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世界迈向诸天

第89章 鼎盛荣国府

加入书架
书名:
从红楼世界迈向诸天
作者:
撒丫兔子
本章字数:
7560
更新时间:
2025-06-20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荣国府的朱漆大门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光。

自打元春被册封为皇后,这府邸便如鲤鱼跃龙门,一夜之间从武勋一脉跻身顶级权贵之列。

红绸挂满了飞檐斗拱,“国丈府” 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贾政身着崭新的二品官服,玉带蟒袍,意气风发地站在府门前,迎接一波又一波前来道贺的宾客。

“恭喜国丈大人!贺喜国丈大人!” 礼炮声中,一众王公大臣纷纷上前,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

镇南王亲自捧着贺礼,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贾政兄如今可是皇上的岳父,这工部侍郎的职位,日后还得多仰仗您呐!”

贾政捋着胡须,笑容满面地一一回礼,心中的得意几乎要溢于言表:“哪里哪里,还得感谢诸位大人抬爱,往后还望多多关照。”

他的声音洪亮,底气十足,与往日低调内敛的模样判若两人。

府内,贾母端坐在正厅的主位上,身穿浩命大状,接受着众人的朝拜。

“老祖宗福气啊,养出了个好孙女,如今咱们贾府,可真是光耀门楣了!”

邢夫人在一旁满脸堆笑地奉承着,眼中满是羡慕。

王夫人神情庄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丫鬟婆子们招待宾客,声音沉稳而温和:“各位大人里边请,今儿个咱们府里备下了好酒好菜,一定要喝个痛快!”

她身着暗纹织锦的华服,鬓边点缀着素雅的珍珠钗环,举手投足间尽显贾府当家主母的威严与气度。

往日里冷清的宁国府,此刻也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贾珍站在荣国府门口,昂首挺胸,在门口接待贵客上门, 尤氏则在府中忙着安排宴席,跟下人说:“动作麻利,不要弄打了,如今咱们也是皇亲国戚了,可不能丢了面子。”

贾琏、贾环、贾蓉等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涯后,终于从西军中回到了荣国府。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们对军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之前,他们被贾琒安排随军前往漠南进行换防。在那里,他们面对了艰苦的环境和激烈的战斗,这些都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和能力。如今,他们被调回荣国府,身上还残留着那股血煞之气,这使得他们看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顽劣不堪。

尽管他们现在仍然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们己经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他们深知元春能够被封为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她个人的才华和美貌,更离不开王府的名声和地位。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家族和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虽然他们回来庆贺元春封后,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们仍然会定期前往军中进行点卯,以保持与军队的联系。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有官职在身,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与此同时,贾赫在与贾政成为国杖后,就回到东院继续过着享乐的生活。对于贾琏在军中能够有所提升,他倒是乐见其成,毕竟这也算是为家族增光添彩了。

府中的下人们也个个喜气洋洋,走路都带起了风。

小厮们穿着崭新的制服,挺胸抬头地在府中穿梭;

丫鬟们精心打扮,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以往那些对贾府爱搭不理的人,如今都争相上门攀亲附贵,送礼的队伍从街头排到了街尾,贺礼堆积如山,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荣国府内,欢声笑语不断,觥筹交错间,众人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荣耀之中,却不知这煊赫的背后,正隐藏着无数的暗流与危机 ......

贾政端坐在荣禧堂的紫檀雕花椅上,指尖着翡翠扳指,望着堂前络绎不绝的贺客,嘴角不自觉扬起得意的弧度。

皇上特赐的 “国杖府” 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他官服上的仙鹤补子映得愈发鲜亮。

这种凌驾于金陵城诸公侯之上的优越感,比当年父亲在世时更盛三分。

王夫人斜倚在湘妃竹榻上,鎏金指甲轻轻叩击着玛瑙茶盏。

自武王消失,那些曾在背后议论她 的闲言碎语,此刻都化作了各府送来的贺礼。

着腕上新得的羊脂玉镯,想起这两年在家族中受的冷眼,眼底闪过一丝快意。

昨夜梦中,她甚至己经提着懿旨踏入武王府,将秦可卿那狐媚子踩在脚下 ......

但晨光初现时,她还是按住了躁动的心。如今荣国府风头正盛,断不能因一时意气坏了女儿的前程。

。。。。。。

暮春的风裹挟着柳絮掠过荣国府,大观园内湘妃竹沙沙作响。

热闹非凡的蘅芜苑里,三春、薛宝钗、李纨、史湘云围坐在摆满鲜果茶点的石桌旁,几名婆子正拿着元春新赐的云锦,七嘴八舌地商量着裁成什么样式的春衣好看。

“宝姐姐这金锁配圣上赏的霞帔,倒真应了‘金玉良缘’的话。”

探春一边捻着绣线绣帕,一边狡黠地打趣,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宝钗腕间皇上御赐的红麝串。

薛宝钗垂眸,指尖轻抚着颈间的金锁,鎏金錾刻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光,

她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三妹妹就会打趣人,不过是长辈们的玩笑话罢了。

倒是云妹妹的麒麟金项圈,才更配宝玉哥哥呢。”

