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迈巴赫考清北,我家少爷太努力

第43章 全球首发?这稿子太年轻!

加入书架
书名:
开迈巴赫考清北,我家少爷太努力
作者:
暖哥的自留地
本章字数:
5262
更新时间:
2025-07-02

论文投稿后的日子,林锋并没有闲下来,他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等离子体破裂主动防御系统”的研发工作中。

周怀瑾院士也信守承诺,亲自给《Nature Physics》的主编,艾德里安·费舍尔教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艾德里安·费舍尔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与周怀瑾院士私交甚笃。

收到老朋友的邮件和推荐信,他自然是十分重视。

“哦?老周竟然会如此推崇一个年轻人?”费舍尔教授看着邮件内容,有些好奇。

他知道周怀瑾院士在学术上的严谨和挑剔,能让他用上“石破天惊”、“里程碑式贡献”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一篇论文,那这篇论文的水平,绝对非同小可。

他立刻让助理将林锋提交的那篇名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主动防御系统:理论、算法与仿真》的稿件调了出来。

看到论文的标题,费舍尔教授的眉头微微一挑。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主动防御?这个课题可是个硬骨头啊!全世界多少顶尖实验室都在啃,进展缓慢。一个年轻人,敢碰这个?”

他带着一丝审视和怀疑,开始仔细阅读论文的内容。

这一看,就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

费舍尔教授的表情,也从最初的审视,逐渐变成了惊讶,再到凝重,最后,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撼!

“上帝啊!这个理论模型……太精妙了!这个自适应控制算法……简首是天才的想法!”费舍尔教授忍不住低声惊叹。

他也是物理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自然能看出这篇论文中蕴含的巨大创新性和理论深度。

尤其是林锋提出的那个“量子纠缠熵引导的等离子体约束态识别”的假说,以及将深度强化学习应用于如此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其思路之大胆,逻辑之严谨,都让他叹为观止。

“这个叫林锋的年轻人……他真的是清北大学一个大一的学生?”费舍尔教授看着作者信息栏,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挑战。

这种水平的论文,别说是大一学生,就算是很多成名己久的资深教授,也未必能写得出来!

“看来,老周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费舍尔教授心中感慨。

他毫不犹豫地,将这篇论文标记为“高度优先”,并立刻开始着手安排审稿事宜。

对于《Nature Physics》这样的顶级期刊来说,每一篇稿件,都需要经过至少两到三位同领域顶尖专家的匿名评审。

审稿过程极其严格,耗时也往往较长。

但费舍尔教授觉得,林锋这篇论文,值得他动用一些“特权”,加快审稿流程。

他亲自挑选了三位在等离子体物理和人工智能控制领域享有盛誉的国际顶尖学者,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并请求他们尽快给出审稿意见。

......

与此同时,在国家重点能源实验室。

林锋对远在海外发生的这一切,自然是毫不知情。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推进着自己的研究。

然而,几天后,周怀瑾院士却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脸色有些凝重。

“林锋啊,有点小麻烦。”周院士开门见山地说道。

“麻烦?是论文的事情吗?”林锋心中一动。

“嗯。”周院士点了点头,“费舍尔教授那边反馈回来的初步消息,三位审稿人对你论文的创新性和理论深度,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绝对是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那麻烦在哪里?”林锋有些不解。

“麻烦就麻烦在……你太年轻了,而且,你的某些观点,太超前了!”周院士叹了口气。

“其中一位审稿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戴维森教授,他是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老权威了。他对你论文中关于‘量子纠缠熵’的引入,提出了比较尖锐的质疑,认为这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持,更像是一种……嗯,哲学思辨,而不是严谨的物理学论证。”

“另一位审稿人,是谷歌DeepMind的首席科学家哈萨比斯博士,他对你那套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复杂度和实际可实现性,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认为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可能难以达到你理论中描述的那么理想的效果。”

“还有一位审稿人,倒是对你的理论和算法都非常认可,但他觉得,你作为一个如此年轻的学者,突然抛出如此颠覆性的成果,可能会引起学术界的巨大争议,建议我们……更谨慎一些,补充更多的实验数据,或者先在一些影响因子稍低的期刊上发表,积累一些声望,再冲击顶刊。”

周院士将审稿人的意见,原原本本地转达给了林锋。

林锋听完,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的某些想法,确实比较超前,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在传统的学术观念看来,受到质疑,也是在所难免。

“周老,您的意思是?”林锋问道。

周怀瑾院士沉吟了片刻,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退缩!你的理论,我相信是对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更充分的证据,去回应这些质疑!”

“戴维森教授质疑实验证据,那我们就抓紧时间,设计相关的验证性实验!我们实验室的设备,足够你用了!”

“哈萨比斯博士担忧算法的实现难度,那我们就进一步优化算法,简化模型,或者干脆,我们自己研发更强的计算平台来支持它!”

“至于那位建议我们谨慎的审稿人……呵呵,科学的进步,从来都不是靠谨慎和保守取得的!我们就是要用这篇石破天惊的论文,去狠狠地‘刺激’一下那些固步自封的老家伙们!”

周怀瑾院士的眼中,闪烁着一股不服输的锐气和对林锋的绝对信任。

林锋看着周院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这样一位不遗余力支持自己的学术泰斗作为后盾,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周老,我明白了!”林锋重重地点了点头,“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拿出让他们无可辩驳的证据!”

接下来的日子,林锋再次展现出了他那“卷王之王”的本色。

他带领着项目组的成员,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

针对戴维森教授的质疑,林锋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基于高精度光谱诊断和汤姆逊散射的实验,试图间接捕捉到等离子体在特定约束状态下,可能存在的“纠缠熵”的某些特征信号。

针对哈萨比斯博士的担忧,他则进一步优化了那套自适应控制算法,引入了更高效的并行计算框架和模型压缩技术,使其在现有计算资源下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苏沐晴也全程参与其中,她利用自己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从“思维导图生成仪”中获得的启发,在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方面,给了林锋很多有力的支持。

时间一天天过去,新的实验数据不断积累,算法模型也在持续优化。

林锋将这些最新的进展, 整理成了详尽的补充材料和对审稿意见的逐条回复。

半个月后,当他将这份长达数十页的“答辩状”,再次通过在线系统提交给《Nature Physics》编辑部时,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相信,这一次,那些所谓的“质疑”,都将烟消云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