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准备的基础教材,的确很基础。
蔡邕和杨彪在太学整理的经学教材,卢植也看过,是把经义之中谶纬、神鬼的部分删去,《春秋》这些书,回归史书,不要在一个字琢磨那么多的意思了。
至于其他算术、律法和农政的书,皇帝压根就没让他们插手过。
而自己眼前的这些基础教材,西本不同科目,算是从零开始基础教起,也就是不教识字罢了。
基础的算术,基础的农耕,基础的律法还有诗书礼乐的常识,是只要识字的人就都能看懂,会学习的人跟着翻两页就能学进去的基础教材。
卢植翻着书页,约莫也明白了,这就是皇帝为所学有限的寒门士子准备的。
“陛下,能让来长安的士子都读到这些书否?”
“自然。”
过个两年,让全长安都能读到,三十年内,让全大汉都能读到,也不成问题,只是就没必要让卢植知道了。
“卢公,”小白让卢植回神,“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者亦是不多,但没落也不忘读书之人,纵使身上无仁孝之名,又岂能让他们在乡野籍籍无名度过一生?”
举孝廉的基础主要基于个人品德,但被举孝廉,首先得是大汉朝廷上下都认可的“人”,一般都是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这些人,大都还是识字的,只是没有条件接受士族子弟一样的经学教育。
所以经学就无所谓了,小白不需要他们在这种有垄断权的知识上和那边斗,他给这些寒门子弟看律法、数学、农政,只要有学的心思,回头再在考卷上分配题目花些心思,这就是他给寒门子弟大开的方便之门。
现在就是需要再说服卢植。
大汉有名的经学大儒,杨彪、蔡邕、卢植、郑玄,两个都己经被他争取到了,卢植要是也能导向他,郑玄就完全不用在意。
至于孔融,只是孔子后人和大汉曲阜的士族,神圣权威性有限,不值一提。
“卢公一心为汉,昔日董卓入洛阳,于北宫践踏汉室,满堂诸公,只有卢公一人站出为汉室说话,朕从未忘记!”
这话说的卢植心神一颤。
他作为经学大儒,深受儒家“君君臣臣”影响。毕生都以匡扶汉室、维护正统为己任。
无论刘宏如何昏聩,怎么给他穿小鞋子,把他的劝谏话语都当做耳旁风,卢植也始终承认刘宏作为天子的法统地位。
他的谏言、军政行为,核心目标都是维护汉室。
刨除掉其他政治立场,他劝谏刘宏不要纵容宦官卖官鬻爵,少搞“南宫玉堂”这种建筑工程,都没错。
他本人,就是不希望大汉散伙的那几个人之一。
“董卓之害,害的是并州、洛阳百姓,汉室天威。可这偌大的大汉,有害者,哪里只有董卓一人?”
虽然这些爱大汉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导致大汉江河日下的主因,但是小白能在荀彧面前说,却不能在卢植跟前讲。
“董卓到底是谁让何进请进洛阳的,朕不愿再提。卢公,你还要大汉,再出一次董卓之乱吗?”
就冲着董卓刚入洛阳,在废皇帝之前,先和洛阳士族达成了协议,又在拜会袁隗,经常和袁绍会面,这点事,洛阳士族官员们都是看破不说破。
“陛下!”
