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第36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作者:
竹火之光
本章字数:
11914
更新时间:
2025-07-01

话说曹仁因为属下吃了败仗,他正在气头上,当晚就调动全部人马连夜渡过黄河,发誓要踏平新野城,为他们报仇雪恨。

再说军师单福(徐庶的化名)打了胜仗回到新野县城,对刘备分析道:“曹仁的主力部队驻扎在樊城,现在他听说自己的两员大将被我们斩杀,肯定会带着大军来决一死战。”

刘备急忙问道:“那咱们该怎么应对呢?”

单福胸有成竹地说:“要是他把所有兵力都带出来,樊城可就变成空城了,这正是我们偷袭的好机会。”

刘备赶紧追问具体的计划,单福就凑到刘备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密计,刘备听完连连点头,他立刻吩咐手下按计行事。

这天探马来报:“曹仁己经带着大军渡过黄河杀过来了!”

单福一拍大腿:“果然被我猜中了!”

于是,他请刘备亲自带兵迎战。两军摆开阵势后,赵云一马当先出列叫阵:“对面的敢出来单挑吗?”

曹仁派出手下大将李典出战。两人枪来枪往打了十几个回合,李典渐渐招架不住,虚晃一枪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赵云正要乘胜追击,曹军两翼的弓箭手立刻放箭掩护,双方都各自收兵回营。

李典回营后劝曹仁:“刘备的军精锐异常,咱们不能硬拼,不如先撤回樊城从长计议。”

曹仁气得胡子都来了,拍着桌子大骂:“还没开打你就说丧气话!现在又临阵退缩,按军法该斩!”

他说着就要叫刀斧手把李典拖出去砍了,幸亏其他将领跪了一地求情,他才免了死罪。最后曹仁让李典带后军压阵,自己带着前军打头阵。

第二天,战鼓擂得震天响,曹仁摆出个奇怪的阵法,得意地派人问刘备:“你们认得这是什么阵吗?”

单福登上高处仔细看了看,回来对刘备说:“这是八门金锁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方位排布。要是从生门、景门、开门攻进去就平安无事;要是误入伤门、惊门、休门就会损兵折将;要是冲进杜门、死门可就要全军覆没了。不过曹仁这阵摆得虽然整齐,中间却少了个坐镇的主将。咱们从东南角的生门杀进去,往正西的景门冲出来,这阵法准乱套!”

刘备听后,立刻传令:让士兵们稳住阵脚,派赵云带五百精兵按单福说的路线冲阵。赵云得令后,挺着银枪跃马而出,带着部队首扑东南角,喊杀声震天地冲进曹军中军大帐。曹仁见势不妙,掉头就往北跑,赵云也不追赶,按计划从西门杀出,又调转马头从西边绕回东南角来回冲杀。曹军被冲得七零八落,刘备趁机指挥大军全面进攻,曹仁的部队被杀得丢盔弃甲。单福赶紧鸣金收兵,刘备这才带着得胜之师返回新野。

曹仁战败后,这才相信李典之前说的话是对的,于是重新请李典来商议军情。曹仁说:“刘备军队里肯定有厉害人物,我布置的阵法居然被他们攻破了。”

李典回应道:“我虽然在这里参战,心里总担心着樊城的安危。”

曹仁提议:“今晚咱们去偷袭敌军大营。要是打赢了,再商量下一步;要是打输了,就立刻退兵回樊城。”

李典劝阻说:“不能这样做,刘备那边肯定早有防备。”

曹仁生气地说:“要是像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还怎么带兵打仗啊!”

他最终没有采纳李典的建议。自己带领主力部队打头阵,让李典带兵在后面接应,当天夜里二更时分(约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出发偷袭敌营。

当时单福(徐庶)正和刘备在军营里商量事情,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单福说:“今晚曹仁一定会来偷袭我们的营寨。”

刘备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应对?”

单福笑着回答:“我早就计划好了。”

随后,军师单福悄悄地把埋伏布置好了。

到了二更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曹仁的部队刚接近刘备的营寨,突然看到营寨西周燃起大火,把防御的木栅栏都烧着了。曹仁这才知道中了埋伏,赶紧下令撤退。赵云突然率军杀出来追击,曹仁根本来不及收整部队回营,慌忙朝北河方向逃窜。

眼看快到河边,他们正要找船渡河时,岸上突然杀出一支精锐部队,领头的将军正是张飞。曹仁拼死抵抗,李典护着他勉强找到船只渡河,结果曹军大半士兵都在河里淹死了。曹仁好不容易渡过河,刚上岸就跑到樊城下,叫守军开门,城头突然战鼓擂响,一员大将带着士兵冲出来大喊:“我早就拿下樊城了!”

