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开始建立世家

第71章 谋反

加入书架
书名:
从大秦开始建立世家
作者:
志才先生
本章字数:
3368
更新时间:
2025-07-06

元凤元年冬,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掠过长安城头,将未央宫的飞檐染成霜白。刘弗陵蜷缩在暖阁内,望着案上冻裂的砚台出神。自盐铁会议后,朝堂愈发诡谲——上官桀称病不再上朝,桑弘羊频繁出入燕王府邸,而霍光送去的密奏,至今石沉大海。

“陛下,陇西急报!”苏文跌跌撞撞冲入殿内,手中军报染着暗红血迹,“匈奴趁乱犯境,李广将军请求增兵!”刘弗陵猛地起身,冕旒撞在玉案上叮咚作响。他忽然想起霍光曾说:“若陇西生乱,必是奸人调虎离山之计。”可边关告急,又岂能坐视不理?

与此同时,燕王府深处的密室里,烛火在虎皮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上官桀将一卷伪造的诏书摔在案上,羊皮纸边缘还沾着朱砂:“刘弗陵年幼无能,先帝早有遗愿传位燕王!”桑弘羊抚掌大笑,袖中滑出一枚刻着“监国”字样的铜印:“如今羽林军中半数将领己被收买,只需等霍光离京,大事可成!”

寒风呼啸中,一队轻骑自陇西疾驰而来。李广身披玄铁重甲,腰间悬着武帝亲赐的斩马剑,望着天边翻滚的乌云冷笑:“调我陇西军南下?当我不知你们的奸计!”他身后三百李家私兵,皆是赵郡子弟,马鞍上捆着的不是兵器,而是李政连夜筹措的二十万石粮草——这是李家暗中准备的“勤王军资”。

长安城朱雀门外,霍光独坐马车,望着紧闭的城门眉头深锁。三日前他接到“匈奴犯境”的假消息,正要调兵驰援,却收到李广密信:“长安有变,切勿离京!”此刻城门守军突然换防,领头的校尉正是上官桀女婿。“大人,是否强行入城?”护卫握紧刀柄。霍光凝视着城头飘扬的汉旗,沉声道:“去宣平门,找李氏商队。”

暮色西合时,赵郡李氏的百辆粮车悄然驶入宣平门。李义掀开马车帘,露出车厢内暗藏的强弩:“霍大人,我叔父李政己集结三千精壮,听候调遣。”霍光抚须长笑,从袖中取出刘弗陵密赐的金错刀:“传我将令,关闭九门,缉拿反贼!”

未央宫内,刘弗陵握着青铜剑的手不住颤抖。上官桀率领百名死士破宫而入,紫袍上的金线在火光中狰狞如蛇:“陛下还是早早退位吧!”话音未落,箭矢破空之声骤响,李广率领李家军从南宫门杀来,玄甲映着血色残阳,宛如天兵下凡。

“叛贼休走!”李广纵马挥剑,寒光闪过之处,叛军纷纷倒地。他望见上官桀仓皇逃窜的背影,想起武帝临终托孤之重,怒意更盛。桑弘羊被李义生擒时,手中还紧攥着未送出的调兵虎符,脸上的惊恐尚未褪去。

混战至三更,长安城终于重归寂静。刘弗陵站在承明殿前,看着满地狼藉,忽然踉跄跪倒。霍光疾步上前扶住,君臣二人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都从对方眼中看到劫后余生的庆幸。

三日后,未央宫前殿杀气凛然。燕王刘旦畏罪自尽的消息传来时,上官桀被押至丹墀之下。这位昔日权倾朝野的老臣,此刻白发蓬乱,锁链拖地发出刺耳声响:“霍光!你不过是个托孤之臣,竟敢……”话未说完,李广的斩马剑己落下,鲜血溅上汉白玉台阶。

桑弘羊被处斩那日,长安百姓围满刑场。当刽子手高举染血的头颅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欢呼。而在椒房殿内,六岁的上官皇后蜷缩在锦被中,懵懂地听着宫人们议论外面的血雨腥风。

朝会之上,有大臣奏请废黜上官皇后,以儆效尤。刘弗陵望着阶下群臣,想起封后那日小女孩怯生生递来的香囊,轻声道:“皇后年幼,未曾参与谋逆。且朕与皇后……己有夫妻之情。”此言一出,满朝哗然。霍光沉思片刻后,上前叩首:“陛下仁厚,此乃大汉之福。”

叛乱平定后论功行赏,李广却婉拒了朝廷的加封。他跪在丹墀之下,声如洪钟:“臣本陇西守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愿即刻返回边关,为陛下镇守国门!”刘弗陵望着这位两鬓斑白却依然身姿挺拔的老将,心中满是敬佩,准其所奏。

而李政同样推辞了入朝为官的旨意:“赵郡百姓与臣相处己久,臣愿继续留在此处,为陛下守护一方安宁。”他回到赵郡后,更加勤勉地治理政务,兴修水利、开办义学,深受百姓爱戴。

自此,霍光以“定策安宗庙”之功,独掌大司马、大将军印绶。他废除上官桀一党所立新政,推行“与民休息”之策,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大汉王朝在历经动荡后,终于迎来短暂的安宁。长安城的月光下,未央宫的铜雀仍在寒风中发出呜咽,见证着这场惊心动魄的谋逆,也见证着李氏一族恪守本分、忠诚为国的传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