卢植放下手中的书本,这位鬓发皆白的老臣深吸口气。
“臣,不愿大汉再出董卓之乱。”
“朕亦不想。”
小白话语温和,眼神却冷凝如霜。
“如卢公这般的君子能臣,天下间一手也数得过来。朕不想下次,由荀家、韦家、杜家,又请来一位并州牧,废立汉家皇帝。”
这话卢植没法接。
董卓的事,作为洛阳活着来长安的官员,他对袁家那些事到了现在,也该清楚一二了。
客观上来说,袁家干的事,忠于大汉的卢植无法苟同。
只是他暂时也没法彻底改变观点,以及放弃儒家经学占据大汉朝堂的绝对优势。
“朕是所有大汉子民的君王,而非儒士一家之君。”
小白向卢植做出保证。
“朕不愿逼迫卢公,只愿卢公也信朕一次,莫要拦朕。”
你不支持我也没关系就做壁上观吧,别阻止我就成。
“大汉和儒门一样,都需要剔除腐肉。”
为了给卢植惊醒一番,小白想了想,还拉出死鬼老爹做拉踩。
“朕不是父皇。”
刘宏本人深恶卢植,但是卢植也是真的有能力,所以每次他遇上事了,也得忍着脾气,捏着鼻子启用卢植,遗诏都得留卢植一个名字。
卢植也深恶刘宏,但因为这人是皇帝,卢植作为臣子,在怎么对刘宏失落崩溃,君王一个诏令,他就老实干活。
嗯,这么看来,这对大汉君臣,都在为对方冷脸洗内裤呢。
总之,卢公你放心,我不是我爹,你对他虽然失望失望再失望,但是对我,你可以放心。
因为你可以现在开始对我完全不抱有期望,这样你就不会失望了。
但是卢植没体会到皇帝的言下之意,他只以为,这是年幼的皇帝在给他一个臣子做保证。
保证他不会和灵帝一样昏聩、荒淫,任用宦官外戚,无视贤臣的劝谏。
皇帝,在和臣子的他,立下自己会成为一个大汉明君的保证。
深受儒家君臣影响的卢植,被皇帝这番保证冲昏了头脑。
也没有完全冲昏的卢植:“陛下,此言当真?”
小白:“君无戏言。”
于是卢植走了,走之前还带走了一些刊印出来的太学学前教材。
第二天,杨修照例入了集贤楼,卢植也来了。
看见卢植,在外面从来都是仗着才华傲视群雄的杨修,恭恭敬敬请人进去。
“卢公请进,只是,陛下不在修这儿。”
他在思考,卢植这一脸严肃的表情,到底是和皇帝有没有谈拢啊,不会是来他这里砸场子的吧?
他辩卢植……要试吗?
虽然压力很大,但杨修还真有些蠢蠢欲动。
卢植双手垂落,走入楼中,杨修请他上楼,他摆手拒绝,“不必了,一楼即可。”
杨修于是让人搬来胡桌胡凳,请他坐下。
坐下的卢植扫了眼集贤楼的众多士人,问道:“今中兴二年乞巧前日, 不过两月,陛下便要广开贤路,为大汉选取英才。
尔等皆是从何而来,又有何才?”
来自名满天下卢植的询问,霎时间,整个集贤楼都沸腾起来。
杨修是现在公认的大汉天才没错,但他可和卢植没得比,卢植那可是早就名扬天下,并且气节穿西海,对上董卓都坚挺不屈的人。
一听见卢植问他们籍贯能力,楼里的人,别管士族寒门,各个都站起来,争先恐后回答。
还是杨修见状,站起来主持,按照今日来楼里的先后安排大家介绍,这才免了集贤楼出现什么不好的混乱场景。
卢植听完了这集贤楼里士人的自我介绍,记下了这些人的籍贯和自吹的才能,开始引用《春秋》,借齐桓公用观众的历史,申明了大汉天子要广纳贤才匡扶社稷的决心,又好生安慰他们,寒门子弟亦可安邦定国。
接着,他开始指责宦官卖官鬻爵,唯财举荐的不公,还有天下不少寒门子弟求学无门的现实。
“老夫曾在缑氏山、涿郡讲学,深感天下有才者,甚多;有学上者,甚少。尔等来长安,皆有报效大汉之心,可还有求学之心?”
