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嫡女:一针惊天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妙手巧思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嫡女:一针惊天下
作者:
爱吃熏猪肚的金桑君
本章字数:
4596
更新时间:
2025-05-28

亥时三刻的雁门关军营,寒风如刀割过帐篷帆布,将远处烽火台的火星卷成流萤。临时医帐内,羊油烛芯爆出轻响,照亮苏锦绣垂首专注的侧脸。她坐在萧景琰榻边的矮凳上,素白袖口挽至小臂,露出腕间那道浅淡的旧疤——那是三年前为救流民被毒蛇咬伤留下的,此刻正被烛火映得透明。

"这绷带怕是不行。"她轻轻揭开萧景琰胸口的敷料,眉头微蹙。粗麻布绷带吸满血渍,与伤口粘连处泛着不正常的青白,揭开时带出细密的血珠。帐内弥漫着金疮药与血腥气,老军医新换的七叶一枝花膏散着苦涩清香,却压不住腐肉的异味。

萧景琰因疼痛而吸气,喉间溢出低哑的呻吟。他望着苏锦绣紧蹙的眉尖,想说"无妨",却见她己取出随身携带的蜀锦——那是她为他绣制蟒袍余下的料子,水绿色的缎面上还留着未绣完的海水纹。

"普通麻布透气性差,"苏锦绣捏起缎面轻抖,丝线在烛光下泛着珍珠光泽,"需得用软缎裁成细条,再在边缘做防滑处理。"她取出银质小剪,刀刃在火光中划出冷冽的弧线,将蜀锦裁成指宽的长条。缎面边缘容易滑散,她便以锁边针法密密缝缀,针脚起落间,竟在边缘绣出细小的藤蔓纹——既美观又能增加摩擦力。

老军医捧着药碗凑上前,花白胡须几乎蹭到缎条:"苏姑娘,这...这是何针法?"他行医西十年,见过宫中太医的金疮包扎,却从未见过将绣艺融入医术的做法。只见苏锦绣指尖翻飞,每三针便形成一个微小的"品"字形纹路,恰是她惯用的"三上三下"针法,此刻用在绷带上,竟让光滑的缎面生出细微的肌理。

"这是'防滑锁边',"苏锦绣头也不抬,将绣好的缎条在掌心卷成卷,"缎面虽软,有了这针脚,便能牢牢固定在甲胄下,换药时也不易粘连伤口。"她想起母亲曾说,绣庄早年为伤员缝制绷带时,便琢磨出这种针法,既能减轻痛楚,又可防止感染。

萧景琰靠在铺着狼皮的床头,望着她低垂的眼帘。烛火在她睫毛上投下颤动的阴影,鼻梁的侧影被映得发亮,唇边因专注而抿成柔和的弧线。他想起初次见她时,她也是这样坐在相府绣房,阳光透过菱花窗,将她发间的玉簪照得通透,那时他便觉得,这世间竟有女子能将绣针握出剑的风骨。

"锦绣,"他声音沙哑,带着不易察觉的心疼,"辛苦你了。"

"说什么傻话。"苏锦绣抬眸看他,递过刚熬好的汤药。陶碗边缘还沾着药渣,琥珀色的汤汁在碗中轻轻晃动,"当年你在桃花树下说要护我周全,如今不过是换我护着你罢了。"她想起三年前上元节,他为救她被刺客划伤手臂,也是这样倔强地不肯喊疼。

老军医接过苏锦绣手中的缎条,对着烛光细看。只见每寸缎面上都有规律的针脚,形成细小的透气孔,既不妨碍药膏渗透,又能让伤口保持干爽。更神奇的是,缎条两端绣着对称的云纹,轻轻一系便能固定,比传统的打结方式方便许多。

"妙!当真是妙啊!"老军医激动得胡须乱颤,"如此包扎,不仅能减少摩擦,更可避免二次损伤,苏姑娘真是神乎其技!"他想起方才换药时,萧景琰因麻布粘连而痛得冒汗,此刻看着这改良的缎条,眼中满是敬佩。

苏锦绣微微一笑,取过药碗喂萧景琰喝下。汤药的苦味让他蹙眉,她便从袖中摸出颗蜜饯,轻轻塞进他嘴里。这是她临行前特意准备的,用江南进贡的荔枝蜜腌制,此刻甜味在帐内弥漫,冲淡了药味。

"等你伤好了,"她用帕子擦去他唇边的药渍,语气带着憧憬,"陪我去江南看绣庄好不好?听说今年新出的云锦色如朝霞,我想给你绣件春衫。"她想起母亲在江南的旧部,想起绣庄里那些等着她重振家业的绣娘,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萧景琰含着蜜饯,看着她眼中的光亮,心中暖意涌动。他想说"好",却见她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令牌正面刻着狰狞的麒麟纹,背面用细如蚊足的字刻着"东宫影卫",边缘还沾着干涸的血渍。

"这次来的路上,"苏锦绣指尖划过令牌上的血痕,声音陡然冷冽,"遇到了太子的影卫。"她将黑风谷遇伏的经过简略说了,特别提到为首之人脸上的刀疤——那是太子府教头的标志。

萧景琰接过令牌,指腹触到背面隐秘处的凹痕——那是太子府独有的防伪标记。他眼中闪过厉色,握紧令牌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果然是他。"自龙袍事件后,太子表面蛰伏,暗中却从未放弃追杀,这次更是动用了最精锐的影卫。

"我己让影卫追查令牌来源,"苏锦绣从药箱底层取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她从刺客伤口上取下的毒箭头,"这毒与你中的穿云箭如出一辙,定是太子与狄国勾结的铁证。"箭头呈三棱形,凹槽里残留着暗绿色的毒汁,在烛光下泛着幽光。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影卫"影一"掀开毡帘,单膝跪地:"世子,苏姑娘,京城传来密报——太子己以'通敌'为名,奏请陛下削去您的兵权。"

萧景琰猛地坐起,牵动伤口引发一阵剧咳。苏锦绣连忙扶住他,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太子果然按捺不住了,竟想在萧景琰重伤之际,从朝堂上彻底扳倒他。

"慌什么。"萧景琰喘匀了气,将令牌拍在案上,青铜与木头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告诉陛下,就说本世子伤愈后,自会回京请罪。"他看向苏锦绣,眼中恢复了往日的锐利,"锦绣,看来我们得提前做些准备了。"

苏锦绣点头,目光落在案上的缎条绷带。烛光下,那些细密的针脚仿佛变成了无形的防线,将阴谋与危险隔绝在外。她想起母亲曾说:"绣针虽小,却能织就乾坤。"此刻,她手中的绣针不仅能疗愈伤口,更将成为刺破黑暗的利刃。

医帐外的风更紧了,吹得帐篷帆布哗哗作响。苏锦绣重新拿起缎条,开始绣下一条绷带。烛火映着她专注的侧脸,也映着萧景琰眼中的信任与暖意。他们都知道,太子的阴谋才刚刚开始,但只要他们并肩而立,手中有针,心中有光,便无惧前路风雨。而那些被精心改良的绷带,不仅是疗伤的妙手巧思,更是他们对抗黑暗的决心,在这雁门关的寒夜里,织就着希望的锦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