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夏听寒的话,夏目白眼眶发红。
“你这个傻孩子!”。
一旁站着的几人,见到这样的大师兄,也是个个红了眼眶。
夏听寒的年龄虽然不大,在云谷里却是大师兄,不仅是因为,除了夏目白,他的医术最好,还有便是他,跟着夏目白身边的日子最久。
夏听寒之所以叫夏听寒,是因为夏目白见到他的那日,是大寒,夏目白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
夏目白以往都是云游西海,自从捡到了夏听寒以后,便落脚到了云谷,谷里其他的弟子,也多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
夏目白的这一点,倒是同冷清月有些相似,不过因为夏目白是男子,所以云谷的弟子,也都是男子。
“好了,你们不必如此,这些都是我心甘情愿的!”,话落,又对着一旁的几个少年开口道谢。
“二师弟,三师弟,五师弟,谢谢你们,若不是你们,怕我真的就没命回来了!”。
“大师兄不必谢我们,是我们不好,若是我们可以再快些赶路,你,你也不会被伤成这样!”。
听到几人话,冷清月的目光下意识落在了自己的腿上,眼底闪过一丝黯然。
可若是没有他们,莫说这双腿了,怕是连自己的和清月命,都会丢在那里!
原来当时,冷清月被黑衣人打晕倒在地上后,夏听寒见冷清月脖子和手上全是血,以为冷清月被黑衣人给杀了。
见此,夏听寒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什么东西,瞬间炸开了。
捡起地上的剑,便往对面的黑衣人,冲了过去,看样子,竟是想同对面的黑衣人,同归于尽。
可能是夏听寒瞬间爆发的力量,太过强大,黑衣人竟是首接被其撞的掉下了山崖。
黑衣人大惊,落下悬崖的时候,把夏听寒也一并扯了下去。
这一幕刚好被准备要去万家村找夏听寒的三人看到,想要上前拉扯己经来不及了,只能下去找人。
好在,有黑衣人在下面垫着,夏听寒这才保住了一条命,可两个膝盖却都被摔碎了。
三人把何方和另外一个黑衣人,一并杀了,这才把冷清月和夏听寒带回云谷。
夏听寒本想首接殉情的,后来知道冷清月只是被黑衣人打晕了,脸色这才好些。
以往恣意潇洒的少年,不仅没了一条手臂,如今竟是就连腿都废了。
看到自己的宝贝徒弟这副样子,夏目白只觉得自己的心好似被放在油锅里煎!
想到方才冷清月对夏听寒的紧张程度,想来是不会嫌弃的,不由轻声劝慰道。
“师傅看那丫头是真心爱护你的,想来,她是不会嫌弃……”。
“师傅,我自己决定了!”。
夏目白知道自家徒儿对冷清月的感情。
如今这样,以后的日子,若是有那丫头陪着,想来日子也不会难熬。
可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夏听寒打断了,他是绝对不允许,自己成为冷清月的累赘的。
自己如今不能给她幸福的生活,那便放她离开。
夏听寒知道冷清月的为人,也知道她对自己感情,因此他才求自己的师傅,让其把忘情草以及同心草拿出来,给冷清月用。
这也是,方才夏目白,听到冷清月询问夏听寒时,眸子为何有着黯然之色的原因。
忘情草和同心草是夏目白多年前,偶然得到的两颗药草。
忘情草顾名思义,是一种人吃了,便会忘情一种药草。
而同心草则截然相反,同心草是在长在同一颗植株上的两片叶子,叶子呈红色,形状便是心形,因此得名为同心草,据说男女双方同时服下,便可相爱一生。
在夏听寒看来,除了自己,便只有苏慕辰能给冷清月幸福。
因此,他便打算先让冷清月吃下忘情草,然后再让二人吃下同心草。
夏听寒见自家师傅,不说话,便又轻声唤了一声。
“师傅!”。
看到自家徒弟眼底的哀求,夏目白感觉自己心,好似己经被人切成了无数片,疼的窒息。
片刻后,才微微点了点头。
“好……以后……你就在谷里好好陪着师傅!”。
见自家师傅答应,忙对着一旁的男子开口说道。
“二师弟,你去帮我拿笔墨来!”。
他要给苏慕辰写信,因为那个同心草,必须两人同时服用。
听到夏听寒的话,二师弟便转头看向了一旁的夏目白。
夏目白见夏听寒眼神坚定,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这才微微点了点头。
夏听寒没有让其师弟,或许师傅带笔,而是坚持自己用左手写,字虽然歪扭,但写的及其认真,好似他在用自己残破的身子,在为冷清月铺一条美好的路……
在信中,没有告诉苏慕辰实情,而只是说,冷清月受了重伤,让他过来看望。
写完信,其原本就惨白的脸色,更白了几分,夏目白见此,忙伸手拿了过来。
“好了,这些事情,交给师傅,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养伤!”。
其实夏目白很想让冷清月帮夏听寒看看伤,可被夏听寒给拒绝了。
他虽然知道自己的医术,没有冷清月好,但也知道,这样的伤是不可能痊愈的。
因此,他打算在冷清月服用忘情草之前,不让其见到自己。
如今冷清月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暂时无法服用忘情草,而到京都的信,快则半个月,慢则二十多日便可到了。
到时苏慕辰来了云谷,便可让冷清月把忘情草和同心草一同服下。
“辛苦师傅了!”。
听到自家徒弟的话,看我那白如纸的脸色,夏目白捏着信封的指间,微微发白,见其微微地上眼睛,这才转身出了房间。
“师傅,那位姑娘,这几日一醒来,就要见大师兄,我都有些拦不住了,怎么办?”。
说话的是云谷最小的弟子,小十九,这些日子,冷清月便是由他在照顾的。
听着小十九的话,夏目白的眸子闪了闪,目光落在了一旁的信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