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家一大家子人聚在临时搭建的简陋棚屋内,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如何建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但始终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
这时,周言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大金元宝,轻轻放在爷爷面前的桌子上,清脆地说道:“爷爷,这是之前从黑衣人身上摸到藏起来的,现在咱们可以用它来建房子啦。”
爷爷的目光瞬间被金元宝吸引,眼中满是惊讶与惊喜。奶奶激动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把将周言揽入怀中,亲昵地说道:“哎呀,我的好孙女,真是咱们家的小福星啊!”
周言家父亲这一辈有三兄弟,一首未曾分家。看着这枚金元宝,大家心里都明白,这足以支撑建造一座宽敞的大房子。周言见状,胸有成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爷爷奶奶,咱们建一座三进房吧。这样空间大,咱们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咱们自家人住。每进之间有院子相连,院子里可以种些花草,还能养些家禽。”
爷爷奶奶听了,不住地点头,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爷爷拍着大腿,说道:“听咱言言的,就这么办!咱一家人齐心协力,建一个漂漂亮亮的三进房。”
周言家建房消息一传出,当地里正得知周言与陈宇轩关系匪浅,立刻赶来帮忙。里正热情地说:“陈公子为大家奔波操劳,周姑娘一家建房,我理当出力。” 说罢,里正积极派人联系木材商和砖窑主,帮忙谈价格、安排运输。在里正的协调下,买木头、购砖诸事顺利推进。
周言家就此热火朝天地开始建房。与此同时,那些因家中没钱,只能简单搭建小屋子的人家,自家房屋渐渐完工后,心怀感恩,也纷纷前来相助。他们说道:“周姑娘在逃荒路上帮了我们不少,如今她家建房,我们也来出份力。”
一时间,周言家建房工地上热闹非凡。众人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搬运沉重的木材,有人专注于砌墙,还有人细心调配泥浆。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三进房的轮廓逐渐清晰。第一进的客厅梁柱竖起,宽敞大气;第二进和第三进的房屋墙壁稳步升高,坚实厚重。每一块砖石的堆砌,每一根木料的安置,都承载着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着这份在逃荒岁月中凝聚起来的深厚情谊。
眼看着房子即将建成,周言开始琢磨起家具的事。她想起队伍里有个叫刘明的人,擅长制作柜子、椅子等各类家具。于是,周言找到刘明,恭敬地说道:“刘叔,我家房子快建好了,想请您帮忙做些家具,您看行不?工钱方面好商量。”
刘明一听,连忙摆手,笑着说道:“周姑娘,这可使不得。一路上要不是你帮衬大家,咱们哪能顺顺当当走到这儿。帮你做家具,我怎么能收钱呢!”
周言却一脸认真,坚持道:“刘叔,您这手艺精湛,做家具费时费力,不收钱可不行。您这一路也不容易,大家都得生活呀。”两人推让一番后,刘明拗不过周言,只好答应。最终,他们商定了一天的工钱十五文。
周言拿出自己精心绘制的家具图纸给刘叔看。刘叔一看到图纸,不禁惊叹不己,眼中满是赞赏与喜爱。图纸上的家具设计巧妙,既融合了实用的功能,又不失美观精致。刘叔一边仔细端详,一边不住地称赞:“周姑娘,你这图纸画得可真是绝了!我做了这么多年家具,还没见过如此新颖又精巧的设计。”
周言见状,笑着说:“刘叔,您要是喜欢,以后别人找您做家具,也可以照着这个样式做呀。”刘叔听了,心中满是感激,眼眶微微泛红,说道:“周姑娘,你想得可真周到,还惦记着叔的生计。叔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
此后,刘叔全身心投入到家具制作中,他依照图纸,精心挑选木材,每一刀每一斧都饱含着专注与用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在他的巧手下诞生。那柜子纹理细腻,柜门开合顺滑;椅子线条流畅,坐上去舒适又稳当。
没过多久,周言家的房子彻底建好,而刘叔制作的家具也刚好完成。众人一起将这些崭新的家具搬进屋内,摆放妥当。看着布置一新的三进房,周言心中满是欢喜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