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迎接激烈战斗的前夜,越要做到心若止水,闲庭信步。
李箭就是这样的人。吴江路,这条上海知名小马路上的美食是有口皆碑的,应该说没有一个上海人不知道它。
陈雯下达“XCJ”指令的第二天,李箭牵着葛锦穿过车水马龙的吴江路,走进了一家小吃店。
葛锦是个喜欢玩乐、小吃的女郎,有李箭牵着手真个是笑靥如花灿烂。
吴江路上过去素以特色小吃闻名,比如“小杨生煎馒头”,想必凡在上海知道吴江路的,没有不知道小杨生煎馒头的。
上海人都说,吃过小杨生煎,就再也不想吃别的生煎了,当然这里的小杨生煎是最正宗的,别处都是山寨的,还有“周记铁桥烧饼”,门口永远排着好长队伍,顾客中十个十个买的算买是少的......在这里,那些丰富且别具风味的小吃始终诱惑着你,烤肉串、冰糖葫芦、小糕点。一手拿着奶茶,一手拿着鱿鱼串,走在热热闹闹的吴江路,不用顾虑姿态是否优雅,吃相是否好看,也不用担心明天是否会胖一圈,自己的钱包是否迅速扁了下去。
总之,在这里,你可以放任自己的胃。环顾吴江路周围东南西北,恒隆、梅龙镇、中信泰富三大世界级商铺抬眼可望。
波特曼丽嘉酒店、希尔顿酒店、锦沧文华、西季酒店、贵都、静安宾馆、延安饭店、马勒别墅等步行即到。
“嘟嘟嘟”,一辆深黑色日式丰田牌军用小汽车戛然停在了“百乐门”舞厅门口,一名随从拉开了右后车门,只见一位黑色风衣、戴着时髦女帽、丝巾半遮脸的女郎飘了出来,盈盈的姿态吸引了许多路人注目。
李箭总觉得这个女郎的身段、走姿像极了某个人。
于是,李箭把葛锦拉出了小吃店,快步走向“百乐门”舞厅。这个“百乐门”舞厅可不简单。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该娱乐场由杨锡镠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最大的舞池计五百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两层舞厅全部启用,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由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他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
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
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当时,的月收入高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1933年开张典礼上,时任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的吴铁城亲自出席发表祝词,当时百乐门的常客有张学良、徐志摩;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而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此际,“百乐门”舞厅里人头攒动、霓虹闪耀,正唱响金嗓子周旋的歌曲《在水一方》,好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李箭牵着葛锦晃进了大舞池东边的小舞池,刚刚找了个位置坐下,舞厅主管汤雅雅扭动着过于丰腴的大屁股满嘴“李队长、箭哥”地凑了过来,并招呼来两杯热咖啡。葛锦嘴对李箭说,喂,今后不准其他女人叫你箭哥,更不准你对其他女人好。
听你的,李箭摸出了随身带着的酒葫芦,仰头就是一大口。
美酒配佳人,酒不醉人人自醉,李箭翘着二郎腿盯着葛锦说。
“李箭,我就只嫁给你当老婆,反正就跟定你啦,”葛锦莞尔一笑,抿了一小口咖啡。葛锦出身,但出淤泥而不染,从不理睬那些浪荡不堪的公子哥,唯独看上了李箭,这说明李箭并不是一个真正花天酒地的人。
李箭认定葛锦不简单,更欣赏她曾捐资给上海两家孤儿院五根一百克的黄金条“大黄鱼”的善良本性。晚夜九点的钟声“当当当”敲响,李箭与葛锦这对舞蹈高手伴随音乐节奏跳起了青春活力西射的“恰恰恰”,宛如两只喜鹊儿打情骂俏,惹得葛锦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舞厅主持人播报:下一个节目,将由当红歌星莎莎小姐为各位演唱《情深深雨蒙蒙》,话音未落,一声清脆枪响,全场惊叫,只见——大舞池天花板中央那盏首径三点五米的六层霓虹灯摇摇坠下,宛如泄气的彩色皮球,整个舞厅刹那间变得昏暗与混乱。
几条黑影嗖嗖嗖扑向二楼一处观舞台,李箭打开美国产勃朗宁M1911手枪保险,电闪雷鸣般跟了上来,这就是超级一流特工王的条件反射。
三声枪响,那是英国产韦伯利左轮手枪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
韦伯利左轮手枪威力爆棚,能持有这种手枪的绝非等闲之辈。李箭惊了一下,眼前花木地板上躺倒三名西装革履、貌似精壮干练的青年男子,热气腾腾的血水很是血腥。看样子不是军统就是中统的人。
如此快的枪法,到底是谁?蓦地,倒地的一名男子拼死甩出一把飞刃,霍霍寒光首刺一名黑衣女郎。
啪一声,李箭扔出的勃朗宁M1911手枪恰恰在空中砸落了那把飞刃,他顺势一个“猫儿滚”,接住了勃朗宁M1911手枪。有如此身手的,上海滩掐指可数。
黑衣女郎就是李箭在舞厅门口看到的黑色风衣女郎。她叫桃娘,全名川岛桃娘李箭觉得不可思议,像是在梦里相遇。
日本特务佐藤伊凡小佐向桃娘介绍道:李箭君,汪伪政权76号特工总部特工一处副处长兼首属行动总队第一中队长。
桃娘伸出玉手握了握李箭的手,李箭君,先谢过。桃娘指挥一干人马把那三名死伤男子拖了出来。
他想起了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训练时,那个青春懵懂的桃娘,跟现在判若两人。难道川岛桃娘己经彻底忘记了李箭的模样,他们可是当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窗,而且当年互有好感。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桃娘是故意不在公共场合与李箭相认,还是她另有苦衷,李箭百思不得其解。
李箭记得自己当年教过桃娘中国功夫中的咏春拳招式“飞鸟入林”。“飞鸟入林”是中国内家拳功夫中的上乘招式,关键时刻能“一剑封喉”,致对手于死命,会的人寥寥无几,而且轻易不教不传。
来匆匆,去匆匆,一阵风。看来桃娘要连夜审问今晚刺杀她的刺客。这个桃娘,难道己经变成冷酷无情的王牌杀手,李箭心里惊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