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红糖糯米圆子最受两个小孩喜欢。
米粒也不好意思的尝了碗糯米圆子,她最近没啥胃口,但看到苏荷做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就犯馋。
苏荷将东西留下给还没回来的陈军,她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开始卖面皮,村里的消费能力不如城里,苏荷走了三西个村五十个面皮都没卖完,最后还剩下两三个无所谓,苏荷给常爷爷常奶奶吃了。
常爷爷常奶奶看苏荷那么辛苦,首接将自家做的晚饭给苏荷留了一份。
烧豆角,焖南瓜,红薯饭。
不是多么稀罕的饭菜,苏荷在房间里却吃的很舒服,很踏实。
她吃饭收拾好,将该泡的都泡上,苏荷开始坐在木窗前数钱。
小木窗前还没有书桌,苏荷放了个板凳在那,外边的小树被风一吹叶子哗啦啦的响,苏荷看了会绿意放松会儿,关窗低头数钱。
她原本身上还有十块钱左右,傍晚卖了批面皮,又多了七块钱。
原材料都是之前花过钱的,忽略不计。
苏荷将十七块钱的毛票展平放好,收到布里包好。
明天得记得买个放钱的带锁小盒子。
要不然这钱都没地方放。
苏荷钻进被窝里,睡的很踏实。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陈奶就来敲门了,苏荷凭着巨大的毅力将自己从床上拔起来,她眼皮子沉沉的。
陈奶看着苏荷这样有点心疼:“我都会了,要不然我做了去卖吧,苏丫头你今天休息休息。”
陈奶还没把苏荷要雇她当帮手的事说给家里人听,她想今天试一试,不行的话就算了,让苏荷找旁人,该找个手脚利索能干的年轻人帮忙。
苏荷摇摇头:“不用了,奶你蒸皮子吧。”
红薯淀粉昨晚都沉淀好了,将上层的水滤掉烘干,陈奶开始蒸皮子。
陈奶干活很利索,她不自作主张,严格按照苏荷说的量来弄。
没一会一个漂亮滑溜溜的透明面皮就被蒸了出来。
苏荷看陈奶可以,自己在旁边开始做糖水,昨天熬制好的糖己经凝固,苏荷按照昨天尝试的量,利索的做好一大桶薄荷糖水,绿豆饮,红糖糯米圆子。
这大桶是木头的,暂时是问常爷常奶借来的,苏荷买这买那,就是忘了买装饮品的大桶,这得找专门打桶的木匠去做才行。
苏荷倒是想用保温桶,但现在暂且没那玩意。
做好了三大桶饮品,苏荷将饮品和卷好的面皮放在三轮车上,天蒙蒙亮就蹬着三轮车朝着县城去了。
陈奶没去,苏荷需要她留在家里提前准备好原料,将红薯该切的切,该蒸的蒸,等到她卖完回来熬个糖就可以休息了。
况且三轮车不大,带了三个木桶就没什么空间了,陈奶只好不大放心的放苏荷一个人去了。
清晨的露水浮在苏荷身上,将苏荷的头发眉毛都微微打湿了,苏荷蹬着三轮车,觉得心情还不错。
她照旧先开到了食品厂门口,昨天卖过一次,己经有了在等待她的老食客,苏荷刚站稳,就有人来问了:“你今天来的挺晚,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苏荷笑:“我哪里来得晚,比昨天来的还早,是你迫不及待想吃面皮了吧。”
那人挠挠头笑了下,好奇看向苏荷剩余几个大桶:“哎?小苏,你这桶里边是什么?”
苏荷在上边贴了标签,她转过来。食品厂上班的人基本都是认识字的,他先是赞了声:“这字写的不错。”
可不是不错吗,苏大小姐前世没事就喜欢练练书法喝喝茶,保姆阿姨说她爱好跟老头子一样的。
苏荷写的时候是收着的,一个野丫头会一手好书法也着实太可疑了些。
“绿豆饮,红糖糯米圆子?薄荷糖水?”那人眼睛一亮,“绿豆饮应该就是绿豆汤吧,红糖糯米圆子是?”
现下人缺衣少食,太多食物上的花样是没见过的。
苏荷笑,将几个大桶全部打开,瞬间扑鼻的香甜就扑了满面,叫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身体里缺甜味,一闻这个味跟闻到肉味一样,瞬间舌头根就开始分泌唾液。
本来周围就慢慢的围拢过来不少人,苏荷将装着糖水的桶一掀开,那围拢过来的人更多了,脚步是不由自主往这边挪。
香啊,甜啊,真想尝尝。
听到苏荷说糯米圆子是用糯米搓出来的,加红糖等等熬制出来的,有人真是口水三尺长,忍不住问了:”多少钱。”
这么多好东西,肯定很贵吧。
苏荷挨个讲了定价:“红糖糯米圆子两毛钱,绿豆饮一毛钱,薄荷糖水七分钱。”
有的觉得贵,有的觉得还好,苏荷总算是开张了。
搭配着面皮吃,那真是快活到神仙也不换。
手里稍微宽裕些的食品厂员工,倒是不吝啬在吃食上的这点花费。
稍微节省点的,那就买份绿豆饮尝尝,再不济,买份七分钱的薄荷糖水,这可是糖,老贵了,七分钱就能喝到甜甜又清凉的糖水,己经很合算了。
苏荷早晨一会会的功夫,卖出去了六十三份面皮,和三十多碗糖水。
看看来买的人变少,苏荷骑车走人,再往南还有一家酒厂。
酒厂员工那是更有钱,苏荷花了二十分钟骑到地方,正好赶上人家上班。
在酒厂上班的一般男人居多,他们不挑穿,在吃食上更舍得花费。
苏荷刚到地方,就有人闻着味来了,一个草莓鼻的中年大叔模样的人,看到卖东西的人是个小姑娘,惊讶了声:“唔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