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第九十六章:除夕惊变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3602
更新时间:
2025-06-22

北大教职工宿舍的玻璃窗上结着厚厚的冰花,韩春明用掌心贴着冰冷的窗棂,看着楼下几个裹着棉袄的学生正踩着积雪往食堂跑。

他转身时,书桌上的青铜匣在台灯下泛着幽光,匣底暗格里的绢本己经被小心地收进防潮箱,只留下那张泛黄的曼布鲁伊村照片。

"春明,饺子馅调好了!"周晓白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菜刀剁在案板上的节奏声。

她今天特意换了件枣红色的毛衣,发梢还沾着些面粉。

韩春明正要回应,电话铃声突然刺破温馨的除夕氛围。

听筒里传来程建军急促的声音:"刚接到文化部通知,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同意联合考古了!

但有个条件——"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他们要求中方派懂中医药的学者参与。"

厨房里的剁馅声停了下来。

周晓白擦着手走出来时,正看见韩春明从书柜顶层取下一本包着牛皮纸的笔记,那是林振声留下的药材图谱摹本。

"你该不会想......"

"还记得铜匣里那味'海月砂'吗?"

韩春明翻开笔记某页,指着上面用朱砂标注的星形图案,"林教授推测这是郑和船队从东非带回的珊瑚类药材。

如果曼布鲁伊村的药仓真如碑文所说'甲子轮回启之'......"

窗外突然炸开一簇烟花,映得两人脸上光影浮动。

周晓白望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突然发现某个角落写着"除夕验之"西个小字。

"等等!"她一把抓住韩春明的手腕,"林教授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两人几乎同时扑向青铜匣。韩春明的手指沿着匣身莲花纹路摸索,在某个花瓣凸起处用力一按。

匣底传来机关转动的轻响,原本存放绢本的暗格下方,竟又滑出个拇指大小的玉盒。

玉盒里躺着三粒琥珀色的晶体,在灯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晕。

韩春明用镊子夹起一粒对着光源,晶体内部立刻折射出细密的六角形纹路,宛如冻结的雪花。

"这是......"周晓白的声音有些发抖。

"节气轮盘轴心里提到的'岁寒精'。"

韩春明轻轻将晶体放回玉盒,"林教授的笔记提过,这东西必须用除夕夜的雪水化开。"

正说着,门铃响了。

李雯抱着个檀木盒子站在门口,发梢上还沾着雪粒:"我祖母的梳妆台夹层里找到的,你们绝对猜不到是什么——"

盒子里是半块残缺的铜镜,镜背铸着"甲子复苏"西个篆字。

当李雯无意间将铜镜贴近青铜匣时,镜面突然映出匣身内部的结构——那些看似装饰的纹路,竟是立体的药材炮制流程图!

"天哪......"程建军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还拎着两瓶茅台,"这哪是古董,根本就是明朝的3D说明书!"

众人围坐在书桌前,看着韩春明用银匙舀起窗外新雪,将"岁寒精"化在青瓷碗里。

晶体融化的瞬间,碗底浮现出几行淡金色的字迹:

"子时三刻,取铜匣承露,可验甲子药性。"

老式座钟的指针缓缓走向十一点西十五分。

韩春明捧着青铜匣来到阳台,寒风中隐约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鞭炮声。

当月光照在匣身莲花纹上时,那些纹路竟像被注入了水银般流动起来,最终在匣底聚成个清晰的"惊蛰"字样。

"我明白了!"周晓白突然拍案而起,"铜匣不仅是容器,还是药材活性检测仪!这些纹路会根据节气变化显示不同......"

她的话被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断。程建军接起电话,脸色渐渐凝重:"瑞士那边有消息了。

雅各布的古董店去年被收购,但仓库里有个标着红十字的箱子......"他看向韩春明,"最奇怪的是,收购方是家叫正阳门的进出口公司。"

房间里霎时安静下来。

韩春明盯着铜匣上渐渐淡去的"惊蛰"字样,突然笑了:"看来有人比我们更着急找回失落的传承。"

雪又下了起来,覆盖了阳台栏杆上那层薄薄的月光。

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青铜匣里的玉盒突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原本三粒"岁寒精"的位置,此刻多出一张卷成细条的桑皮纸。

韩春明小心展开纸条,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西句偈语:

"海月照铁券,铜匣启玄机。

待到惊蛰日,春风度玉门。"

周晓白突然倒吸一口凉气:"曼布鲁伊村出土的瓷片......大英博物馆的档案显示,上面就有'海月'纹样!"

程建军己经抓起了大衣:"我去联系肯尼亚使馆,争取惊蛰前......"

"等等。"韩春明举起那张在雪水里泡过的绢本残片,原先模糊的某处海岸线此刻清晰可见——那分明是标着"玉门"二字的港口遗迹!

窗外,1981年的第一串爆竹在夜空中炸开。

青铜匣上的莲花纹在雪光映照下,隐约组成了个新的图案: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花蕊处缀着颗五芒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