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第九十八章:玉门迷踪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5994
更新时间:
2025-06-23

北大图书馆古籍部的灯光在雨夜中显得格外温暖。

韩春明将戈德斯坦先生送来的航海日志平铺在长桌上,泛黄的纸页散发着淡淡的霉味。

周晓白站在他身旁,手指轻轻划过那幅精细的港口地图,指尖在"玉门港"三个字上停留。

窗外雨声渐密,打在玻璃窗上的水珠折射着台灯的光晕,在纸面上投下摇曳的光斑。

"这个标记......"她突然指向地图边缘一个不起眼的锚形符号,指甲在纸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压痕,"和青铜匣底部的刻痕一模一样。

"她的声音很轻,却让埋头整理资料的程建军立即放下手中的文件走了过来。

程建军推了推眼镜,镜片上还沾着刚才翻阅档案时沾上的灰尘。

他弯腰凑近地图,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

确实如此,"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发颤,"你们看这个锚形符号的弧度,和匣底第三层莲瓣的曲线完全吻合。

"他伸手从公文包里取出放大镜,镜片下的刻痕清晰可见细密的防伪纹路。

韩春明默不作声地取出青铜匣,将它倒置在航海日志旁。

匣底的莲花纹路在灯光下泛着微光,那些看似装饰的线条与地图上的航道完美重合。

他的指尖沿着纹路缓缓移动,突然在一处凹陷处停住。"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发紧,"你们看这个凹槽的形状。"

李雯正在角落的资料柜前整理文件,闻言立即放下手中的档案袋。

她快步走来时,发梢还挂着雨水的湿气。"像不像那把铜钥匙?

"她的声音因为急促的呼吸而略显不稳,"我祖母留下的那把。"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雨滴敲打窗棂的声音。

所有人都想起了那把刻着"B27"的铜钥匙——它此刻正静静躺在韩春明上锁的抽屉里,钥匙齿纹上还残留着除夕夜留下的细微雪水痕迹。

程建军突然拍了下桌子,震得茶杯里的水面荡起涟漪:"等等!如果铜匣、航海日志和钥匙是一套,那正阳门公司手里缺了什么?

"他的眼睛在镜片后闪着精明的光,这是他在商业谈判时惯用的思考表情。

韩春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窗前。

雨水顺着窗玻璃蜿蜒而下,模糊了外面未名湖的轮廓。

他伸手在玻璃上画了一个符号,正是铜匣底部那个特殊的凹槽形状。

"他们缺了最关键的解码方式,"他转过身,雨水在他身后形成一道流动的幕布,"林教授笔记里提到的'甲子承露'。"

周晓白突然站起身,她的动作太急,带倒了桌上的墨水瓶。

深蓝色的墨水在航海日志边缘晕开,却奇迹般地避开了关键的地图部分。

"我想起来了!"她快步走向书架,手指在书脊上快速滑动,"林教授1943年的那本实验笔记里提到过......"

她从书架最高处取下一本包着牛皮纸的笔记本,封面上用德文写着"药材研究-绝密"。翻开内页,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化学方程式和药材图谱。在中间偏后的位置,一张对折的纸条滑落出来。

韩春明弯腰捡起纸条,上面用褪色的墨水写着:"海月砂需经三候:惊蛰显形,清明成药,谷雨入仓。甲子承露之法,唯铜匣可验。"字迹因为年代久远而略显模糊,但每个笔画都透着一种急迫感。

"这就说得通了,"程建军推了推眼镜,"正阳门公司虽然拿到了红十字箱子,但他们不知道要在特定节气才能激活。

"他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叠文件,"这是我从外贸部查到的正阳门进出口公司的交易记录,他们去年确实从瑞士进口了一批古董,但申报的是普通工艺品。"

李雯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起来。她的指尖在一行数字上停住:"这个报关单有问题,申报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

"她抬头看向韩春明,"他们在刻意低调处理这批货物。"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韩春明凝重的侧脸。

雷声随后而至,震得窗玻璃嗡嗡作响。

就在这震耳欲聋的雷声中,韩春明手中的铜钥匙突然对准匣底凹槽,严丝合缝地嵌了进去。

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响,匣身侧面弹出一个隐藏的夹层——里面是六张薄如蝉翼的金箔,每张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制药工序。

金箔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上面的文字小如蚊足,却清晰可辨。

"天哪......"程建军的声音有些发抖,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张金箔,"这才是真正的正阳门秘方?

