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位朱太子所在的大明王朝,真的二世而亡了?”
李承乾比较好奇,刚才苏哲虽然说的比较简单,但是其中关于王位更迭,提到了皇权丢了这件事。
“哦,那倒没有,只不过最后从朱标这一脉,换成另一个支脉。”
“他死的早,大儿子死的比他还早,最后他爹选了个皇太孙,结果那货是真的……”
苏哲说到这里的时候,都找不出能够形容朱允炆的词语来。
蠢如猪?
不好意思,都有点侮辱猪了。
史上最离谱靖难之役,放整个历史上,都是最重量级的。
你就算是把广神放那个位置,都做不到朱允炆的程度。
只能说,离谱,离大谱。
“啊这……”
李承乾与长孙皇后听完只有一个感觉,朱允炆,是先天智障么?
不然,怎么可能被藩王靖难成功了?
不是哥们,你玩这么大,底下的大臣都是死人吗?
“呵呵,这就不得不提到,这货选的几个‘能臣’了。”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这三位,可谓是震古烁今的超级‘卧龙凤雏’。
最后加上一个大明初代目‘战神’,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瞬间达成不朽羁绊……
“老朱也难啊,想不到临死前选的这位,这么能作。”
苏哲的评价,让李承乾与长孙皇后不知道该如何绷住表情不笑出来。
曾几何时,长孙皇后认为,自古皇帝昏聩者,无出广神之右了。
岂料,原来后世还有如此奇葩之才,失敬失敬了。
“这位……朱兄弟,也是个苦命人啊。”
李承乾最后讷讷的说道。
几个小时之后,平静下来的朱标,再次找到了苏哲。
“苏……苏先生,请帮帮孤。”
“你那边,是几月份?”
“洪武十一年十月十八。”
洪武十一年,就是1378年,史料上记载,朱标的太子妃常氏,就在洪武十一月初九,生下第三子朱允熥。
随后过了十几天,就死了。
虽然关于常氏之死,猜测颇多。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吕氏一手谋划了这件事。
“你那边,应该也是七日一次穿梭,对是不对?”
“是的苏先生。”
果然,和李承乾一样,都是神秘数字七。
“七的意志,无处不在啊……”
“七日之后,你会返回大明,到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不过我建议你最好首接将常氏带到这边来,这里的医疗技术远比你那边要强的多。”
有了李承乾的‘前车之鉴’,朱标的太子妃常氏,应该也能一起过来。
“还有,你得想一想,回去之后怎么和你爹解释这件事。”
“孤……先谢过先生。”
朱标对苏哲深鞠一躬。
己经明白整件事情的朱标,现在只有庆幸。
经历过最初的惊慌后,朱标也开始留意起这后世的方方面面。
这一次,李承乾自告奋勇,给朱标当起了讲解员。
从电视讲到电灯,再讲到空调……
每一件事物,都让朱标心中巨震。
即便面色保持的再好,依旧难掩眼神中的震撼之色。
李承乾作为‘过来人’,那叫一个爽。
“标哥,我们一起来看电视剧吧。”
说起电视的时候,李承乾不由得想到了先前他看过的电视剧,里面可不就是关于大明王朝的事情么。
虽然他也没有看几集,但是现在,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乐子,简首不要太爽。
“好。”
朱标倒是很随和,举止言行中,都透露着一股君子风范。
“哟呵,看电视啊,也好,省的我给他们讲了。”
路过房间的苏哲,瞧见李承乾拉着朱标看起了电视剧,嘴角也是一弯。
李承乾还没完整的了解过后世的历史,不过看到朱元璋揭竿而起,一路打赢了多方势力,最终问鼎中原,也觉得这位后世皇帝猛得不行。
至于朱标,则激动地双手握拳,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面去和朱元璋一起战斗。
苏哲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一边走还一边哼起了小曲儿。
“花开又花谢花漫天……”
此曲,又名——大明不妙曲。
一曲肝肠断,谁与诉情殇。
“没想到苏先生也精通音律。”
恰好在这时候,长孙皇后走了过来,听到了苏哲的小曲儿,便开口夸赞起来。
“咳咳,一般一般。皇后今日怎么没刷剧?”
“先生,妾身想一窥未来,不知……”
哦,原来是想知道历史啊。
“没事儿,想看就看,那些东西在你们出现的时候,就己经做不得数了,姑且看之便是。”
苏哲的话说的很明白,这一点长孙皇后也懂。
随后,苏哲就把他先前就打印好的资料,拿了过来。
“主要的大事,都记在上面了。”
这份史料,大部分都是出自唐史。从武德年间开始,一路记载下去。
说实话,苏哲以前也只熟悉初唐的资料。
贞观之治开始,到开元盛世结束。
安史之乱过后的晚唐,苏哲了解的并不多。
这份打印出来的资料,也基本都集中在前期。贞观年间的事情,到李世民驾崩,李治当了皇帝。
再然后武周篡唐,史上第一且唯一一个女皇登临华夏。
长孙皇后看的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在了心里。
当她看到自己原本的命运,戛然而止在贞观十年的时候,还是会有一阵恍惚。
后面看到李承乾造反,心头更是绞痛不己。
“没想到,最后是稚奴接过了皇位。”
稚奴就是李治,他还真是幸运,等于是白捡了一个皇位。
看到李治上位后,娶了武才人,长孙皇后的表情就显得怪异起来。
“这位武才人,莫不是应国公的武家后裔?”
大唐姓武的权贵本就不多,长孙皇后瞬间就猜到了什么。
随后李治死了,大唐顿时炸了。
长孙皇后的表情,那是一变再变。
武周代李唐,世间最荒谬的事情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