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赘婿之重生在公务员笔试现场

第129章 韩沐晴

加入书架
书名:
全能赘婿之重生在公务员笔试现场
作者:
阿正正撰
本章字数:
4656
更新时间:
2025-07-01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李烨头也没抬,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正将苏明月那份精炼到极致的资料要点录入汇总文档。

门被推开,一阵带着淡淡栀子花香气的风飘了进来。

一个穿着米白色通勤套装、扎着利落马尾辫的年轻姑娘探进头,脸上带着明朗的笑意:“李秘书,还没走呢?我就猜到你肯定在加班。”

李烨抬头,看到是秘书处一组的韩沐晴,她手里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韩沐晴比他早一年进市府,性格活泼开朗,做事风风火火,是秘书处有名的“小太阳”。

“沐晴?你怎么也回来了?”

李烨有些意外,顺手保存了文档。

“别提了,刚陪王主任接待完省发改委的调研小组,回来拿点东西。”

韩沐晴走进来,将一杯咖啡放在李烨桌上,“喏,看你灯还亮着,楼下便利店买的,提提神。怎么样,今天跑港口那边收获大吗?”

李烨感激地接过咖啡,浓郁的香气驱散了些许疲惫:“收获非常大!刘总工、苏副总工还有电力公司的赵工,都非常支持孵化园的工作,资料都拿到了,质量很高。”

他指了指桌上和电脑屏幕,“特别是那位苏副总工,那思路清晰得,简首是指路明灯。”

“苏明月啊?”

韩沐晴眼睛一亮,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那可是临海港技术口的大牛,出了名的‘冷月女神’,技术过硬,人也漂亮,就是气场太强,一般人都不敢跟她搭话。你能从她那儿拿到资料,还评价这么高,厉害啊李烨!”

她语气里带着真诚的佩服,还有一丝八卦的促狭。

李烨被她看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摆手:“别瞎说,就是纯粹的工作交流。人家苏总工非常专业,只谈技术,效率很高。”

“知道啦知道啦,工作狂对工作狂嘛。”

韩沐晴笑嘻嘻地抿了口咖啡,随即正色道,“说真的,看到孵化园真的批下来,而且这么快就开始推进,我这心里也热乎乎的。你这边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跑腿打杂都行!”

李烨心中微暖。韩沐晴的热情总是很有感染力。

“谢谢沐晴!还真有。”

他点开电脑上的一个文件夹,“你看,这是我从几位技术骨干那里汇总来的初步资料和反馈。接下来,我需要整理一份更详细的报告,重点梳理出园区成立初期最迫切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难题,以及我们可以尝试整合哪些资源来对接。特别是人才引进的标准和方向,这个得好好琢磨。”

韩沐晴凑近屏幕仔细看了看:“共性难题……设备监控数据融合、安全通信协议、AI维护算法的鲁棒性……嚯,听着就硬核。不过,你思路很对啊,先把这些‘硬骨头’挑出来,园区才有抓手去吸引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和团队。”

她歪着头想了想:“人才引进标准……我觉得光看学历职称不行,得特别看重实际项目经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苏副总工这种实战派就是标杆。对了,要不要我帮你联系一下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老张?他们那边有全市高层次人才库,筛选起来方便些。”

“那太好了!”

李烨眼睛一亮,“有现成的数据库支持能省不少时间。沐晴,你这思路很对路,就是要找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专家’,而不是‘论文专家’。”

“那是!”

韩沐晴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随即又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兮兮,“不过李烨,我得提醒你啊,这种高科技园区,盯着的人可不少。咱们临海市里,包括省里,好些个科技公司、研究所都摩拳擦掌呢。你这人才引进方案一出来,估计得有不少人来‘套近乎’。”

李烨点点头,神色认真起来:“这个我明白。蛋糕做大了,分蛋糕的人自然就多了。但我们的核心目标不能变——就是服务好临海港的智能化升级,真正解决技术瓶颈,培育本土的科技力量。人情世故肯定会有,但原则和标准必须守住。这也是市里领导反复强调的底线。”

“嗯!说得对!”

韩沐晴用力点头,眼神里充满干劲,“就是要这股子正气!你放心,我帮你把关,谁要是想浑水摸鱼塞关系户,我韩沐晴第一个不答应!咱们这孵化园,可是承载着临海港未来发展的希望,不能搞砸了。”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年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烨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和认真的表情,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

重生一世,虽然起点只是个小秘书,但能参与到这样一件真正有意义、能改变一座城市产业格局的事情中来,这种踏实感和价值感,是前世浑浑噩噩时从未体会过的。

专业人才来搞技术研发,咱凭一世经验,统筹大局,指导他们不走弯路。

“好!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希望工程’的基石打牢!”

李烨伸出手。

“必须的!”

韩沐晴笑着伸出手,清脆地和他击了个掌。

“那说定了,我明天一早就联系老张。你继续忙吧,别熬太晚。”

她站起身,拿起自己的杯子。

“嗯,你也早点回去休息。”

李烨目送她像一阵风似的离开,办公室里仿佛还残留着她带来的活力和那淡淡的栀子花香。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深吸一口气,精神更加专注。

屏幕上,文档里记录着苏明月、刘志远、赵工等人提出的问题和期望,也映照着窗外港口灯塔那束穿透夜色的光。

李烨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思路越来越清晰。

他不仅仅是在整理一份报告,更像是在绘制一张蓝图——一张关于临海港未来技术生态的蓝图。他需要清晰地勾勒出那些关键的技术节点,分析它们对港口运营效率、安全、成本的影响,并初步设想园区可以搭建哪些平台、引入哪些类型的合作伙伴来协同攻关。

同时,关于人才引进标准的框架也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要围绕港口智能化升级的核心痛点,机制要灵活开放,既吸引顶尖专家,也能为有潜力的青年技术人才提供舞台……

夜更深了,市府大楼里越发安静。李烨办公室的灯光,如同海港灯塔的微缩版,在寂静的楼层里执着地亮着,照亮着屏幕前那张年轻而专注的脸庞,也照亮着脚下那条渐渐清晰、通往未来的道路。

窗外的城市灯火与远处的港口光束交相辉映,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新生与希望的故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