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将目光从窗外渐亮的海平面收回,重新聚焦在手中的《临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区(临海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上。
这份文件沉甸甸的,不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它所承载的意义。
他翻到“入园企业(团队)的遴选标准”部分,逐字逐句地研读。
周组长说得对,这是立规矩的关键。标准既要体现前瞻性,吸引真正有潜力的技术团队,又要接地气,符合临海港当前智能化改造的实际需求。
他注意到草案中对于“技术先进性”的描述有些笼统,实操中容易产生分歧,便拿起笔,在旁边标注:“建议细化‘技术先进性’评价维度,如:解决核心痛点的独创性、与港口业务场景的契合度、技术成熟度(小试/中试)、预期经济效益等,并明确各维度权重。”
刚放下笔,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韩沐晴探进半个脑袋,手里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马克杯。
“报告李秘书,后勤保障小组前来投喂!”
她脸上带着狡黠的笑意,声音清脆,“周组长前脚刚走,后脚就给我派任务,说怕你咖啡因中毒,勒令我泡杯热牛奶来‘中和’一下。喏,趁热喝。”
李烨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心头涌上一股暖意:“沐晴同志,你这后勤保障来得太及时了,我正需要补充点能量。替我谢谢周组长,也谢谢你。”
他接过温热的牛奶,浓郁的奶香瞬间驱散了些许疲惫。
韩沐晴没立刻走,目光扫过他桌上摊开的文件和旁边密密麻麻的笔记,好奇地问:“这就是周组长刚送来的《管理暂行办法》?看着就头大,这么厚一沓。”
“是啊,无规矩不成方圆。”
李烨喝了一口牛奶,温度正好,“尤其孵化园刚起步,这套管理办法就是地基,打不牢,后面楼盖得再高也容易歪。我正看准入标准这部分,感觉有些地方还需要更明确些,不然执行起来容易扯皮。”
“扯皮?我最怕这个了。”
韩沐晴做了个夸张的“怕怕”表情,随即又认真起来,“不过你说得对,标准清晰了,我们秘书处后续协调工作也能少很多麻烦。你发现什么问题了?”
李烨把自己关于“技术先进性”标注的想法简单说了说。韩沐晴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光说‘先进’,太虚了。港口那些老技术员们,认的就是实打实能解决装卸效率、能降低设备故障率的东西。你这几个维度加进去,指向性就强多了。”
她顿了顿,眼珠一转,“哎,李烨,光在纸上谈兵也不行吧?要不要去实地看看?我知道港口附近新开了家挺有意思的创业咖啡厅,叫‘海港智咖’,不少搞技术的小团队喜欢在那儿扎堆讨论,说不定能听到点一线的声音?”
这个提议让李烨眼睛一亮。
是啊,闭门造车要不得。孵化园最终是要服务于这些创新创业主体的,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对完善管理办法大有裨益。而且,韩沐晴这丫头,虽然平时风风火火,关键时刻心思还挺细。
“好主意!”
李烨当即拍板,“择日不如撞日,就现在?趁早上人少清静,正好可以观察观察。”
“没问题!我这就去安排车。”
韩沐晴立刻来了精神,转身就往外走,马尾辫甩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海港智咖”离港口集团总部不远,坐落在一栋由老仓库改造的创意园区内。
工业风的装修,的红砖墙,巨大的落地窗外就是繁忙的港区作业景象,集装箱起重机如同钢铁巨臂般缓缓移动。
早上九点不到,咖啡厅里己经有了几桌客人,大多是年轻人,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或低声讨论,或专注地敲击键盘,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和一种跃跃欲试的创业氛围。
李烨和韩沐晴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韩沐晴熟门熟路地点了两杯招牌海盐拿铁。李烨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
邻桌坐着两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穿着格子衬衫,面前摊开几张图纸,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传感器布局优化”和“边缘计算节点”。
另一桌是个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的女生,独自对着电脑屏幕蹙眉沉思,屏幕上显示的似乎是某种数据可视化界面。
这时,一个穿着米白色亚麻衬衫、气质温婉知性的女士端着咖啡走了过来,笑容亲切:“两位是新面孔?欢迎光临‘海港智咖’。我是这里的老板,徐薇。”
她看起来三十出头,谈吐得体,目光温和中带着敏锐。
“徐老板你好,”韩沐晴抢先开口,笑容灿烂,“听朋友说你这儿是港口技术咖的聚集地,慕名而来。这两位是我们同事。”她指了指邻桌讨论的两人。
徐薇微笑着点头:“是啊,我这里离港区近,环境也宽松,不少做港口相关技术开发的小团队喜欢来这交流、找灵感。看两位气质,也是在港口相关单位工作?”
