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在解决了内部矛盾后,全力投入到与供应商合作研发新面料的工作中。李悦作为项目负责人,频繁往返于公司和供应商的研发实验室,与专业的面料研发人员沟通交流。
设计师们则围绕新面料的特性,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李悦鼓励大家发挥创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我们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设计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大家可以从不同文化、艺术领域汲取灵感,将独特的元素融入到服装中。”
团队成员们纷纷响应,有的从现代艺术雕塑中获得线条灵感,有的从古老的非洲部落服饰中提取色彩搭配。林晓也一改之前的消极态度,积极投入设计,她提出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以立体剪裁的方式运用到服装拼接上,这个新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然而,研发新面料并非一帆风顺。经过几次试验,面料的手感和光泽总是达不到理想效果。“李小姐,这种新型纤维和丝绸的配比很难把握,我们尝试了多种比例,都无法同时满足质感和成本的要求。”研发人员无奈地对李悦说。
李悦看着实验报告,眉头紧锁。她深知,面料是整个高端系列的基础,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设计都将无法完美呈现。回到公司,李悦和团队设计师们一起研究,试图从设计角度反推面料需求,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能不能调整设计,让面料在现有基础上突出优势,规避劣势呢?”一位设计师提议。
李悦眼睛一亮,“有道理!我们重新审视设计方案,以目前面料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为出发点,进行调整。”
于是,设计师们再次对设计草图进行修改。他们弱化了对极致光泽的追求,转而强调面料的纹理和触感,通过巧妙的图案设计和特殊的印染工艺,让面料呈现出别样的高级感。
就在大家为突破困境而努力时,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公司高层对设计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增加一些更具商业吸引力的元素,以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易销售。
“我们理解高端系列要有独特性,但也要考虑市场接受度。能不能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元素,让服装更接地气?”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在会议上说道。
这一要求让设计师们陷入两难。他们担心加入过多流行元素会破坏整个系列的高端感和独特风格。“可是这样会不会让我们的设计变得太大众化,失去原本的特色?”林晓担忧地说。
李悦也陷入了沉思,她明白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但作为设计师,又不想轻易妥协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尝试在局部加入流行元素。
团队精神铸就希望曙光
面对新面料量产的技术难题以及紧迫的时间限制,整个设计团队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但李悦深知,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发挥团队精神。
她再次召集大家开会,目光坚定地看着每一位成员:“伙伴们,我们己经走到了这一步,绝不能在最后关头放弃。新面料的量产问题虽然棘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斗志。林晓率先发言:“李悦,我觉得我们可以再次和供应商的研发团队深入沟通,说不定他们有新的思路。而且我们也可以从旁协助,提供一些设计上对于面料特性的具体要求,帮助他们找到突破点。”
其他同事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人建议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文献,寻找类似面料生产的成功案例;有人则提议联系行业内的专家,寻求专业的技术指导。
李悦迅速将任务分配下去,一部分人负责与供应商紧密合作,跟进研发进展;一部分人专注于查阅资料,寻找灵感;还有人负责联络行业专家,预约咨询时间。
负责与供应商对接的同事们几乎驻扎在了研发实验室,与研发人员一起日夜奋战。他们详细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向。李悦也频繁穿梭于公司和实验室之间,及时传达团队的设计需求,确保研发出的面料符合服装的整体风格。
查阅资料的同事们收集了大量信息,从古代纺织技术到现代高科技面料研发案例,无一遗漏。他们从这些资料中筛选出可能有用的信息,分享给团队。其中一位同事发现一篇关于利用特殊酶处理改善面料质感的研究报告,这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发。
联络专家的同事们也取得了进展,成功邀请到一位在面料领域颇有建树的老教授。老教授在听取了团队的问题和目前的研况后,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比如调整纤维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尝试新的助剂配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供应商的研发团队终于找到了突破量产难题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新面料不仅在质感上达到了预期,而且能够实现稳定的量产。
与此同时,设计团队根据新面料的最终特性,对服装的细节设计进行了最后的完善。他们在样衣制作过程中,注重每一个剪裁、每一道缝线,力求将设计理念完美呈现。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在顺利推进时,又一个意外发生了。负责制作样衣的工厂突然遭遇设备故障,部分样衣的制作进度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