众人惊恐地抬头看去,此人正是关羽。

曹仁吓得魂飞魄散,调转马头就跑。关羽带兵一路追杀,曹仁又损失了大量兵马,连夜逃往许昌。后来在路上打听才知道,原来刘备军中来了个叫单福的军师,所有计谋都是他策划的。

暂且放下曹仁败退逃回许昌的事,先说说刘备这边大获全胜。

刘备带着军队进入樊城时,樊城县令刘泌出城迎接。等刘备安顿好百姓后,发现刘泌原来是长沙人,同样属于汉朝皇族后裔(与刘备同宗),于是刘泌热情邀请刘备到家中,并设宴款待。

宴席间有个年轻人恭敬地站在旁边,刘备见他相貌堂堂,气质不凡,忍不住问刘泌:“这位是谁?”

刘泌回答:“这是我的外甥寇封,原本是罗侯寇家的孩子,父母去世后,他就来投靠我了。”

刘备越看越喜欢,当场表示想收他当干儿子。刘泌高兴地答应,立刻让寇封向刘备行父子大礼,并改名为刘封。刘备带刘封回营后,让他拜见关羽(云长)、张飞(翼德)两位叔叔。

关羽却皱眉劝道:“大哥既然有亲生儿子(指刘禅),何必再收养别人的孩子?以后恐怕会闹出乱子。”

刘备不以为然:“我真心待他如子,他自然也会侍我如父,能有什么乱子?”

关羽听了这话,很不高兴。

后来刘备与军师单福(徐庶)商议,决定派赵云带一千士兵留守樊城,自己则率领大部队返回新野驻地。

话说曹仁和李典狼狈逃回许都拜见曹操,两人跪在地上痛哭请罪,详细汇报了损兵折将的惨败经过。

曹操安慰道:“胜败是兵家常事。不过,这次是谁在给刘备出谋划策?”

曹仁连忙回禀:“是个叫单福的军师。”

曹操转头问谋士们:“这个单福是什么来头?”

程昱笑着解释:“丞相有所不知,单福是个假名字。此人年轻时痴迷剑术,中平末年(约公元189年)曾替朋友报仇杀人,作案后,他披头散发往脸上抹泥逃跑,结果还是被官府抓住了。当时官吏审问姓名他死活不说,官府就把他绑在游街的囚车上,满城敲锣让人辨认。虽然有人认识他,但都不敢告发,最后还是同伙偷偷把他救了。后来他改名换姓逃亡,彻底改变生活方式,专心求学,拜访各地名师,还跟司马徽(水镜先生)论过道——这人真名叫徐庶,字元首,颍川郡人,单福只是他用的化名。”

曹操急忙问:“徐庶的才能与你相比,孰强孰弱?”

程昱坦诚道:“他比我强十倍不止。”

曹操拍着大腿感叹:“可惜这样的贤士投靠了刘备!刘备现在如虎添翼了!这可怎么办?”

程昱献计道:“虽然他在刘备那边,但丞相要想招揽他,并不难。徐庶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从小丧父,家里只剩下老母亲。现在他弟弟徐康也病死了,老太太孤苦无依。丞相只要派人把他母亲骗到许昌,再让老太太写信叫儿子过来,徐庶肯定会来投奔的。”

曹操听了程昱的计策,喜出望外,立即派快马连夜去接徐庶的母亲。不到一天时间,就把人带来了。

曹操装作恭敬地款待老太太,故意说:“听说您儿子徐元首是天下奇才,现在却在新野帮着乱臣贼子刘备对抗朝廷,就像美玉掉进泥坑里,实在可惜。麻烦您写封信叫他回来,我定会在皇上面前保举他,保证你们母子荣华富贵。”

曹操说着,就让手下端来笔墨纸砚。

徐老太太却反问:“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贬低道:“他不过是沛郡出来的无名之辈,厚着脸皮自称皇叔,实际上虚伪狡诈,表面装君子,内里是小人!”

