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悦站在书院旧址的庭院中,听着来报之人喘息未定的话语,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
“是谁干的?”
“还不清楚,但……”那人顿了顿,压低声音,“听说是几个儒生领头的。”
苏悦眼神一冷,缓缓吐出两个字:“查。”
小桃刚从外头赶回,听见这话,忙道:“娘娘,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那些人怕是冲着咱们书院来的,若不严查,往后还不得天天闹事?”
“你先别急。”苏悦摆手制止她继续说下去,转头看向那报信之人,“泼黑油的是几人?可有人认出面孔?”
“天色己晚,又下着细雨,看不太清。只听他们嘴里喊着什么‘逆天行事’之类的疯话。”
“逆天行事?”苏悦冷笑一声,“倒真是会给自己找理由。”
她转身走到院角的石桌前,拿起案上的账册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三千两银子修缮院舍都不够,如今再添一笔清理费……”她喃喃自语。
小桃站在身后,欲言又止。
“娘娘,要不……我们去找些富商筹点钱?”
苏悦闻言抬起头,目光微闪:“你是说,商人?”
“对啊。”小桃点头,“您不是在三里屯推广过新式农具和驱虫药水吗?那些药材铺子现在都赚了不少,有些商人还主动找上门来想跟您合作呢。”
苏悦沉吟片刻,忽然露出一丝笑意:“你说得没错。我怎么忘了这茬?”
她合上账册,站起身来:“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召集所有愿意参与书院建设的商人前来议事。”
——
翌日清晨,城南书院旧址的大门前热闹非凡。
十几位衣着光鲜、神情各异的商人被请入书院内堂,依次落座。
“云妃娘娘到——”
随着通传声响起,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苏悦一身素雅宫装步入堂中,神色平静,目光扫过众人后,轻声道:“诸位请坐。”
她缓步走到主位坐下,抬眼环视一圈,缓缓开口:“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有一件大事相商。”
一名年长的商贾率先发问:“娘娘可是要办那新式书院?”
“正是。”苏悦点头,“此书院非比寻常,不仅教授经史子集,更兼授医术、农艺、格物之学,旨在培养真正能为大晟所用的人才。”
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这……岂不是与太学争锋?”
“女子办学,成何体统?”
“娘娘,恕老朽首言,此举恐怕难以长久。”
苏悦并未动怒,而是微微一笑:“诸位所忧,我自然明白。但我今日并非强求诸位资助,而是想与诸位共谋一事。”
她停顿片刻,语气坚定:“书院建成之后,将设立‘技艺科’,专门研究各类民生实用技术,如改良耕作、研制药物、建造水利等。这些,哪一样离得开商贾之力?”
堂中一时沉默。
一位年轻商人忍不住开口:“娘娘的意思是,书院将与商贾合作?”
“不错。”苏悦点头,“譬如药材种植、器械制造、书籍印制等,皆可由书院提供技术支持,商贾负责生产销售。所得利润,书院与商贾五五分账。”
此言一出,堂中气氛骤然变化。
几位商人眼中闪过精光,显然己被打动。
“若真如此,那倒是值得投资。”先前那位年长商贾也松了口气。
苏悦见状,趁热打铁:“书院初建,所需甚多。诸位若有意向,可先行注资,待书院正式运转后,再议具体合作事宜。”
话音落下,己有几位商人举手表示愿出资相助。
——
消息传入宫中时,萧锦正批阅奏章。
“陛下。”内侍低声禀报,“书院那边,己有十余位商人承诺资助,初步筹得白银七千余两。”
萧锦放下朱笔,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看来她还真有办法。”
内侍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不过,户部尚书昨日曾私下拜见静贵妃娘娘,似有密谈。”
萧锦神色一敛:“知道了。”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却隐隐觉得,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
夜深人静,书院工地再次传来异响。
几名守夜的工人惊醒,提灯查看,发现大门被人重新泼上了黑油,墙面上赫然写着八个大字:
**“逆天行事,天诛地灭!”**
这一次,字体更加狰狞,仿佛带着某种诅咒。
“娘娘!”小桃连夜赶来,将此事告知苏悦。
苏悦听完,面色冷峻,立即下令:“封锁现场,彻查附近所有客栈与酒楼,凡是近日出入频繁的陌生人都要登记。”
“是!”随从应声而去。
小桃看着她,担忧地问:“娘娘,您就不怕这些人真做出什么事来?”
苏悦缓缓抬头,目光如炬:“怕?当然怕。但若连这点风雨都撑不过去,还谈什么改革?”
她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明天,我要亲自去见几位还未表态的大商贾。”
小桃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
“怎么?”苏悦看向她,“你觉得不该去?”
“我不是这个意思……”小桃咬了咬唇,低声道,“我只是担心,娘娘这次,会不会太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