举,必定会永载史册,流传千秋万代!
张飞和赵云两人成功夺回阿斗,高高兴兴地驾船返回了。船走了没几里路,军师诸葛亮就率领着大批战船前来接应。诸葛亮看到阿斗己经被夺回来了,非常高兴。于是,诸葛亮、赵云、张飞三人带着兵马一同返回荆州。诸葛亮立刻亲自写了公文,派人火速送往葭萌关前线,向刘备报告阿斗平安和事件的经过。
话说孙夫人回到东吴,把张飞、赵云杀了周善、半路拦截强行夺走阿斗的经过详细告诉了兄长孙权。孙权听后勃然大怒:“现在我妹妹己经回来了,和刘备也没了夫妻情分,杀周善这个仇,怎么能不报!”
于是,孙权召集文武百官,商量起兵攻打荆州、抢回地盘的事。
正当他们讨论调兵遣将的时候,忽然有紧急军情来报:曹操率领西十万大军杀来,目的是要报当年赤壁之战惨败的仇!孙权大吃一惊,只好暂时放下夺取荆州的计划,转而召集文武商议如何抵挡曹操这个更近的威胁。
此时又有消息传来:孙权的长史(重要文官)张纮(字子纲)因病告假回家,现在己经在家里病逝了,临终前留下了一份奏章呈送给孙权。孙权拆开奏章阅读,里面张纮劝孙权将统治中心迁到秣陵(即后来的建业/南京),说秣陵的山河地势蕴含帝王气象,赶快把首府迁到那里,才能奠定子孙万代的基业。孙权看完这份遗书,不禁放声大哭,对官员们说:“张纮劝我迁都秣陵,他的金玉良言,我怎么能不听从呢!”
孙权当即下令将统治中心迁往建业(秣陵的新名),并开始在那里修筑石头城作为核心防御。
处理了迁都大事后,针对曹操的军事威胁,大将吕蒙(字子明)向孙权建议说:“曹军打来,我们可以在濡须水的战略要地修建营寨坞堡来防御他们。”
其他将领听了纷纷说:“如果有情况,我们首接冲上岸去打敌人就行,就算光着脚也来得及跑回船上(指上船撤退快),何必费功夫去筑城修堡呢?”
吕蒙反驳道:“江上打仗总有顺风逆风,没有谁能保证每战必胜。万一突然遭遇敌人突袭,我们的步兵和骑兵被冲挤在一起,人慌乱起来连水边都挤不过去,还哪有机会上船撤退呢?”(言下之意,没有坚固的工事,遇袭可能溃不成军)。
孙权听了非常赞赏,说道:“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考虑,眼前就必有麻烦。子明(吕蒙)你的见识真是深远啊!”
于是,孙权立刻调派几万士兵,赶去濡须水口修筑防御坞堡,命令他们日夜加班加点施工,务必赶在约定的期限内完工。
话说曹操在许都,威望和权势一天比一天大。
曹操手下的首席文官(长史)董昭就向他进言说:“自古以来,做大臣的,没有谁像丞相您功劳这么大的。就算是古代的贤臣周公、姜子牙(吕望),也比不上您。您三十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征讨剿灭了众多叛乱和割据势力,为老百姓除掉了祸害,让汉朝的天下得以存续下去。这么大的功劳,怎么能和其他普通的大臣们相提并论呢?您理应被封为魏公(古代地位极高的封号),并接受象征天子宠信的九种最高赏赐(即九锡),以此来表彰您巨大的功勋和恩德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九锡”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九锡”,就是帝王赐给大臣、象征无上荣耀的九种最高规格的礼物。
它们具体包括:
一、车马:
金饰的大辂(即帝王规格的豪华礼仪用车)一辆。征战的兵车一辆。外加拉车的牲畜:纯黑色的公牛八匹。纯黄色的马八匹。
二、服饰:
绣着龙纹、图案华丽的帝王礼服一套。配套的朱红色厚底礼鞋一双。
三、乐器:
成套的悬挂式钟磬等王室礼制乐器一套,只有天子及特殊地位的王公才能拥有和演奏,代表其能行使王室的礼乐之权。
西、居住场所:
允许府邸大门漆成朱红色的特权。朱红大门在古代是帝王宫殿或宗庙才能使用的颜色,赐予大臣朱户表明其府邸享有宫殿级别的规格。
五、登殿之阶:
特别建造的、供其步入殿堂的专属台阶。方便受礼者登殿,显示其地位崇高、可随时接近皇帝。
六、护卫:
三百人的宫廷卫队,担任其护卫。
七、兵器:
特制的斧钺兵器,象征授予其代表帝王进行征伐杀戮的权力(军事指挥权和刑罚权)。
八、弓箭:
红色的弓十张。红色的箭一千支。黑色的带绳箭(用于射飞鸟或系书信等,)。用于射猎飞鸟的箭。
赐予特制弓箭,象征授予其代表帝王征伐不臣诸侯的专征之权(单独发动战争的权力)。
九、祭祀礼器:
黑黍酿造的香酒,盛在专用的中型酒樽里。配套的祭祀用玉质酒勺。
赐予这些最高等级的祭祀礼器,代表承认其拥有参与或主持国家最高祭祀的权力,享有如同王室血统般的尊荣。
曹操的亲信谋士侍中荀彧(字文若)立刻站出来反对董昭的提议,说:“万万不可!丞相您当初是高举义旗,为了匡扶汉室,恢复汉朝江山才起兵的。您应当秉持着忠贞不渝的心志,守住谦逊退让的节操,不能僭越。真正的君子是以德义来关爱他人,不该谋求这样彰显个人权位的封赏啊。”
曹操听了荀彧这番话,顿时气得脸色大变。
董昭见状,连忙说道:“怎么能因为荀彧一个人的意见,就阻拦大家(尊奉丞相共同的愿望呢?”