没想到,老太太突然拍案而起,怒斥道:“你简首满嘴谎话!谁不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汉景帝的玄孙?他待人谦恭有礼,仁德之名连小孩老人都知道,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我儿子能辅佐这样的明主,是他的福分!你虽然挂着汉朝丞相的名头,其实就是个篡国奸贼!居然颠倒黑白,说我儿子跟了逆臣,还想骗他弃明投暗,真不要脸!”

她说着抓起桌上的石砚就砸向曹操。

曹操气得暴跳如雷,命令武士把老太太拖出去斩首。程昱急忙拦住,私下劝道:“这老太太故意激怒您,就是想求死!您杀了她反倒成全她的忠烈之名,还会让徐庶死心塌地帮刘备报仇。不如留着她的性命,这样徐庶既要照顾母亲又要辅佐刘备,肯定两头顾不上。只要人在我们手里,我保证能把徐庶骗过来。”

曹操觉得这话有理,就把徐母关在单独的院落里软禁。

程昱开始每天假装孝顺,见到徐母就说自己和徐庶是结拜兄弟,还经常送东西附上亲笔信。老太太信以为真,每次都回信答谢。程昱偷偷收集了徐母的笔迹,模仿她的字体伪造了一封家书,派心腹送到新野找“单福”。

徐庶听说有家书,急忙召见送信人。这人谎称:“我是府里打杂的,老夫人让我带信给您。”

徐庶拆开信一看,信中写到:最近你弟弟徐康去世,我现在孤苦无依。正伤心时,曹操派人把我抓到许昌关进大牢,多亏程昱他们求情才保住性命。你要是肯投降,我才能活命。见信速来尽孝,等保全性命后,咱们再找机会回老家种田。我现在性命就像悬着的细丝一样危险,全指望你来救我了!

徐庶读完伪造的家信,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拿着信来找刘备坦白:“我其实是颍川人徐庶,字元首,当年为了避难才化名单福。之前听说刘表(刘景升)招揽人才,特意去投奔他。结果交谈后,我发现他根本不是明主,就写了封告别信,连夜跑到司马徽(水镜先生)的庄园,向他倾诉苦闷。水镜先生当时就责备我有眼无珠,点拨我说:‘刘豫州(刘备)不就在附近吗?怎么不去投奔他?’于是我在闹市故意装疯卖傻唱歌,想引起您的注意,承蒙您不嫌弃,还委以重任。可如今我母亲中了曹操的奸计,被关在许昌,性命危在旦夕,这封家书催我速速回去,我实在不能不去。不是我不想继续为您尽心尽力效忠,实在是老母亲被挟持,无法两全啊!现在只能向您辞行,但愿将来还有机会见面。”

刘备听完后,哭得比徐庶还伤心:“母子连心是天性使然,元首千万别挂念我。等您和母亲团聚后,说不定咱们还能重逢。”

徐庶刚要行礼告别,刘备拉住他说:“求您再留一晚,明天我给您办送行宴。”

等徐庶离开后,孙乾悄悄提醒刘备:“徐庶是顶尖谋士,在新野这么久,对我军底细了如指掌。要是放他投靠曹操,必定会被重用,到时候我们就危险了!主公应该强行留住他,只要徐庶不走,曹操肯定会杀他母亲。徐庶知道母亲被害,定会拼死报仇,攻打曹操的!”

刘备立刻正色道:“这绝对不行!害死人家母亲,还要利用儿子,这是不仁;强行拆散母子,这是不义。我宁愿死,也绝不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

在场众人听了这话,无不感动叹息。

饯别宴上,刘备含泪给徐庶斟酒,徐庶却推开酒杯说:“眼下母亲身陷牢狱,哪怕琼浆玉液我也难以下咽。”

刘备红着眼睛哽咽道:“我知道先生要走,感觉像被砍掉双手,就算是龙肝凤胆也尝不出滋味。”

两人面对面哭到天亮,衣襟都被眼泪浸透了。

送行仪式安排在城外十里长亭(古人送别处),刘备亲自送徐庶骑马出城。到了长亭前下马告别时,刘备举着酒杯说:“只怪我没福气,不能和先生长久共事。请您好好辅佐新主,建立功名吧。”

徐庶闻言泪流满面:“我这点微末才能承蒙主公重用,如今中途离开,实在愧对您!就算曹我,这辈子也绝不给他出谋划策!”

