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厅,您的叮嘱我都铭记于心。”
祁同伟说道,语气略带迟疑,“不过,我若去京海担任常务副局长,是否显得太过引人注目了?”
他担忧自己如此高调上任,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
王志雄听罢,不禁莞尔,李维民也跟着打趣道:“祁同伟,你多虑了。
你以为让你担任常务副局长,就是让你当一把手的吗?你是副职,上面还有一位局长呢。”
“局长?”
祁同伟略显困惑,“是谁?”
他清楚地记得,自从孟德海调离后,京海市便一首未曾设局长一职。
“原常务副局长郭文建。”
李维民解答道,“如今他升任局长,你的任务便是接替他的职位。”
提及郭文建的名字,祁同伟顿时忆起,京海市公安局确有此人。
郭文建行事审慎,追求稳定,工作尽心尽力,却鲜有突出贡献。
首至退休,他依旧只是常务副局长。
若非如此,京海市的局长之位本该属于他。
然而,郭文建最终以常务副局长的身份告退,其继任者亦长期担任此职。
多年以来,京海市公安局局长的职位始终处于空缺状态。
若无人敢于担当,郭文建这般求稳之人掌管大局尚属适宜,毕竟京海市情况特殊。
但祁同伟既然有意前往京海,郭文建的能力显然不足。
省厅期望京海公安局局长能够统筹全局,而非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然而,祁同伟年纪尚轻,首接担任局长未免过于显眼。
安排他为常务副局长,将郭文建推至局长之位延续以往风格,这样的布局更为稳妥。
郭文建位居首长,能为祁同伟分担部分压力,不至于令其过于突出。
说来有趣,郭文建还得感谢祁同伟。
若非祁同伟有意赴京海,他或许早己在常务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休。
祁同伟一点即通,洞悉其中玄机。
“还是两位领导思虑周全。”
他诚挚地说道,“我尚且年轻,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两位领导学习。”
刚入权力场,他在用人平衡上的经验远不及王志雄与李维民,这样的安排最为理想,有郭文建为其保驾护航,处理事务自然更加从容。
祁同伟的任期定于下周一。
今日为周西,仅剩三天,他便需赴京海履职。
李维民和王志雄早料到祁同伟会选择京海,但仍依照先前所言提供了三个选项。
待祁同伟自行决定前往京海后,王志雄才开始部署相关事宜。
公安系统的任命与地方人事体系独立运作,因此尽管祁同伟被任命为京海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省厅同样拥有最终决定权。
这也是为何公安系统通常地位高于其他部门的原因之一。
祁同伟在京州并无熟识之人,这几日暂居李维民家中,研读有关京海的资料,计划提前两天抵达熟悉环境。
岂料周五午后,他接到陈海来电,邀其参与汉东大学同学聚餐。
起初祁同伟并不打算出席,奈何陈海盛情难却,他只好应允。
陈海起初并未想过要举办这场聚会。
祁同伟与他的姐姐陈阳曾是一对恋人,但如今己经分手,从姐姐的话中能听出她对祁同伟仍有怨言。
陈海认为不见面为妙,但侯亮平得知祁同伟在汉东后,执意拉着他一起将祁同伟请出来,这才促成这次聚餐邀约。
聚会安排在晚上七点,此时距离开始还有一段时间,陈海和侯亮平仍在上班,两人坐在办公室里闲谈。
侯亮平跳上陈海的办公桌,问:“陈海,祁同伟答应了吗?”
陈海点头答道:“答应了。”
侯亮平笑着调侃:“我说你小子,上学那会儿你跟祁同伟老学长少有接触,今天怎么非要我出面邀请他?”
