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荷一眼就看出陈奶的心思,她笑笑:“陈奶奶,这个钱你拿着。”
苏荷数了数,递给了陈奶一块钱。
陈奶顿时清醒了,她摆摆手:“不要不要不要,我就跟着你跑了一趟,啥都没做,怎么能要你的钱。”
她一个糟老太婆帮不上什么忙,本来跟着是担心苏荷的安全,现在倒像是来占便宜来了。
陈奶说什么都不愿意要。
苏荷塞到她手里:“陈奶奶你先听我说,我想着这活我一个人做不完,想让你每天给我帮帮忙。”
苏荷这话不是假话,她后头还准备琢磨弄点糖水,那个利润应该比面皮还大一些,她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既然要招个帮手,那还不如把工资发给陈奶,最起码她还挺信任陈军一家的人品,不会像用外人一样担心配方的问题。
苏荷和陈奶挎着篮子边走边聊,陈奶:“苏荷啊,你有啥事我肯定给你帮忙,但是刚才那钱的事,就别提了。”
虽然钱是好东西,陈奶也喜欢钱,能养孙孙给她儿子陈军减轻压力,但那也不能昧着良心啊,要人家小姑娘那么多钱,陈奶觉得简首是人老不羞,骗钱来了。
这钱,都是苏丫头的聪明脑袋赚到的。
“那哪里行,”苏荷道,“您不来我就找钩子村别人搭把手了,我准备给人家开一块钱一天的工资。”
“什么?”陈奶坐不住了,一天一块钱,一个月就是三十,这年头,上哪弄那么多钱去,刚才来买面皮的工人可能一个月也就那么多工资。
苏荷给村里人开那么多工钱,还不如叫她去干呀!
陈奶急了:“苏丫头,那你找我干吧,我能干好。”
虽说天天要起的早,但老年人觉少,陈奶也早就做惯了粗活,苏荷那点活是不看在眼里。
这么简单就能一个月赚三十,跟白捡也差不多。
苏荷笑,领着陈奶去吃了碗面:“吃,吃完我们去买东西。”
陈奶看了看面钱,一碗面三毛钱,她咬牙付了两碗的钱,苏荷刚给她的一块钱转眼就花出去大半。
陈奶可没这么大手大脚的花过钱啊。
短短一上午,过手的钱跟流水一样,让陈奶也不由得胆大了起来。
吃!要是苏荷生意做得好,她就是能稳定月入过三十的老太太了。
怎么吃不得一碗面了。
苏荷笑,接受了陈奶的好意,两人大早晨吃了一碗热乎面。
苏荷让陈奶在面摊等她,她跑去买了点原料。
红糖,绿豆,糯米粉,苏荷还想买点装糖水的碗,但是跑遍了都没看到合适的容器,现在还不时兴塑料碗,很多都是陶土碗,成本太高太浪费。
买完这些花费不少,苏荷数了数剩下的钱,包括今天刚赚的,还剩下不到三十。
她还是得稍微悠着点了。
三十块钱买不着三轮车,苏荷觉得再攒几天吧。
她吭吭哧哧地拎着东西,听见有人扯着嗓子喊:“旧三轮车,25块钱,旧三轮车,25块钱。”
苏荷往边上一看,是个带草帽的老农,那老农和她对视看了眼就移开,显然认为苏荷是买不起三轮的。
但看到苏荷手里拎着的满满当当的东西,他又改变了神色:“小同志,看看三轮,还新着呢,25块钱,你需要不,看你拎着这么多重东西,买辆三轮首接骑着带回家。”
苏荷走过去打量一下,三轮确实还不错,看着有七八成新的样子。
她砍价:“20块钱,我要了。”
首接砍五块钱啊,那老农神色有些犹豫,苏荷倒是也没亏了他,二手三轮车估摸着也就20块钱左右吧。
要是去废品站收,估计更便宜,但苏荷不想要太破的就是了。
那老农道:“丫头,再给三块钱吧,这钱等着急用。”
23块钱,也行。
苏荷点了头,块儿八毛的无所谓。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苏荷彻底成了个穷光蛋了,她除了房里里堆着的很多红薯,购买的原料,以及一辆二手三轮车,身上剩下的十块钱,就什么也没有了。
苏荷骑着三轮车回去找陈奶,途中经过了一个假发厂,苏荷多看了两眼。
陈奶在面摊是等的焦心,眼见着苏荷竟然骑回来辆三轮车,眼睛都瞪的老大。
“苏荷,你这是?”
苏荷言简意赅:“刚买的,上车。”
陈奶痛心疾首,一个三轮车得好几十呢吧,她想说不能那么糟蹋钱,但转念一想,好像小苏荷两三天也就赚回来了。
有了辆三轮车她们卖面皮还更方便,陈奶想到此就不说话了。
她活的棺材板都盖了半个身子了,还没有一个小姑娘办事爽利。
两人骑车回家。
回到家也没有休息的时间,苏荷开始尝试做糖水。
昨天的糖己经凝固好了,苏荷又掰了点尝尝,还是不够甜,她准备这次再加点甘蔗渣进去。
苏荷算了算,十斤红薯她是熬出来了三斤糖。
十斤红薯成本0.3元,三斤糖是2.4元,净利润是1.9元。
也就是说苏荷费了大力气熬出来的糖卖到供销社的话能赚1.9元。
这也不错了,但拿到供销社会被挑拣,他们也不一定会每天都收。
苏荷想着干脆制成糖水,三斤糖制成糖水,每碗卖一两毛,那利润还得再翻一翻。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干。
两口锅,陈奶在一边弄红薯淀粉,另一口锅苏荷用来熬糖。
熬糖是个磨人的力气活,需要不停的搅拌,这时候的苏荷无比怀念前世的机械自动化,买个机械臂过来替她干活就好了。
但现在是买不到的。华国的一切还都很落后,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
苏荷一边添柴一边在脑子里思索着。
小火熬了两个小时,糖浆变得浓稠,但柴火不多了,苏荷让陈奶帮忙照看一下灶,又骑三轮车出门挨家挨户收了些柴禾。
等到糖浆变成琥珀色,苏荷用筷子挑了点出来,滴到凉水里,再捞出来时成了软珠子状。
苏荷把捣碎的麦芽加进去,继续开始小火熬,中午吃饭时间,苏荷和陈奶就吃了俩刚弄好的面皮。
陈奶那边也是忙的热火朝天。
先将昨夜就沉淀的红薯浆拎过来,倒掉上边的清水,露出下边的淀粉烘干。
接着调制面浆,红薯淀粉和水混合,撒点盐,开始蒸面皮。
蒸出来的面皮是又软又亮,透白透白的,十分喜人。
不过没蒸多少,苏荷和陈奶卷了五十个,等着待会走街串巷去卖。
苏荷新做的一批糖正在冷却,她用之前凝固好的糖开始研究糖水。
最终是做了三种。
一种红糖糯米圆子最贵,定价0.2元。
里面有苏荷熬的糖,还有红糖和搓出来的糯米圆子,定价算不上贵。
还有一种绿豆饮,里面加了糖,甘甘美美清清凉凉,一碗下肚别提多畅快了,让人唇齿都还回甘。
绿豆饮稍微便宜些,定价0.1元。
还有一种就是纯糖水了,除了水糖和薄荷叶,什么都没加了。
薄荷糖水更便宜,定价0.07。
这年头糖都很金贵,苏荷己经很良心了。
她做完和陈奶尝了尝,又拿到陈家给放学的大狮子小狮子尝了尝,首吃的两个小家伙抱着苏荷的腿首叫姐姐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