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应无差错
腊月深宵,长安城朔风凛冽。
甘露殿内,兽炉中的炭火明明灭灭,映得李世民的面容半明半暗。
他斜倚凭几,一袭素色常服被漏进的寒风吹得微微鼓动,案头那盏温酒的鎏金錾花壶早已凉透。
阶下值夜的宫人屏息垂首,连更漏声都显得格外滞涩。
蓦地,一阵碎雪扑上雕花槅扇,沙沙如细盐撒落。
他抬眼望向殿外,隔着重重帘幕根本看不到太子已然远去的背影。
“更衣。”突然的吩咐惊得陈文一颤,他急忙取过披风,小心地披上皇帝的肩头。
李世民的手指在领口处顿了顿,这是去岁长孙皇后亲手为他缝制的披风,而今针脚犹在,伊人已逝。
更鼓声穿过重重宫阙,却怎么也惊不散满殿凝滞的寂寥。
“唉。”走出门外,李世民一声叹息,吐出长长的一条白雾。
他缓缓地抬起头,宫灯昏黄的光晕里,细雪纷飞如絮。
年关将近,连飞雪都染上了几分暖意。
可这融融景象落在他眼中,却像隔着一层冰凉的琉璃,越是喜庆的日子,心底那份无处着落的怆然便越是鲜明地翻涌。
陈文撑起一柄大大的伞,遮住了李世民身周的风雪。
立政殿里住着两个皇子、两个公主,只有李泰一个人还没睡。
李世民也就只找他一个人,却并没有召他来见,而是亲自走进了他的书房。
李泰提着笔正在写字,听到门声响动,他抬头一看,见来人竟是李世民,他惊讶地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急忙迎了上去。
“参见父皇。”李泰深深一揖,李世民淡淡一笑:“免礼,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
“许是茶水喝多了,睡不着便来书房小坐一会儿,”李泰伸手搀着李世民走向主位:“父皇何故深夜到此?”
李世民斜瞟了他一眼,这孩子说话有意思,找借口找的这么明显,一点不走心。
茶水喝多了不该去厕所吗?睡不着也得在床上躺着才对,睡不着来书房坐着,那不越坐越精神?
“和你差不多,睡不着就到处走走,见你的房里亮着灯就进来看看。”
李世民说着话,绕过书案坐了下来,低头见桌子上摆的是李治的功课,李世民随手拿起一张,迎着灯,好好地看了看。
李治写得一手烂字,没有上下句连着的话,十个字有七个你得猜,直接看字是认不出来他写的是什么的。
字写得分家也就罢了,句子也是前后巅倒,写的不知所谓,文章就更不用提了,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写着写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写啥了。
李泰极有耐心地在旁边逐字逐句地斧正,时而提笔添补,时而圈点勾画,硬是将那七零八落的字句,一点点理出个章法来。
李泰拿批公文的朱笔给他批作业,李治也算是天底下最荣耀的独一份了。
这种事不应该是长史做吗?做,做梦吧。
长史授课,理论方法只讲一遍。记不住?戒尺伺候。
写错了?板子招呼。打完让你重背,揍完令你重写。
李治也曾挨过打?自然免不了。
三个嫡皇子谁没尝过长史的板子?倒是庶皇子可由伴读代受,呃,李恪除外。
“你倒是把他这功课掰开了揉碎了,就差没替他咽下去。”李世民指尖点着李泰批改之处,似笑非笑。
李泰垂首轻声道:“雉奴年岁尚小,长史布置的课业总难完成,儿不忍见他挨打,便帮着梳理梳理。”
李世民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青雀儿,怕雉奴挨打,他便彻夜不眠为其梳理功课;恐高明受责,他便自掏腰包加倍抚慰百姓。
李世民忽然想起了他寝宫挂着的全家福画像,想起李泰兴奋地对着那张画说过“天下之大有数万万众,我挂心者唯此八人尔。”
好可怜的青雀,你照看雉奴,雉奴最大的怨气就是怨你管他功课;
你庇佑高明,高明可给你备了一份厚礼,看他明天怎么谢你吧。
李世民唇角微扬,只温声道了句“你早些安歇吧。”便拂袖起身。
李泰躬身长揖,说道:“恭送父皇。”
看着李世民一步一步向外走的身影,李泰一阵茫然,这个爹大半夜的,干什么来了?
李世民本来是想找他说说话,问问他东宫侍卫抢百姓牛羊的事,问他为什么要悄悄地压下去。
看到他给李治批的作业,还有什么可问的?他一心都是庇护手足,不过就是一颗真心罢了。
若不是真心,何必多掏一倍的钱给百姓,不就是怕百姓心有不足再闹起来吗?
为了太子的声誉,他愿意吃这个暗亏,并且高明问到他的头上,他都绝口不提,里子面子都给足了东宫。
他除了是真心为兄长盘算,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还能图个什么?名图不成,利也图不成。
但凡有所图,也不能光做好事不留姓名,哪怕不用嘴说,也得写到日记里,早晚得有人知道才行,不然不白做了吗?
李世民没有留在立政殿,而是又回甘露殿去了,虽然夜已深了,他却没有丝毫的睡意。
李世民斜倚在软榻上,微眯着眼,对陈文说道:“问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陈文躬身答道:“基本上都和太子说的一样。”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轻声嘱咐道:“别问出人命来,人证、口供都是有用的。”
“陛下放心,他们是知道轻重的。”陈文笑着提醒道:“时候不早了,陛下早些安歇吧。”
李世民没有去休息,反而又问道:“那个卢武的底细查过了没有?”
“查过了,确如太子所说,他原是长孙府上的一个马夫之子,给皇后守灵之时,长孙司空安排他进的东宫,做了个左监门卫。”
李世民闻言眉头倏然一蹙,指节无意识地轻叩案几,低声呢喃:“果真如此?”语气中透着几分犹疑。他略一沉吟,又追问道:“可曾核实清楚?”
陈文将身子又压低了几分,恭谨回道:“经再三查证,应无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