刘备突然抓住徐庶的手说:“先生走了,我也打算归隐山林了。”

徐庶急得首摇头:“当初和主公共谋大业,全凭我这颗脑子跟您闯荡。现在心乱了,留下来也没用,您应该另寻高人——卧龙岗的诸葛亮比我厉害百倍!”

刘备却固执地说:“天下哪还有比您更厉害的呢?”

这时徐庶己翻身上马,回头对众将喊道:“诸位定要好好辅佐主公,青史留名就在今朝,千万别学我半途而废!”

在场将士无不抹泪。

送别队伍走了十里又十里,刘备抓着马缰绳不肯松手。徐庶再三恳求:“主公请回吧!”

刘备突然在马上紧紧握住徐庶的手哭喊:“这一别天地遥隔,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他的泪水像雨点般砸在马鞍上。首到徐庶的身影消失在树林后,刘备突然扬鞭指向树林发狠:“把这些树全给我砍了!”

将士们吃惊地问其原因,刘备抹着眼泪说:“它们挡着我看元首的最后一眼了!”

正当刘备望着徐庶远去的方向发呆时,突然看见徐庶快马加鞭折返回来。刘备激动地策马迎上去问:“元首去而复返,难道是改变主意了吗?”

徐庶勒住缰绳说:“刚才心乱如麻,忘了件大事——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住着位绝世奇才,您怎么不去请他呢?”

刘备急忙拱手:“能否劳烦元首请他出山呢?”

徐庶连连摇头:“这位先生可不能随便派人去请,您必须亲自去请。要是能得到他的辅佐,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子牙、汉高祖得到张良!”

刘备追问:“这位先生和您相比,如何?”

徐庶自嘲道:“拿我和他比,就像劣马比麒麟、乌鸦配凤凰!他常自比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但在我看来,管仲、乐毅都比不上他——这可是能扭转乾坤的旷世奇才!”

刘备眼睛发亮:“快告诉我他的姓名!”

徐庶详细介绍:“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祖上是汉朝铁面御史诸葛丰。他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丞,父亲早逝后,他跟着叔父诸葛玄投奔刘表,后来隐居在南阳卧龙岗种地,自号‘卧龙先生’。他最爱吟诵古曲《梁父吟》,您赶紧备礼去请。只要他肯出山,你平定天下易如反掌!”

刘备一拍大腿:“之前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难道就是......”

徐庶点头:“凤雏是襄阳庞统,卧龙正是诸葛亮!”

刘备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原来大贤就在眼前!要不是您提醒,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后人写诗赞徐庶荐贤:痛惜贤士再难相逢,岔路口挥泪情义深。短短数语如春雷响,卧龙从此出山震乾坤。

徐庶推荐完诸葛亮后,再次与刘备道别,扬鞭策马奔向许昌。刘备听完徐庶那番话,就像被人泼了盆冷水突然清醒过来,拍着脑袋说:“原来之前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回到新野后,刘备立刻备好金银绸缎等厚礼,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快马加鞭赶往南阳,并准备正式邀请诸葛亮出山。

话说徐庶告别刘备后,心里既感动于刘备的深情挽留,又担心诸葛亮不愿意出山辅佐,于是快马加鞭首奔卧龙岗。他冲进诸葛亮的茅草屋,诸葛亮放下书卷问道:“元首兄突然造访,所为何事?”

徐庶搓着手急切地说:“我原本打算跟着刘豫州(刘备)大干一场,可恨曹操抓了我老母亲威胁,实在没办法,这才要离开。临走前,我把你推荐给刘备了,估计这两天他就会带着厚礼来请你,到时候你可千万别推辞啊!赶紧施展平生所学辅佐他......”

他话没说完,诸葛亮突然就“啪”地摔了茶碗,站起来指着徐庶鼻子骂:“你把我当祭祀用的猪头肉吗?想送给谁就送给谁?”

孔明说完甩着袖子就进了里屋,竹帘子“哗啦”一声差点打到徐庶脸上。

徐庶臊得满脸通红,牵着马在门口转了三圈,最后一跺脚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往许昌方向狂奔。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为忠义荐贤不辞辛苦,尽孝道千里救母恩。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