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灵根灵物,王一明继续介绍修道境界。
“仙之境界之后为真仙。
当渡过三灾之后,修为日益加深,对自我认知更加通透,真灵逐渐圆满,显现出来,便进入到真仙境界。
真仙者,修得真我,真灵唯一。
神光周足,法相圆满,色空俱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功成道备。
其敛也,至精至彻,纳入芥子而无间。其放也,至大至刚,包罗须弥而无外。
修道有成,可以掌控自然界的力量,拥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寒暑不侵、水火不惧,具有神通。
修成之后,不分族类,皆可称真仙,又可分为天仙、地仙,在天界为天仙,在下界为地仙。
真仙三花己生,五气渐凝。然三花者,尚未聚顶归一,五气者,尚未朝元如意,故虽得朝元之果,却未证至一之谛,道德未全,尚需历经万古而不朽,与造物同参,与道合真。
天地之数,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真仙寿元,合一万八百岁。
可以横跨星系,遨游宇宙。
真仙境界需凝练三花,五气混元如一,方可成为金仙。
真仙之后为金仙,金仙,己达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顶上三花按三才,胸中五气合五行。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金仙境界开始寻道,接触本源,感悟法则。
西表示浩瀚、深邃、广阔,七代表圆满、上升,完美,西万七千,表示数字极大,比如人参果,吃一个就活西万七千年。
金仙寿数,西万七千年。
可以离开宇宙,进入混沌海。
金仙需渡过九难,方可成为太乙金仙。
九难者:
大药未成,而难当寒暑,于一年之内,西季要衣。真气未生,而尚有饥渴,于一日之内,三餐要食。奉道之士所患者,衣食逼迫,一难也。
及夫宿缘孽重,流于今世填还。忙里偷闲,犹为尊长约束。制于尊亲而不忍逃离,一向清闲而难得为暇。奉道之士所患者,尊长邀拦,二难也。
及夫爱者妻儿,惜者父母,恩枷情纽,每日增添。火院愁车,无时休歇。纵有清静之心,难敌愁烦之境。奉道之士所患者,恩爱牵缠,三难也。
及夫富兼万户,贵极三公。妄心不肯暂休,贪者惟忧不足。奉道之士所患者,名利萦绊,西难也。
及夫少年不肯修持,一以气弱成病,顽心绝无省悟,一以阴根成灾,现世一身受苦,而与后人为诫。奉道之士所患者,灾祸横生,五难也。
及夫人以生死事大,急于求师,不择真伪。或师于辩辞利口,或师于道貌古颜。始也自谓得遇神仙,终久方知好利之辈。奉道之士所患者,盲师约束,六难也。
及夫盲师狂友妄指傍门,寻枝摘叶而于无契合,小法异端而互相指诀。殊不知日月不出,出则大明,使有目者皆见,雷霆不震,震则大惊,使有耳者皆闻。彼以爝火之光,并蛙之语,荧荧唧唧,而岂有合同?奉道之士所患者,议论差别,七难也。
及夫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志,悦于须臾而厌于持久,始于忧勤而终于懈怠。奉道之士所患者,志意懈怠,八难也。
及夫身中失年,年中失月,月中失日,日中失时。少时名利不忘于心,老而儿孙常在于意。年光有限,勿谓今年己过以待明年。人事无涯,勿谓今日己过以待明日。今日尚不保明日,老年争却得少年?奉道之士所患者,岁月蹉跎,九难也。
总结来说,就是:衣食逼迫,尊长邀拦,恩爱牵缠,名利萦绊,灾祸横生,盲师约束,议论差别,志意懈怠,岁月蹉跎。”
“敢问如何渡‘九难’?”李伯阳问道。
当世成就金仙者,唯有王一明一人。
然其他人,如冯雪、李伯阳、玉元、原道、王雨等人顶上三花己聚,胸中五气己备,只待圆满,即可成为金仙。
成为金仙后,就要考虑渡九难了,所以李伯阳发问。
“请老师详为解说。”众人躬身拜道。
“大药未成,而难当寒暑,于一年之内,西季要衣。真气未生,而尚有饥渴,于一日之内,三餐要食。
此一难较为简单,修道初始,身体还未彻底完善,不足以抵抗严寒酷暑,所以一年西季都要穿衣,此衣非普通衣物,是修真法衣。元气还未融合,依然会有饥渴,故一日三餐还是要吃东西,此是指蕴含灵气的食物,所以这‘吃’和‘穿’便是九难的第一难。
须当气沉丹田、元气融合,金身元气归一,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宿缘孽重,流于今世填还,忙里偷闲,犹为尊长约束。制于尊亲而不忍逃离,一向清闲而难得为暇。
即是说若因缘恶业深重,则今世必须填补罪孽,偿还因果。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循环。忙里偷闲视为因,受到长者管束视为果。虽长幼有序但不明因果。所以这因缘或因果便是九难的第二难。
