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庙

第八章:巧遇韩湘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吕洞宾庙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5222
更新时间:
2025-05-09

一、乾隆年间的窑火

清乾隆二十三年,运河畔的临清州正值漕运旺季。陈世昌蹲在自家窑前,望着窑顶飘出的青烟皱眉——这是陈家第十三次烧制“八仙琉璃砖”,却次次在开窑时出现冰裂纹。他摸着腰间的玉牌,牌面“瓷心仙缘”西字己被磨得发亮,那是高祖父陈清从八仙宫带回的信物。

“世昌哥,漕帮的赵老大又来催货了!”学徒阿林的声音带着焦虑,“他说再拿不出供在龙王庙的砖,就要砸了咱们的窑!”陈世昌站起身,衣摆沾满银星釉料,这是他仿照八仙宫琉璃砖调制的秘方,却总差最后一味“心引”。

二、箫声引瓷魂

酉时三刻,临清州的石板路上响起悠扬的箫声。一位青衫客倚在槐树旁,手中碧玉箫刻着二十八宿,正是韩湘子的随身法器“玉箫”。他望着陈家窑顶的青烟,箫声忽然转调,竟与窑内火焰的跳动频率相合。

陈世昌刚迈出窑门,便见青衫客冲他一笑:“小哥可是在寻‘瓷魂’?”他递过一片残破的琉璃砖,正是百年前陈清烧制的郑和砖,“当年令高祖制砖时,曾得八仙宫的莲花露为引,如今运河水浊,需得清越之声唤出泥中精魂。”

话音未落,玉箫声再起。陈世昌忽见窑中青烟化作莲瓣形状,首入云霄。他心中一动,取出祖传的《瓷心手札》,上面赫然画着与青衫客 identical 的人物,旁边注着:“韩仙翁善以音律调土,可化浊为清。”

三、运河浊浪

次日,陈世昌随青衫客来到运河边。漕帮的运粮船正被困在浅滩,船底缠着黑色水藻,竟似有生命般蠕动。赵老大面色铁青:“三个月了,每次过闸都遇‘水鬼拖船’,死了十七个兄弟!”

韩湘子俯身拨弄水面,玉箫在掌心轻颤:“这是黄河改道带来的‘浊泥妖’,借漕运怨气成形。”他忽然将箫口插入水中,吹出《大禹治水》的古调,水面应声浮现出八卦阵图,黑色水藻纷纷退散,露出藏在河底的明代琉璃砖——正是当年八仙宫外墙的残片。

“这些砖里封存着永乐年间的漕运祝祷,”韩湘子捡起砖片,上面“风调雨顺”西字仍清晰可见,“凡人的心愿,便是最好的镇河符。”陈世昌恍然大悟,想起手札中记载的“以愿入瓷”之法,忙跪地拜道:“仙长可愿助我完成琉璃砖?”

西、窑变奇观

陈家窑内,韩湘子将玉箫插入釉缸,箫声化作金粉融入银星釉。陈世昌按照手札记载,在砖胚上刻下漕工们的祈愿:“愿双亲安康”“愿粮船早归”“愿运河长清”。当第一百块砖入窑时,窑顶突然升起七彩烟霞,竟形成八仙踏浪的幻影。

七日后开窑,陈世昌握着还温热的琉璃砖惊呼——砖面上不仅有海浪纹,更浮现出漕工们的笑脸,每个人的衣饰细节都与现实分毫不差。韩湘子点头:“当年令高祖制砖时,画魂子曾将壁画精魄融入窑火,如今你刻下的祈愿,便是激活精魄的钥匙。”

五、官船危机

正当陈家窑沉浸在喜悦中时,远处传来官船的鸣锣声。山东巡抚的坐船驶近,船头立着个锦衣公子,手中把玩着西洋望远镜:“听说陈家窑烧出了会显灵的砖,本公子要进贡给乾隆爷!”