她的目光在李烨身上停留了一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
“算是沾点边吧。”
李烨含糊地应了一句,不想暴露身份影响观察效果,转而问道,“徐老板,看你这店名和氛围,定位很明确啊。来这的团队,大多在忙些什么方向?”
“主要还是围绕港口的智能化升级。”
徐薇在李烨他们旁边的空位坐下,很自然地聊了起来,“有做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的,有研究AGV(自动导引运输车)路径优化算法的,也有像那边那位林工,”她指了指独自思考的眼镜女生,“在做港口堆场三维可视化与智能调度系统的。”
“智能调度系统?”
李烨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这正是刘志远总工提到的数据融合后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这个方向很有前景啊,现在进展如何?”
提到这个,徐薇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前景是很好,但困难也不小。林工她们团队技术底子不错,原型也做出来了,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真实的港口调度数据和场景进行测试优化。跟港口集团的技术部门接触过,流程比较繁琐,而且人家内部也有自己的开发团队,对她们这种小初创公司的信任度有限。再者,推广也需要资金和渠道,她们现在有点……卡住了。”
李烨认真地听着,这正是孵化园想要解决的痛点之一——为这些有技术但缺乏资源和场景的中小团队搭建桥梁。
他斟酌着开口道:“港口数据确实敏感,开放需要规范和保障。不过,如果有专门的平台,比如市里正在推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提供安全可控的测试环境,引入港口技术专家共同参与评审和指导,再对接一些产业基金或大企业的需求,或许能帮她们打通瓶颈?”
他这番话没有透露具体身份,但提出的思路却非常切中要害。
徐薇眼睛一亮,看向李烨的目光多了几分认真:“这位先生的想法很务实啊!如果能有一个这样权威、专业的平台居中协调,对林工她们这样的团队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可惜……”
她轻轻叹了口气,“现在似乎还没有这样一个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落地?”
韩沐晴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差点忍不住插话,被李烨一个眼神制止了。
李烨保持着平静的语气:“事在人为。临海港的智能化升级是省里市里都关注的重点,相信很快会有相关的机制建立起来。关键是团队自身的技术要过硬,能真正解决问题。”
“您说得对。”
徐薇赞同地点点头,笑容真诚,“技术是根本。林工她们就是太专注技术,在市场和资源对接上弱了些。希望您说的平台能早日出现。”
她站起身,“两位慢用,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对了,还不知道两位怎么称呼?”
“我姓李。”李烨简单答道。
“我姓韩。”韩沐晴也笑着回应。
“李…先生,韩小姐。”
徐薇微笑着记下,“希望以后能常来,给我们小店也提提意见。”她目光在李烨脸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欣赏和好奇,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徐薇离开后,韩沐晴立刻凑近李烨,压低声音兴奋地说:“看到没?我猜对了吧!这地方真能挖到‘干货’!那个林工团队的困境,不就是咱们孵化园要解决的典型问题吗?李烨,你刚才那番话说得太到位了,既没暴露身份,又给了人家希望!”
李烨笑了笑,端起微凉的海盐拿铁喝了一口,咸甜交织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如同此刻他心中的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亲耳听到创业者的真实困境,让他对《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孵化服务内容”和“资源对接机制”的部分,有了更具体的思考方向。他拿出随身的笔记本,快速记下刚才的见闻和想法。
窗外的港口,朝阳己经完全跃出海平面,金色的光芒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和巨大的集装箱轮船上,一片生机勃勃。
咖啡厅里,年轻人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晨间乐章。
李烨知道,新的一天,新的挑战,以及那份需要更多人共同描绘的未来图景,正在这充满活力的晨光中,徐徐展开。而他的笔,才刚刚落下第一个坚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