"他将金箔对着灯光,上面的文字立刻在墙上投下放大的影子。

周晓白凑近观察:"不是普通金箔,是金银合金的'药金'。

"她的呼吸让金箔轻轻颤动,"明代太医专门用这种材质记录重要方剂,因为金银合金不会氧化,可以保存数百年。"

雨声渐大,电话铃声突然刺破室内的寂静。

程建军接起电话,脸色渐渐变得凝重。挂断后,他深吸一口气:"肯尼亚那边出了状况。

考古队发现有人在我们之前挖开了曼布鲁伊村的地下结构,取走了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李雯急忙问道,手中的资料散落一地。

"据当地村民说,是个刻着月亮和鱼的铜盒子。

"程建军的声音低沉,"就在三天前,一队自称是日本考古学家的人来过。"

韩春明猛地站起身,膝盖撞到桌角也浑然不觉。

他快速翻动航海日志,在最后一页找到一幅简笔画:一个造型奇特的铜盒,盒盖上赫然是海浪托月的图案。

"海月匣......"他的声音干涩,"郑和船队用来保存'海月砂'的容器。"

周晓白立即抓起电话:"我得通知学校加快审批流程,我们必须尽快去肯尼亚。

"她的手指在拨号盘上快速转动,因为紧张而按错了两次号码。

雨夜中,图书馆的灯光一首亮到凌晨。

韩春明伏案绘制着对比图,将金箔上的工序与航海日志的记载一一对应。

窗外的雨势时大时小,偶尔闪过的车灯在他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照出他紧锁的眉头和眼下的青影。

清晨时分,雨停了。

程建军带着早点推门进来,发现韩春明己经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把铜钥匙。

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推算,最醒目的一行字被反复圈画:"玉门港不在海上,在云梦泽。"

周晓白轻轻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刚到的电报。

她看了眼熟睡的韩春明,压低声音对程建军说:"瑞士古董商协会回信了,他们找到了红十字箱子的买家信息。"

程建军接过电报,眼睛越瞪越大:"罗氏制药的继承人?可正阳门公司不是......"

"幌子。"周晓白指了指韩春明桌上的推算,"看来有人和我们一样,在拼凑这个六百年前的谜题。

"她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雨后初晴的阳光透过湿漉漉的窗玻璃照进来,在青铜匣上投下一道小小的彩虹。

韩春明被阳光惊醒,钥匙从掌心滑落,在桌面上弹跳几下,正好指向墙上挂着的中国地图——湖北湖南交界处,古代云梦泽的所在地。

"我明白了!"他的声音因为刚睡醒而有些沙哑,"'春风度玉门'不是指地名,是指制药的时机!

"他抓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画出示意图,"你们看,如果把这些金箔上的工序按节气排列......"

李雯推门而入,手里举着一份刚到的信件:"地质局的回信!

他们说曼布鲁伊村出土的瓷片成分分析出来了,黏土里含有云梦泽特有的矿物!

"她的脸颊因为奔跑而泛红,发丝被晨风吹得有些凌乱。

办公室里顿时忙碌起来。程建军开始整理签证材料,周晓白联系学校开具证明,李雯核对行程安排。

韩春明站在窗前,看着朝阳蒸腾起地面的水汽。

他手中的铜钥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钥匙齿纹投下的阴影,恰好与桌上地图的某个点重合。

"我们得做两手准备。"他转身对众人说,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一组去肯尼亚追踪海月匣,另一组......"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去云梦泽找真正的玉门港。

"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坚定的轮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