史湘云正端着茶盏喝茶,闻言一个没忍住,呛得咳嗽起来,急忙用帕子捂住嘴,脖颈间的金麒麟在衣襟下若隐若现。

李纨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都别闹了,太太刚才还说,等宝玉从梨香院回来,要带你们去给老祖宗请安。”

话音未落,只见茗烟慌慌张张地跑来,气喘吁吁,脸上还带着惊恐:“宝二爷... 宝二爷又在沁芳桥边,把龄官的胭脂往自己嘴上抹呢!”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后纷纷摇头叹息,脸上满是无奈。

荣禧堂内,王夫人眉头紧皱,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梨香院的方向,手中的佛珠被她捏得咯咯作响,指节都泛白了。

远远地,她看见宝玉被一群小戏子围着,脸上涂着旦角的胭脂,正笑得前仰后合,金冠上的红宝石歪到了一边,模样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太太,薛姨妈遣人送来了新制的燕窝粥。” 周瑞家的捧着食盒,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压低声音道,“还说... 想请太太做主,把宝姑娘的庚帖送进府里。”

自从贾琒失踪整整一年以来,薛母心中一首牵挂着宝钗的终身大事。

尽管之前她己经和武王定下了婚约,但如今武王己经杳无音讯长达一年之久。

在武王失踪之前,宝钗早己待字闺中,准备出嫁。

然而,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若再不抓紧替宝钗张罗,宝钗就年龄大了。

其实,在此之前,薛母曾一度对贾宝玉心生放弃之意。

毕竟,贾家的状况日益衰败,而贾宝玉又整日沉迷于女子之中,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

但后来,元春被封为妃子,这让薛母重新燃起了希望。

她心想,贾家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而贾宝玉作为贾家的嫡孙,说不定也能重振家业。

于是,薛母开始重新审视这门亲事。

她觉得,如果贾宝玉能够有所改变,努力考取功名,那么他与宝钗的结合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毕竟,宝钗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聪明伶俐、知书达理,与贾宝玉也算是门当户对。

王夫人盯着食盒上精美的牡丹纹,

脑海中浮现出妹妹薛姨妈昨夜那殷切的模样:“姐姐如今是国丈夫人,宝丫头若成了宝二奶奶,咱们薛家...”

她神色复杂,沉默许久,才淡淡道:“知道了。”

挥退周瑞家的后,她的目光再次落在远处嬉戏的宝玉身上,满心都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突然,王夫人想起贾琒。

在她看来,若不是贾琒,宝玉何至于在家族中处处被比下去?

想到这里,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的光。

晚膳时分,宝玉院内一片狼藉。王夫人看着宝玉把蟹粉豆腐喂给袭人,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啪” 地一声将玉筷重重拍在桌上,怒声道:“成日里只知道和这些丫头混在一起!你也该成亲了,我看宝钗就挺合适” 说完。

“母亲又提婚姻做什么?” 宝玉嘟囔着,满脸不耐烦,“宝姐姐现在不也是跟我一块玩吗?”

王夫人气得浑身发抖,抓起桌上的茶盏便要砸向宝玉,可在触碰到温热的杯壁时,她又冷静下来。

她想起元春信中提到的 “需要大量银两”,想起薛家的钱财,也是非常眼热。

“宝玉,” 她突然换上一副温柔的语气,伸手轻轻抚摸着宝玉的头,“你宝姐姐年龄大了,再不出嫁,就成大姑娘了,你要是不想和你宝姐姐长久待在一块,就尽早告知你薛姨娘,省的耽误了你宝姐姐”

“想……”贾宝玉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在心中斟酌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说道:“那娘就定下来吧。”他的声音不大,但却透着一种坚定。

王夫人听了儿子的话,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她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好,既然你也这么想,那娘就定下来了。今年内,咱们一定要把这门亲事办妥。”说完,她转身快步离去,显然是要去找薛母商议具体的事宜。

深夜,蘅芜苑内灯火摇曳。宝钗坐在梳妆镜前,任由莺儿帮着卸下头上繁复的累丝金凤。

莺儿捧着锦盒进来,里面躺着元春新赐的赤金点翠步摇:“姑娘,太太说这步摇配您明日去清虚观正好。”

宝钗接过步摇,轻轻抚摸着上面圆润的东珠,想起白天王夫人看她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心中暗自思量。“把我的金锁取来。” 她突然吩咐道。

当那冰冷的金锁静静地躺在宝钗的掌心时,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

琒哥哥的身影在她的脑海中闪现,那个曾经与她一起玩耍、一起读书的少年,如今却不知去向何方。

宝钗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她等了这么久,却始终没有琒哥哥的消息。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她的人生需要一个新的开始。

而此时的荣国府,因为元春被封为皇后而声名大噪,权势如日中天。

宝玉虽然有些痴顽,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如果能嫁入贾府,成为宝玉的妻子,那么她将来的地位必定会水涨船高,说不定还能母凭子贵呢。

想到这里,宝钗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决定。她紧紧地握住手中的金锁,仿佛这是她通往幸福的钥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