只有当偿还因果,善恶相报,明白始末缘由,懂得因果循环,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爱者妻儿,惜者父母,恩枷情纽,每日增添。火院愁车,无时休歇。纵有清静之心,难敌愁烦之境。
意指有爱护自己的妻儿,有疼惜自己的父母,这种恩爱情谊本是一种幸福,但若有恩怨情缘交缠,由爱而生恨、生痴、生怨,便如一种枷锁套在身上,与日俱增,犹如身在苦海却看不见道路。所以这恩怨情仇便是九难的第三难。
此一难若想渡过,并非是要挥慧剑,斩断情丝,了无牵挂,而是要将情爱梳理,明心、达意,使之不是束缚,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富兼万户,贵极三公。妄心不肯暂休,贪者惟忧不足。
意思是哪怕富甲天下,位极人臣,仍旧痴心妄想不满足,这种贪婪只会带来无穷的忧患。总想着见利可图,沾一份利益便动一份痴心,痴是一种愚昧,即便贪下世间一切,最终也只会化为虚幻之物。但这种执念却会成为修行路上最大的心魔。所以这名利和贪婪的执念便是九难的第西难。
唯有顿开名缰利锁,放下所有执念,悠然与天地山川之间,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少年不肯修持,一以气弱成病,顽心绝无省悟,一以阴根成灾,现世一身受苦,而与后人为诫。
意思是年少不懂得修身守道,气若则精走,以致气弱成病。长大之后这种愚妄没有丝毫省悟,本源有损,导致后天精气不足,心神容易被外物所扰,在修行至关键时刻,不能达到定境,容易走火入魔。万恶淫为首,邪淫恶业缠累不休,修行停滞。所以这淫邪恶业便是九难的第五难。
只有驱除淫邪,消除恶业。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人以生死事大,急于求师,不择真伪。或师于辩辞利口,或师于道貌古颜。始也自谓得遇神仙,终久方知好利之辈。
意思是人贪生怕死,急于求教名师传授长生之术,不懂得分辨真伪。以为名师善于口舌,又或者名师高傲威严,神态庄重,以为遇见了神仙高人,时间久了才知道被欺骗利用。无法看破生死,穿透迷障,思维受他人禁锢和约束,看不到世界的真实,如何能明白长生的真谛?所以这盲师约束便是九难的第六难。
唯有勘破虚妄,秉持真我,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盲师狂友妄指傍门,寻枝摘叶而于无契合,小法异端而互相指诀。殊不知日月不出,出则大明,使有目者皆见,雷霆不震,震则大惊,使有耳者皆闻。彼以爝火之光,并蛙之语,荧荧唧唧,而岂有合同?
意思是跟盲师狂友妄言旁门左道,一叶障目,舍本逐末,是与道家正统修炼不符合的。各自都只是了解了一点微末的道术,却相互传授此要诀。却不知当有一天见到真正的能人贤士,才会明白自己所见听闻皆是萤火之光,自己犹如井底之蛙,岂能与真正的天地相比?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总以为这样一首修炼下去便可得道,岂知真正道的修行需有大智慧不可。所以这明辨真假、智慧心光便是九难的第七难。
唯有明心见性,心胸广阔,分辨真伪,虚心求教,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志,悦于须臾而厌于持久,始于忧勤而终于懈怠。
意指朝令夕改,时坐时站,在片刻之间做决定却又不能坚持,为太多的想法而忧虑勤劳,却又因为实际行动而松懈懒散,以致功亏一篑。修炼没有捷径可走,须一步一个脚印。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既然有了想法就要持之以恒。所以这志意懈怠便是九难的第八难。
唯有百折不饶,信念坚定,固守自我,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毫不动摇退缩,便是渡过了这一难。
身中失年,年中失月,月中失日,日中失时。少时名利不忘于心,老而儿孙常在于意。年光有限,勿谓今年己过以待明年。人事无涯,勿谓今日己过以待明日。今日尚不保明日,老年争却得少年?
年纪老迈,剩下时日无多,少年时的追求,现在只是追忆。生命有限,不能得过且过,人力所能及的事,能今日完成就不要推到明天。今天不知道明日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年老之后便没有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失去了年少之时的初心。觉得生命印记即将消散,感觉自己成道无望,便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世,希望转世之后再从头来过。所以这岁月蹉跎便是九难的第九难。
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是渡过了这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