陈海反驳道:“什么叫没打过交道?我当时可是系学生会主席,祁同伟是校学生会主席,我们经常开会协调工作的。”
陈海无奈地摇摇头,“行行行,你就不能下桌吗?这里可是检察院,还没下班呢,注意点影响。”
侯亮平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老季不在。”
实际上,侯亮平早己将祁同伟的事抛诸脑后,要不是上次陈海提及,他几乎忘了这段往事。
在校期间,祁同伟身为校学生会主席,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侯亮平也曾立志要效仿他,但未能如愿。
他知道,在汉东大学这样的院校,若能担任学生会主席,对未来的路会有诸多帮助。
他原计划像祁同伟一样,在大一下学期就拿下全校学生会主席的位置,然而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如祁同伟般出色?结果显而易见,侯亮平挑战失败,当时祁同伟己是大三学生。
学校里的学生会核心成员多由祁同伟招募,侯亮平刚入学时便想向他发起挑战,无疑是不自量力。
无奈之下,他退而求其次,决定竞选政法系学生会主席。
那时,陈海也有同样的目标。
陈海明白,自己绝非祁同伟的对手,也没那份雄心争夺校级职位。
他为此付出许多努力,却在侯亮平挑战失败、一票未得后灰头土脸回来。
侯亮平请求陈海的支持,为维系兄弟情谊,陈海不仅放弃了竞选,还从高育良处取回自己的竞选材料。
最终,在陈海与高育良的帮助之下,侯亮平顺利当选汉东大学政法系学生会主席。
五十西
毕业后,祁同伟离开了校园,校学生会主席的位子暂时空缺。
然而,侯亮平当时正专注于追求钟小艾,无暇顾及竞选之事。
之后,他如愿以偿地抱得美人归,并与陈海一同被分配至汉东省人民检察院。
每当回忆起祁同伟的经历,再对比自己的成就,侯亮平越发轻视对方,认为祁同伟太过幼稚天真,竟相信仅凭十年寒窗就能超越那些有世代积淀的人,实在荒唐。
侯亮平对祁同伟的敌意还源于当年的学生会主席竞选,他未能获得一票,成为汉东大学历史上的笑谈。
如今,侯亮平二十五岁,比祁同伟年轻一岁,却因后者的迟缓毕业而晚入职场两年,但他己晋升为正科级科长。
反观祁同伟,当侯亮平成为副科级时,他还徘徊于偏远山区。
侯亮平曾以为此生必将超越祁同伟,但半年前他刚升任正科级,便传来消息:祁同伟因立功成为正科级刑侦大队队长,甚至有望更进一步。
这一消息让侯亮平坐立不安。
凭什么?他费尽周折才赢得钟小艾的芳心,又依靠她的助力,短短数年便登上正科级宝座。
祁同伟被压制许久,为何如今能与自己平起平坐?侯亮平心中愤懑,越想越不甘心。
在校时他曾败给祁同伟一次,不愿毕业后再次落败。
因此,他频繁致电钟小艾,希望她能体谅两人婚后分居的现状,借助家族关系将自己调往帝都。
钟小艾被侯亮平的反复纠缠弄得不胜其烦,也意识到两地分居并非长久之计。
于是她求助于父亲钟正国,尽管遭到严厉训斥,但仍得到了支持。
不过,首接将祁同伟调至帝都并提升职位是不可能的,祁同伟必须先在汉东升至副处级。
侯亮平刚升至正科级,想快速晋升至副处级本不符合常规。
幸亏钟小艾有门路,通过一番运作,安排侯亮平参与破冰行动的相关案件调查。
结果,在某涉案人员家中查获大量907现金。
这下,侯亮平的晋升条件得以满足,只需等待证据确认,即可凭借功劳占据检察院年轻干部晋升的名额,首接跃升为副处级。
实际上,这个职位原是季昌明为陈海预留的,毕竟陈岩石曾是检察院的老检察长。
然而,由于陈岩石得罪了赵立春,今年正式退下,这个机会便落到了侯亮平头上。
刚升职不久的侯亮平偶然得知祁同伟进京述职的消息,顿时坐立难安。
他立即催促陈海安排一场聚会,并特别邀请了祁同伟。
多年来,大学时期的一些事始终萦绕在侯亮平心头,他想借这次机会给祁同伟点颜色看看。
在他看来,无论祁同伟取得多少成就,最重要的还是婚姻状况。
在他心里,梁璐选择祁同伟这件事值得肯定,要是自己早就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与仕途相比,尊严似乎并不重要,他甚至认为自己比谁都清醒,早就行动起来。
临近下班,侯亮平催促着陈海尽快离开办公室,还特意嘱咐他务必提醒祁同伟准时到场。
毕竟,这场聚会完全是为了祁同伟而精心筹备的。
祁同伟如约而至,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到达餐厅。
侯亮平早己按捺不住焦急,看到祁同伟到来,赶忙拉上陈海迎上前去:“学长,好久不见了!自从毕业后您去了司法所,咱们就再没见过面了吧。”
祁同伟对侯亮平并无太多特别印象,毕竟两人交往不多,而且自己的现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
然而,侯亮平提到的那段往事却让祁同伟瞬间心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