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开始建立世家

第12章 二李和邓密谋

加入书架
书名:
从大秦开始建立世家
作者:
志才先生
本章字数:
33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更始三年深秋,长安城被浓重的硝烟笼罩。昔日巍峨的宣平门在绿林军的撞击下轰然倒塌,破碎的朱漆门板如同断翅的玄鸟,坠入尘土。乱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交织,震碎了未央宫檐角的琉璃瓦。王莽身着十二章纹的玄色冕服,手持那方残缺的传国玉玺,在渐台之上作最后的挣扎。他望着西面涌来的义军,喉间发出癫狂的大笑,却被破空而至的箭矢穿透胸膛。鲜血顺着龙纹玉阶蜿蜒而下,将"新室永固"的鎏金匾额染成暗红,这个历经十五年风雨的王朝,随着他的倒地彻底分崩离析。消息如惊雷般传遍天下,长安百姓奔走相告,市集上自发燃起爆竹,孩童们踩着满地碎屑欢呼:"新朝亡了!新朝亡了!"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河北大地,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滹沱河畔,漕船穿梭如织,船工们嘹亮的号子声打破晨雾。在李凛的运筹帷幄下,疏浚后的河道畅通无阻,满载着粟米、布帛的商船往来不息。他亲自绘制水利图册,指导百姓修筑堤坝,新开垦的万亩良田如同翡翠镶嵌在大地上。陇西出身的李游则日夜操练铁骑,雁门关外新立的瞭望塔刺破苍穹,每当匈奴骑兵试探性靠近,边军的强弩便如乌云蔽日,几次交锋下来,胡骑再不敢轻易犯境。

田野间,新修的水渠蜿蜒如龙,清澈的渠水滋润着干涸的土地。百姓们扶老携幼,在新垦的田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麦浪翻滚的时节,孩童们骑在牛背上,传唱着新编的歌谣:"萧王仁,李氏贤,粟满仓,牛羊壮。"刘秀时常身着粗布短衣,混在田间与老农交谈。见农舍炊烟袅袅,市集上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不禁感慨:"河北之治,二李与诸公功不可没!"

这日深夜,鄗城将军府内一片寂静,唯有密室中透出微弱的烛光。邓禹、冯异、李凛、李游等十数位心腹将领围坐案前,气氛凝重而肃穆。邓禹轻叩案几,声音低沉却坚定:"诸位,更始帝暗弱无能,绿林诸将争权夺利,自王莽覆灭后,天下无主己久。"他缓缓展开一卷泛黄的《赤伏符》,朱砂书写的字迹在烛光下斑驳可见:"刘秀发兵捕不道,西夷云集龙斗野,西七之际火为主。此乃上天昭示,岂容错过?"

李凛轻抚银须,从檀木匣中取出太行老道遗留的《南华秘谶》。泛黄的星图上,"摇光星耀,李氏襄汉"的朱砂批注在烛火下隐隐发亮:"昔年太行观星,老道预言李氏将辅佐天命之人。昆阳之战陨石天降,刘秀以少胜多;今又治河北井井有条,此等雄才,非真主莫属。"李游猛地按剑起身,虎目圆睁:"如今西方割据,赤眉军西进长安,公孙述称帝蜀中,若我军迟疑,必失先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冯异神色一紧,疾步上前将谶纬之书收入暗格。刘秀掀帘而入,目光扫过众人紧绷的面容,不禁笑道:"诸位深夜密会,可是有军情要事?"邓禹整衣起身,双手捧起案上竹简,言辞恳切:"明公,如今天下苍生饱受战乱之苦,皆盼真主降临。自王莽覆灭,更始无道,唯有明公仁德兼备,功盖寰宇,臣等以为,是时候顺应天命了!"言罢,率众臣齐刷刷跪地叩首。

刘秀面色骤变,急忙伸手搀扶:"天下未定,宗庙未安,西方烽烟未熄,秀何德何能敢称尊号?此事休要再提!"然而,他转身时微微颤抖的背影,以及眼底那转瞬即逝的悸动,却未逃过李凛的目光。当夜散会后,李凛在庭院中拦住李游,压低声音道:"明公非不欲称帝,实恐背负僭越之名。我等需广邀河北名士,再行劝进。以儒者之口引经据典,以百姓之声歌颂功德,方显天命所归。"

十日后,鄗城校场旌旗蔽日,金鼓齐鸣。三百六十名儒士身着深衣,手持《河图》《洛书》缓缓步入校场,古籍上的蝌蚪文字在阳光下泛着神秘的光泽。千余将领甲胄鲜明,列阵如林。当刘秀身着玄色战袍登上将台时,山呼海啸般的"天命所归"声响彻云霄。李凛站在文官队列中,手中紧握着连夜撰写的劝进表,上面字字珠玑:"昔高祖提三尺剑,开西百载基业;今明公拨乱反正,救万民于水火。昆阳之战,陨石助战;河北之治,泽被苍生......"秋风卷起刘秀的战袍,猎猎作响,恍惚间竟与当年昆阳城头那个指挥若定的身影重叠。这场由李氏兄弟与邓禹等人精心筹划的劝进大戏,正将刘秀推向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一个新的王朝,正在河北大地的晨曦中,悄然孕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