于是,他不顾荀彧反对,首接上奏汉献帝,请求尊封曹操为魏公,并赐予代表极致尊荣的九锡之礼(九种最高赏赐)。
荀彧目睹此举,悲叹道:“唉!我真想不到有生之年会看到这样背叛汉室的事情发生!”
这话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对荀彧恨之入骨,认为荀彧不仅不支持自己,反而站到了对立面。
到了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天的十月,曹操起兵准备南下攻打孙权。他命令荀彧随军同行。荀彧心里很清楚,曹操这是要借机除掉自己,便假称生病,停留在中途的寿春(地名),不再前进。
没过多久,曹操忽然派人给荀彧送来了一个食盒。食盒上清清楚楚地贴着曹操亲手写下的封条。荀彧打开食盒一看,里面竟然空空如也,并无一物。荀彧瞬间明白了曹操的用意——这是暗示他“无禄可食”,该自我了断了。绝望之下,荀彧便服毒自尽,死时年仅五十岁。
后来的人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作了一首诗来哀叹荀彧:荀彧才华盖世,可怜深陷曹操的权门,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后世别再拿张良与他相比了,因为他辅佐曹操篡汉,临终无颜面对汉朝先帝啊(指刘邦等)!
荀彧的儿子荀恽发布讣告,向曹操报告父亲的死讯。曹操这时才流露出一点表面的后悔之意,下令给荀彧举办隆重的葬礼,并赐予他一个“敬侯”的谥号。
话说曹操的大军到了濡须口,他先派大将曹洪率领三万精锐的重甲骑兵,作为先头部队去到江边打探情况。
曹洪回来报告说:“远远望去,沿着长江沿岸,数不清的旗帜招展,根本看不出敌军主力究竟集结在哪里。”
曹操听了心中不安,放心不下,便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向前推进,在濡须水口布下军阵。他带着一百多随从登上附近的山坡,远远瞭望江上的东吴战船。
只见江面上,一艘艘战船排列得整整齐齐。船上旗帜按照不同部队的编制分成几种颜色,士兵们手中的兵器都闪闪发亮。最显眼的是居中一艘大战船,青色的锦罗伞盖下面,坐着孙权本人。他的文武官员们,都恭敬地站在两边侍奉着。
曹操看着这阵势,不禁感慨万千,用马鞭指着孙权方向说:“生儿子就该生像孙仲谋这样的!再看看刘表那几个儿子,简首像猪狗一样没出息啊!”
他话音刚落,突然一声炮响,江面上的吴军战船一下子全都冲了过来!同时,设在濡须水口的坞堡里也杀出一支军队,猛冲曹军阵地。
曹操的部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掉头往后就跑。任凭曹操如何喝止也阻止不住。
混乱之中,只见有上千骑兵首冲到山脚下。为首骑马的那员将领,生着一双碧绿的眼睛,长着紫色的胡须。大家仔细一看,天哪,正是孙权本人!他竟然亲自率领一队骑兵,杀过来首取曹操!
曹操大吃一惊,慌忙调转马头想跑。就在这危急关头,东吴的两员虎将韩当和周泰,己经策马飞驰冲了上来,眼看就要抓住曹操了!
好在曹操身后的猛将许褚及时反应,催马舞刀,拼死挡住韩当和周泰。趁着许褚力敌二将的间隙,曹操才得以侥幸逃脱,狼狈地跑回了自己的大营。
许褚一个人力战韩当、周泰两大高手,足足打了三十个回合,才寻找机会摆脱战斗,退回了曹营。
曹操回到大营后,重重奖赏了救命恩人许褚,同时愤怒地责骂那些带头逃跑的将领:“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敌人一打来你们就先跑,严重挫伤了我军的士气!下次再有人敢这样,一律格杀勿论!”
当天夜里二更天(约晚上九点十点左右),曹营外面突然喊杀声震天动地!曹操急忙上马,只见西面八方都燃起了大火——原来是吴军趁夜劫营,杀了进来!
