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李沐风的介绍后,人群中不少人脸上瞬间浮现出鄙夷的神情,那一道道嫌弃的目光,如冰冷的箭矢般射向萧云峰。有人轻轻撇嘴,满脸的不屑;有人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那话语中满是轻蔑。
然而,萧云峰对此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平静而从容,仿佛丝毫没有把这些异样的目光和态度放在心上。他目光坦然地看向李沐风,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李兄如此贬低、看不起乞丐,难道忘了本朝太祖皇帝出身低微,就是以乞丐之身奋起反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
萧云峰此言所指的本朝太祖皇帝正是赵元。赵元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生活困苦。他放过牛,在15岁时家乡遭遇天灾和瘟疫,父母和大哥相继离世,他连埋葬亲人的钱都没有,只能草草将亲人下葬。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成为游坊僧,西处乞讨为生。
在乞讨的几年间,赵元走遍了淮西、豫北等地,见识了民间的疾苦,也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后来,在儿时伙伴的邀请下,他加入了红巾军反抗异族统治。
入伍后的赵元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很快得到了义军头领的赏识,不仅被提拔重用,还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此后,赵元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壮大力量。他先后击败了其他起义军,统一了南方。
之后,赵元命手下大将率军北伐,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的口号。赵元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宋。同年,宋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异族在全国的统治,实现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建立起大一统的宋朝。
李沐风一听萧云峰提及本朝太祖皇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冷汗首冒。他哪敢有丝毫诽谤本朝太祖的胆量,要知道太祖皇帝在这天下臣民心中那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诋毁太祖,那可是大逆不道的重罪,诛九族都不为过。他忙不迭地摇头否认,双手慌乱地摆动着,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萧兄,你可千万别误会,我绝无此意,绝无诽谤太祖皇帝的心思啊!”那模样,仿佛生怕萧云峰再揪着此事不放。
而周围众人,原本还带着轻视的目光,此刻也都发生了转变。他们原本以为萧云峰不过是个无家世、无功名的落魄之人,可没想到他竟如此不卑不亢。面对李沐风的羞辱,他没有丝毫的怯懦和退缩,反而言辞犀利,有理有据。他提及太祖皇帝出身低微却能成就大业,这一番话如同一把利刃,首刺李沐风的要害,让李沐风在众人面前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
众人看着萧云峰,眼中的轻视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讶和敬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意识到他并非如表面那般平凡。他的镇定自若,他的才思敏捷,都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原本那些交头接耳、满脸鄙夷的人,此刻也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看着萧云峰,仿佛在重新认识一个全新的他。
顾青依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她没想到萧云峰在这样的场合下,能如此从容应对,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而董瑶则兴奋地跳了起来,拍着手大声说道:“萧大哥好厉害!”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在这略显安静的氛围中格外突出。
李沐风站在那里,又羞又恼,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原本想羞辱萧云峰,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众人面前丢尽了脸面。他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说道:“萧兄果然是言辞出众,是李某失言了。”可那笑容背后,却是无尽的怨恨。
萧云峰自是将李沐风那隐藏在笑容背后的怨恨瞧了个真切,不过他压根没把这当回事儿。在他眼里,李沐风不过就是个有点才学的纨绔子弟罢了。平日里靠着家族的权势和自己那点小聪明,在这京城的小圈子里耀武扬威,实则没什么真本事。他的怨恨,就如同小孩子的赌气,掀不起什么风浪,萧云峰犯不着为这样的人浪费心思。
然而,董瑶刚刚旗帜鲜明地站在自己这边,这事儿却让萧云峰心里犯起了嘀咕。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董瑶身上,只见她正蹦蹦跳跳地在人群里穿梭,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那模样和之前那个对李沐风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小迷妹判若两人。
萧云峰不禁回想起之前董瑶看李沐风的眼神,那里面满是星星,只要李沐风一开口说话,她就会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还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和赞美。可如今,她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自己,还毫不留情地指责李沐风,这转变也太大了。
他忍不住走上前去,轻声问道:“董瑶,你怎么突然站在我这边了?你以前不是很喜欢李沐风吗?”董瑶听到萧云峰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歪着头,笑嘻嘻地说:“萧大哥,我以前是觉得李沐风长得好看,又会吟诗作画,所以才喜欢他。可是今天他那样羞辱你,我就觉得他一点都不好了。萧大哥你那么厉害,又那么有骨气,我当然要站在你这边啦!”
萧云峰听了董瑶的话,心中有些感动。没想到这个看似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竟有着如此鲜明的是非观。他摸了摸董瑶的头,笑着说:“谢谢你,董瑶。不过你以后看人可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他的品行和内心。”董瑶用力地点了点头,说:“我知道啦,萧大哥。我以后一定会擦亮眼睛,只和好人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