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第117章:巴黎惊变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4998
更新时间:
2025-06-24

巴黎里昂火车站的穹顶下,韩春明紧了紧风衣领口。

三月的塞纳河畔依然春寒料峭,他望着站台上行色匆匆的旅客,突然被月台尽头的一家古董店吸引了目光。

橱窗里,一件青花瓷瓶旁摆着个眼熟的木盒——盒盖上模糊的莲花纹样,与永昌隆的标记如出一辙。

"韩先生!"

郑世荣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位华侨商人今天穿着考究的驼色大衣,身边站着位银发老者,手持象牙柄手杖,胸前别着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这位就是莫里斯先生。"郑世荣介绍道,"他祖父与另外祖父有过生意往来。"

莫里斯握住韩春明的手,法语腔调里带着老派上海话的尾音:"韩先生,我收藏室里有些东西,您一定感兴趣。"

黑色雪铁龙轿车驶过塞纳河,最终停在玛莱区一栋奥斯曼风格的老宅前。

推开沉重的橡木门,韩春明瞳孔骤然收缩——玄关墙上挂着幅泛黄的老照片:永昌隆巴黎分号的店面,橱窗里陈列的正是双面云纹绸。

"1938年拍摄的。"莫里斯轻抚相框,"那年我才七岁,常趴在橱窗前看老师傅织绸。"

穿过挂满东方丝绸的走廊,三人来到地下收藏室。

莫里斯转动黄铜密码锁,保险柜里整齐码放着账本、契约和商标登记证。

最上面是一份用红绸包裹的文件,展开后露出"永昌隆"三个烫金大字。

"这是..."韩春明的手指微微发抖。

"1929年永昌隆在法国的商标注册原件。"莫里斯戴上白手套,"包括莲花标记的原始设计图。"

文件显示,永昌隆当年在欧洲七国都注册了商标,但1949年后未续费。

最令人震惊的是附件里夹着的律师函——1980年瑞士纺织机械公司以"商标失效"为由,在法国抢注了相似的莲花图案。

"无耻!"郑世荣拍案而起,"他们分明是看中韩先生复兴老字号,想从中作梗!"

莫里斯示意助手取来另一本皮面册子:"这是家祖父的日记。

1946年,有位中国学者专程来查询永昌隆的商标情况。"

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迹依然清晰:"林天南教授今日到访,取走商标档案副本,言及要为先贤守诺..."

韩春明心头一震。林教授果然来过欧洲!他正要细看,莫里斯突然接到紧急电话。

挂断后,老人面色凝重:"瑞士公司刚刚向法院申请,禁止你们在展会上使用莲花标记。"

次日清晨,巴黎工艺展的筹备现场一片忙乱。

韩春明正在调试展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展馆入口——史密斯带着两名律师大步走来,手里拿着法院禁令复印件。

"韩先生,"他假惺惺地叹气,"很遗憾您不能使用侵权商标了。"

郑世荣正要争辩,韩春明却不动声色地打开行李箱,取出一卷装裱精美的绢本:"史密斯先生认识这个吗?"

绢本上是幅工笔莲花图,落款"八大山人",钤印"永昌"二字。

"这是..."

"明代朱耷的真迹,永昌隆创始人的珍藏。"

韩春明指向画上的莲花,"商标设计源自此画,而画作比贵公司注册早了三百余年。"

史密斯脸色骤变。昨晚韩春明彻夜未眠,在莫里斯收藏的旧报纸堆里找到了关键证据——1929年《费加罗报》的报道,明确提到永昌隆商标灵感来自家传古画。

"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韩春明取出准备好的法律文件,"艺术创作在先权利优先于商业标记。"

这场交锋以戏剧性方式收场。

展会总监亲自裁定可以继续使用莲花标记,但需加注"源自明代艺术"的说明。

史密斯悻悻离去时,韩春明注意到他与一个亚裔男子低声交谈,那人背影莫名眼熟。

展会第三天,韩春明在塞纳河左岸的旧书摊有了意外收获。

一堆发黄的拍卖图录下,压着本1937年的《东方商业年鉴》。

翻开扉页,夹着张褪色的明信片,上面是林教授清瘦的字迹:

"巴黎米歇尔书店存有重要资料,关乎海月..."

字迹在此中断。韩春明立即按地址寻去,在拉丁区小巷找到了这家百年老店。

店主是位华裔老者,听明来意后,从密室取出一只雕花木匣。

"林先生寄存的,说会有人来取。"老人擦拭着匣子上的灰尘,"等了三十五年啊..."

木匣里是套完整的商标登记档案,包括永昌隆在东南亚各国的原始注册证明。

最珍贵的是一本皮面笔记本,记录着林教授在欧洲查访的细节。最后一页写着:

"日内瓦湖畔的罗氏古堡,藏有正阳门最后一批海外..."

字迹被水渍晕染,难以辨认。

韩春明小心收好笔记本,正准备离开时,书店玻璃窗外闪过一个身影——正是昨天与史密斯交谈的亚裔男子。

回酒店的路上,韩春明总觉得被人跟踪。

他在卢浮宫地铁站换了三次线,最终在巴黎圣母院前甩掉了尾巴。

夕阳将哥特式尖顶染成金色,韩春明坐在广场长椅上,翻开林教授的笔记重新研读。

突然,一张夹在书页间的老照片滑落——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林教授与一位西装男子站在城堡前,背后铜牌上刻着"Chateau Roche"。

"原来如此..."韩春明恍然大悟。罗氏古堡就是当年收购海月砂的瑞士罗氏家族产业!

正当他沉思之际,郑世荣的紧急电话打了进来:"韩先生,工坊出事了!

瑞士方面突然断供电子控制系统!"

电话那头,老赵师傅的声音透着焦虑:"小周正在想办法,但新到的法国订单恐怕..."

韩春明立即拨通广州长途。

接电话的是小周,背景音里满是金属碰撞声。

"韩先生,别担心!"姑娘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透着坚定,"我和老师傅们改装了老式传动装置,虽然效率低些,但能保证基本生产..."

原来小周连续工作36小时,结合瑞士设备的原理,用传统工艺复刻出了替代部件。

这个没读过大学的姑娘,竟凭惊人悟性破解了技术难题。

"我爸是农机厂技工,"她在电话里不好意思地解释,"从小就看图纸玩..."

次日展会闭幕式上,韩春明代表中国展团发言。

当讲到小周的故事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法国纺织协会当场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更令人意外的是,莫里斯先生宣布无偿归还永昌隆商标的欧洲权利。

"物归原主,"老人将文件递给韩春明,"这是商道最基本的诚信。"

回酒店收拾行李时,韩春明在行李箱夹层发现了一张陌生纸条:"罗氏古堡藏书室,三楼南窗。

"字迹娟秀,像是女子所写。

飞机起飞前,他最后望了一眼巴黎的晨光。

舷窗外,埃菲尔铁塔的轮廓渐渐模糊,而新的谜团才刚刚展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