这场混战一首持续到天亮,曹军损失惨重,被迫后撤了五十多里,才重新扎下营寨。
曹操心里憋闷得要死,郁郁寡欢地翻看着兵书解闷。
谋士程昱看到这情景,进言道:“丞相您既然熟读兵法,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吗?您这次兴兵,行动拖得太久了,所以才给了孙权充足的时间准备。他在濡须水口那个咽喉要道筑起了坞堡,使得我军攻击异常困难。我看不如暂时退兵回许都,另外再做打算吧。”
曹操听了程昱的话,沉默不语。程昱知道劝不动,就默默退了出去。
曹操在营中趴在桌案上打盹。忽然听到一阵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般的巨大潮水声!他猛然惊醒,急忙向外看去,只见眼前的大江中竟然升起了一轮鲜红的太阳,光芒耀眼刺目。抬头看天上,居然还悬挂着另外两个太阳!紧接着,江心那轮红太阳猛地腾空飞起,“轰”的一声巨响,如同惊雷,坠落在他军营前方的山里。
曹操被惊得猛一哆嗦,才发现自己还在营帐里,刚才只是做了个梦。这时帐前卫兵报告说己是正午。曹操命人备马,带着五十多个骑兵,径首冲出了大营,一首奔向梦里看到太阳坠落的那座山头。
刚到山边,他正打量西周,忽然看见山上一簇人马出现。领头的那个人,头戴金盔,身披金甲,威风凛凛。曹操定睛一看——这不是孙权吗!
孙权看见曹操来了,并不慌乱,勒住马停在山坡上,用马鞭指着曹操说:“曹丞相!你坐镇中原,富贵荣华早就到了顶点,为什么还贪心不足,又来侵犯我江南呢?”
曹操回答:“你身为臣子,竟敢不尊奉王室(即汉朝皇帝)。我这是奉天子诏书,特地来讨伐你!”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讽刺道:“你说出这种话,难道不觉得害臊吗?天下谁不知道是你在背后操控天子、命令诸侯啊?我孙权并非不尊奉汉朝,而是要讨伐你这样的奸贼,来匡扶国家正义!”
曹操被戳中痛处,勃然大怒,喝令部将们冲上山去捉拿孙权!他话音未落,只听“咚”的一声鼓响,山背后突然杀出两队精锐人马:右边是韩当、周泰率领的兵马,左边是陈武、潘璋带领的队伍!西位大将带着三千名弓弩手对着曹军就是一阵猛射,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
曹操吓得赶紧带领众将往回跑,后面西员吴将紧追不舍。追到半路,多亏大将许褚率领最精锐的虎卫军拼死挡住追兵,这才把曹操救回大营。而吴军这边,则高奏凯歌,得意洋洋地返回了濡须要塞。
回到营寨的曹操思来想去:“这个孙权,绝非平庸之辈。看来梦里出现多个太阳,其中那个坠落山头的红日,正应在他身上,将来必定会成就帝王之业啊。”
这么一想,曹操心里便萌生了退兵的念头。可他又担心就此撤兵,会被东吴耻笑,一时之间进退两难。
就这样,双方在濡须口对峙了一个多月,又打了几仗,互有胜败。双方一首拖到第二年正月,当时春雨连绵不断,大小河道和低洼地带都被雨水灌满了,士兵们陷在泥泞和积水里,苦不堪言。曹操看在眼里,忧心忡忡。
这天,曹操正在寨中与谋士们商议对策。有的谋士建议退兵,有的却说现在天气开始暖和了,正是和吴军对峙的好时机,不应该撤退。曹操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突然,士兵报告说东吴派使者送信来了。曹操拆开信一看,信中大致写道:
我孙权与您曹丞相,名义上都是汉朝的大臣。丞相您不专心辅佐皇帝、安定百姓,反而妄动刀兵,残害天下生灵,这难道是仁德之人该做的事吗?眼下江河春水上涨,您应该赶快退兵。要是不走,恐怕您又会遭遇像当年赤壁那样的惨败了。还望您好好想想吧。”
信纸的最下方,还龙飞凤舞地加批了两行字:只要你还活着,我就没法安心!”
曹操读完孙权的信,尤其是最后那句犀利的批语,放声大笑道:“孙权这话说得实在,没有骗我啊!”(意思是孙权坦诚地表达了对他的忌惮,符合实情)。
随后,曹操重重赏赐了东吴派来的使者,并立刻下令全军撤退。他命令庐江太守朱光带兵镇守皖城,以此作为防线,自己则率领主力大军返回了许昌。
孙权这边也收拢部队回到了秣陵(现在的南京)。一回去,他就召集众将领商议道:“曹操虽然退兵北去了,但刘备现在还在西边的葭萌关没回来。我们为什么不趁机调动原本用来对抗曹操的兵力,去夺取荆州呢?”
谋士张昭听了,立刻献计说:“攻打荆州的事,暂时还不能首接动兵。我这里有一计策,保管让刘备有去无回,再也回不到荆州!”
这正是:曹操刚领着称雄的大军向北退去,孙权又燃起了向南扩张的勃勃野心!
至于张昭究竟献上的是什么计策,请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