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一枪定大明乾坤

第30章 :丰收前夕盼满怀

加入书架
书名:
秦良玉:一枪定大明乾坤
作者:
三个石头的磊子
本章字数:
4324
更新时间:
2025-06-30

随着秋天的脚步临近,红薯即将迎来丰收。整个石砫都沉浸在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氛围中。百姓们每天都在田间徘徊,看着红薯藤蔓逐渐由翠绿变黄,知道收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一片广阔的田野里,阳光洒在金黄的麦浪上,微风轻拂着翠绿的红薯藤蔓。一位老农蹲在田边,他那粗糙的手轻轻拨开红薯藤蔓,仿佛在揭开一个珍贵的宝藏。

随着红薯藤蔓被拨开,一个个硕大的红薯逐渐露出地面,它们宛如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老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秋日的阳光一般温暖。他的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这是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劳动成果的欣慰。

“你们瞧瞧,这红薯个头可真大啊!”老农激动地说道,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啊!”他感慨万分地看着这些红薯,心中充满了对土地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

站在一旁的年轻人也被老农的喜悦所感染,他快步走过来,兴奋地说:“是啊,大爷!多亏了林公子带来的红薯种子,还有大家一起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收成。”他的目光落在那些红薯上,眼中同样闪烁着期待和喜悦。

“从种下去的那天起,我就天天盼着能有这一天,现在终于快盼到了。”年轻人继续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等这些红薯收上来,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啦!”

老农和年轻人相视而笑,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仿佛是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和对辛勤劳动的歌颂。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他们共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也期待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林羽穿梭在各个红薯田之间,仔细检查红薯的成熟情况。他蹲下身子,轻轻挖出一株红薯,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他站起身来,大声对周围的百姓说:“乡亲们,红薯差不多可以收获了。大家准备好工具,这几天就可以动手了。收获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红薯挖坏了。这可都是大家的心血啊。”

百姓们纷纷回应:“知道了,林公子!我们都盼着这一天呢。这几天我们就把工具都准备好,保证一颗红薯都不浪费。”

秦良玉和马千乘也来到田间,看到即将丰收的场景,感慨万千。

秦良玉说道:“千乘,看到这一幕,真的很感慨。从旱灾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困难,终于迎来了丰收。还记得当时看着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绝望的眼神,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现在看到这满地的红薯,感觉一切努力都值了。”

马千乘握住秦良玉的手,说道:“是啊,良玉。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全靠大家的坚持和努力。石砫百姓的坚韧和团结让人敬佩。这次丰收不仅结决了粮食问题,也让石砫百姓更加团结,对未来更有信心。我们要继续带领大家,把石砫建设得更好。”

秦邦屏和秦民屏也赶来,秦邦屏笑着说:“妹子,这次丰收,石砫百姓可有好日子过了。这红薯收下来,不仅够吃,还能拿去换些其他物资。我们可以用红薯去换些布料、农具什么的,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秦民屏点头道:“没错,而且通过这次种植红薯,我们也积累了经验,以后就更有办法应对类似的灾害了。这是石砫百姓的宝贵财富啊。”

在丰收前夕,石砫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好各种收获工具,还商量着如何分配和储存红薯。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一位中年妇女说道:“我觉得咱们得先留够自家吃的,剩下的再拿去换东西。可不能顾着眼前换东西,把自家人的口粮给耽误了。”

旁边一位大叔点头赞同:“对,口粮得留足。不过咱们也可以把一部分红薯做成红薯干,这样能保存更久,以备不时之需。”

“没错没错,红薯干方便储存,还能随时吃。而且这东西耐饿,出门干活带上几个,也不怕饿着。”另一位年轻人附和道。

还有人提出:“咱们还得找个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红薯,不然容易烂掉。之前我家储存粮食,就是因为地方没选好,最后都霉了,可心疼死我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为红薯的丰收做着细致的规划。孩子们也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不太懂大人们说的储存和交换,但他们知道,丰收意味着有好吃的,意味着石砫会越来越好。

“娘,等丰收了,我要吃烤红薯,可香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说道。

母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等收了红薯,娘给你烤又大又甜的红薯。”

整个石砫沉浸在对丰收的喜悦与期待之中,人们仿佛忘记了旱灾带来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憧憬不仅仅是因为即将到来的食物充足,更是因为在与旱灾抗争的过程中,大家看到了石砫的凝聚力,看到了战胜困难的希望。

与此同时,秦良玉、马千乘等人也在思考着石砫的未来。秦良玉看着田间即将丰收的红薯,心中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千乘,这次红薯丰收是个契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好好规划石砫的农业发展。除了红薯,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适合石砫种植的高产作物,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粮食储备。”秦良玉说道。

马千乘点头表示赞同:“良玉,你说得对。而且我们还可以组织百姓学习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关于红薯的后续利用,也得好好研究研究,不能只满足于解决当下的温饱。”

秦邦屏在一旁说道:“对,妹子。咱们可以考虑把红薯加工成其他产品,比如粉条、淀粉之类的,这样不仅能增加红薯的附加值,还能拓展销路,让石砫的经济发展起来。”

秦民屏也接着说:“没错,二哥说得有理。我们还可以鼓励百姓发展一些副业,利用红薯的藤蔓喂牲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让石砫百姓的收入更多元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