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莞娘转移话题,“姐姐见过那位陈姑娘吗?”
郑姑娘已经是过去式了,不,她连过去式都算不上,与其讨论她,她们还不如讨论一下那位陈姑娘。
汪小芝被她转移了注意力,“见过一次。”
“那姑娘织布织的特别好,为了养活自己,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她娘一起去布庄卖布。我就是在布庄门口见到她,见她没梳妇人头,这才多嘴问了布庄掌柜一句。”
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叹气,“她身量很高,长得也好,就是她那克夫的名声,你别说,我这心里还真有些发毛。”
谢莞娘忍不住笑,“郝叔不信这个。”
汪小芝继续叹气,“阿远也不信,他还说,战场上一批一批的死人,饿死冻死病死的普通人更是不在少数,总不能他们都是被自己妻子或者丈夫给克死的。”
谢莞娘对此很是赞同,“那你有没有打听过那位陈姑娘的前三位未婚夫,到底都是怎么死的?”
“一个得病死的,一个出门访友被流寇杀了,还有一个死在了他们村子的后山上,因为尸骨被野物啃过,具体怎么死的根本没人知道。”
汪小芝之所以打听的这么清楚,还是因为灵山镇有人因为这三人的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所以编了一套很邪乎的说辞出来。
用他们的话说,每当陈姑娘克死一个人,她的命就会变得更硬,她克人的本事也会与日俱增。
这个说法一出来,立马得到了很多人的强烈认同,他们争先恐后传播、篡改有关陈姑娘克夫之事的谣言,力求用这种透着三分邪门儿、怎么听怎么离谱的八卦,为自己平淡枯燥的日常生活增添几分趣味。
他们倒是说的津津有味了,陈姑娘可就惨了,不仅敢和她议亲的人少了,甚至就连她家里人都对她下意识惧怕上了。
饶是陈姑娘性子刚强,长期被大家避如蛇蝎,她也还是会很难受,甚至忍不住自我怀疑的。
这也就导致了,这姑娘虽然只有二十五岁,但眉心却已经因为她总是下意识地皱起眉头,生出了深深的两道竖纹。
郝玉定的和陈姑娘相看的日子是十一月二十八,也就是柳媒婆上门传信的第三天。
为了给陈家人留个好印象,十一月二十七这天上午,汪小芝和陈召再次来了郝玉家,帮着郝玉他们为相看做准备。
院子和屋里都被郝玉、江远和陈召打扫的一尘不染,汪小芝和谢莞娘则是提前发了面,准备好了第二天要用的各种食材。
忙活了大半天时间,总算准备好该准备的所有东西,众人这才吃了顿时间略微提前的丰盛晚饭。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八这天上午,汪小芝和陈召换上他们压箱底的好衣裳,和同样打扮得体的江远、谢莞娘、小阳一起,陪着郝玉静候陈家人上门。
巳时过半(上午十点多),一脸喜庆笑容的柳媒婆,带着陈姑娘和她爹娘、哥嫂一起来了明福村。
陈家人是赶车来的,柳媒婆坐在牛车右侧靠前的位置,给陈姑娘的哥哥指路。
遇见他们的村民不多,毕竟大冷天的,如果不是实在有事,大家都是不乐意往外跑的。
但是郝玉选在今天相看的消息,却还是很快在村子里面传扬开了。
正如谢莞娘所说,郝玉闭门谢客的态度,让绝大多数村民都打消了劝说他改变择偶标准的心思,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关注郝玉的说亲进展了。
很多人都在心里暗暗祈祷,郝玉找不到二十以上,且还符合他要求的姑娘,他们相信,只要郝玉找不到合适人选,他就一定会适当放宽他对女方的年龄要求。
然而柳媒婆两次登门,尤其今天她还带了看着十分陌生的陈家人一起过来,这就让村里人不得不多想一想了。
多数人虽然遗憾自家姑娘大概率是没什么机会了,但也仅仅只是遗憾而已。
只有少数几个一心惦记郝玉家资的人,听到消息之后,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自己家里不停转圈儿。
同时他们也没忘了和自己家人展开讨论,讨论怎么在不得罪郝玉的前提下,搅黄郝玉和陈姑娘的婚事。
就在他们悄咪咪商量这事儿的时候,陈家人也已经见到了柳媒婆口中,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郝玉。
郝玉等人在听见门口传来柳媒婆说话声的那一刻,就已经齐刷刷迎了出去。
穿着一身浅灰色崭新外袍的郝玉走在最前面,汪小芝、陈召、江远位于第二梯队,谢莞娘则牵着小阳,缀在队伍的最后面。
柳媒婆笑着跟郝玉等人打招呼,然后又把陈家人一一介绍给他们认识。
谢莞娘趁此机会,迅速打量了一下陈家诸人。
陈父陈母看上去有些显老,眉间也和陈姑娘一样,有着两道竖纹。
陈大哥陈大嫂身形微胖、唇角始终上翘,是那种既和气又精明的生意人。
陈姑娘生的浓眉大眼、高挑瘦削,紧抿着的唇角让她看上去有些不好亲近。
谢莞娘因此多看了对方两眼,发现对方肩膀紧绷、身体不自然前倾、手指也在下意识揉搓衣襟,她意识到,对方很可能是在紧张。
在柳媒婆的介绍声中,众人乱糟糟的彼此见礼,然后郝玉他们又热情地招呼陈家人和柳媒婆进屋说话。
郝家的宅子是郝玉落户明福村时找工匠帮忙修建的,即使正屋的门脸贴了青砖,却也还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宅子已经有些年头了。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陈家的宅子不仅门脸没有贴青砖,而且还比郝玉的宅子更陈旧。
陈家人的关注点也不在这,他们主要打量的,是郝玉本人,以及他这宅子的格局、面积,以及宅子内部的各种家具和卫生情况。
跟着柳媒婆一起来到堂屋,又被郝玉、陈召、汪小芝等人邀请着相继落座,陈家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谢莞娘和小阳就已经送来了热热的鸡蛋红糖水待客。
汪小芝则是打开提前准备好的木制攒盒,热情地招呼大家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