他话音落下,就有士人俯身一拜:“求学和报效大汉,皆有之!”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皆是附身拜下。
卢植的讲学正式开始,杨修痛失主场,但是他却毫不在意,并且眉头舒展。
很好,陛下成功地把卢植笼络过来,他父亲和蔡伯父都不用担心和卢植的决裂问题,他也不用想着和卢植打辩论了。
心情大好的杨修在卢植旁边做起了随侍,协助卢植完成教学任务,缺什么他立刻去调来,卢植向学生提问的时候,他就算对所有的问题都知道答案,也绝不插手。
在旁听的过程中,杨修有注意到,卢植己经改变的教学方式,就算是讲春秋,也不会在个别字句和儒家道德上过分深究,只是略讲史实就过了,反而是结合易,讲数学比较多些。
拥有政治敏感度的士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也立刻明白,卢植在这次的改革风波之中,倒向了天子。
而卢植素来性格刚毅,他是不会拿讲学这种事情开玩笑,所以他讲学,避开什么,重视什么,就代表了太学后面考试的方向。
聪明人开始抓紧时间学习,更聪明的己经注意到卢植讲课的浅显易懂了。
对读书够多的人来说,卢植讲的内容实在不难,这当然不会是名满天下大儒的水平,只可能是他在为天子干活,为天子,广授寒门子弟。
杨修就是天子近臣,他之前设了这个集贤楼,是代表天子,彰显大汉纳才之心,以及痛斥现今的儒学,为他们要改的儒学先来正名。
他到底还是年纪太小了,纵使天才,自天下而来的贤才不会去追问他天子心意,更不会弯腰,找杨修求学。
他们是奔着求学或者出仕的心思,这才来长安的,要是拜杨修为师,巴结人的名声传出去,以后在大汉官场不用混了。
现在来了卢植,可就不一样了。
这些过去没有教育资源的士子开始抓住机会,疯狂学习中。看他们这么认真的样子,杨修在思考,要不要把“集贤楼”,改成“求学楼”算了。
很快,今天卢植没有去逮天子,反而在杨修的集贤楼开始讲学的事,传遍了整个长安。
己经快把太学经书教材都整理好的蔡邕和杨彪对视一眼,纷纷决定再加把劲,三天之内,就把他们定的新教材上交给皇帝。
既然卢植现在是他们自己人了,那大家就是互相竞争的同僚了。
以后杨彪是太学祭酒,卢植和蔡邕都是经学博士,卢植现在就在长安先给人开课上基础学习班,未来进太学的学子,不知道多少人会感念他今天的授课情谊呢。
不过这事,也就名声最好的卢植能干,杨彪和蔡邕要是再干,那就未免惹人非议。
等教材定完,他们俩就要开始划定太学的各种规章制度,趁着卢植不在,这事也赶紧他们自己和皇帝快速敲定。
卢植的讲学之后,长安城内,郑玄也开课讲学。
郑玄虽然主讲儒家经书,但他是开创经学与数学结合的人,讲《周礼·地官》赋税制度时,都会引用《九章算术》的“衰分术”计算田赋梯度差异;讲《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时,也会融入《乾象历》成果,以赤道坐标解释星象运行。
不同于卢植的高阶扫盲班,郑玄的讲学,妥妥的高阶精英进修班。
反正知道郑玄讲学内容之后,小白深深遗憾,这么个人才,怎么就成了儒家的,沉迷注经去了。
想来想去,小白也觉得,果然还是儒学势太大了,大家学什么都不能不学儒,如郑玄这般的数学、天文学人才,也不得不弃理从儒。
既然如此,为了不让未来如郑玄这般的天才选错学,还是快点努力把儒学压下去吧!
想到这里,小白看向他新来的御史丞。
“文若,有什么办法,来让郑公的讲学能惠及更多人吗?”
在边上整理文书,做一个安静美男子的荀彧:“陛下,您上次叫郑公,还是首呼其名的。”
- 必须得来的小剧场 -
小白:朕不是父皇
卢植:不是刘宏=绝世明君,他在跟我保证他会成为大汉明君欸!
阿飘刘宏:并不想长安躲猫猫那么结束,请不要停止这个游戏,我真的还想看小白满长安遛卢植!
以及,不要那么快接受卢植啊小白,你再打击打击他吧,搞搞他的心态,就做个烂点的皇帝,别那么容易让卢植满足啊!
灵帝往前,至少都成年了的大汉皇帝们转头,阴恻恻的目光在刘宏身上打转。
等到过两年卢植死了,下来看见刘宏:虽然你是个大垃圾,但也还是对大汉有贡献的,感谢为国生子的灵帝和吴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