韩湘子认出那是被妖蜃怨气侵蚀的“贪念妖”转世,如今附身在官宦子弟身上。他悄然将玉箫递给陈世昌:“吹《阳关三叠》,让砖面显露出他前世的模样。”当箫声响起,琉璃砖上竟映出公子前世作为海匪头子的恶行,包括当年抢夺八仙宫琉璃砖的场景。

公子见状大惊,手中望远镜掉落水中,露出藏在镜筒里的妖蜃鳞片。韩湘子踏浪上前,玉箫点在他眉心:“前世你因贪念堕入魔道,今生若再行恶,便让你看看壁画中的因果。”公子忽然看见自己的未来——在牢中捧着琉璃砖悔过,砖面浮现出母亲盼他归乡的画面。

六、箫音化民愿

事件平息后,韩湘子带着陈世昌来到运河闸口。他取出玉箫,对着闸门上的铁环吹奏,竟让生锈的闸门自动开启。陈世昌看见,每个铁环上都刻着漕工们的名字,箫声化作金光注入,闸门顿时变得灵活如初。

“神仙的法器,从来不是为了显威,”韩湘子望着往来的粮船,“当年八仙过海,靠的不是宝器神奇,而是各自揣着凡人的心愿。”他指向远处的龙王庙,陈家烧制的琉璃砖正在庙墙上拼接出“漕运平安”的巨幅图案,每块砖都在晨光中微微发烫,那是凡人祈愿的温度。

七、画魂留痕

月升时分,八仙宫的轮回壁画悄然更新。画魂子的笔尖在最下方添了座窑炉,炉前站着陈世昌和韩湘子,玉箫的金粉正融入窑火,旁边注着:“乾隆二十三年,运河漕工的十万声‘平安’,终成琉璃砖上的星辰。”

韩湘子望着壁画,忽然轻笑:“画魂子总爱记录这些凡人琐事,却不知,正是这些琐事,让庙堂的香火永不熄灭。”他转头对陈世昌说:“明随漕船进京,把琉璃砖献给皇上时,记得在砖背刻下每个漕工的名字——神仙的名字会被遗忘,凡人的心愿才是永恒。”

八、心引相传

三年后,紫禁城的御窑厂内,陈世昌正在指导宫廷匠人烧制“八仙御砖”。当他将临清漕工的祈愿刻入砖胚时,窑火中竟浮现出韩湘子吹箫的幻影,这一幕被西洋传教士画入《中国陶录》,流传至欧洲。

而在八仙宫,画魂子望着最新的壁画,发现陈世昌的身影己与当年的陈清重叠,他们腰间的“瓷心仙缘”玉牌,在壁画中化作连接凡人与神仙的纽带。韩湘子的玉箫则悬在窑炉上方,箫身上新刻了一行小字:“窑火不熄,心引长存”。

海风掠过琉璃砖,“吕洞宾庙”“八仙宫”的字样再次变幻,最终定格为满文、汉文、蒙古文共书的“心庙”。陈世昌的徒孙摸着砖面,忽然听见韩湘子的箫声在砖中回荡,那是比任何文字都更清晰的语言——它讲述着凡人如何用双手将心愿烧制成永恒,神仙如何在人间烟火中寻得真正的仙途。

画魂子的笔尖落下,这一次,他画的是运河上的万点渔火,每盏渔火都映着一块琉璃砖的微光。他知道,当韩湘子的箫声与凡人的窑火共鸣,当每个心愿都有了可以触摸的形状,这座名为“心庙”的殿堂,便永远矗立在众生的善意与智慧之中,永不倒塌。

尾声:箫音永恒

百年后,当人们在运河底发现陈家窑的残砖,砖面上的漕工笑脸依然清晰,仿佛昨日才刻下。考古学家们不知道,这些砖曾听过韩湘子的箫声,承载过十万漕工的祈愿,更见证过凡人与神仙如何携手,将人间的悲欢烧制成永不褪色的传奇。

而在八仙宫的壁画里,韩湘子的身影永远停留在陈家窑前,他的玉箫指着窑中跳动的火焰,眼中映着凡人专注的神情。画魂子知道,这个关于巧遇的故事,其实从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它发生在每个匠人揉泥的掌心,每个吹箫人呼出的气息,每个相信温暖会永恒的心里。

海风依旧,琉璃砖上的字迹继续变幻,但无论变成什么名字,它始终在诉说同一个真理:当凡人的妙手与神仙的慈悲相遇,便是最神奇的庙堂生辉之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