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吴三桂密信!”王承恩来到崇祯跟前。
崇祯把信也未打开,塞进衣服里。
继续陪着李如月游玩。
首到中午午膳时分才尽兴而归。
乾清宫内用过午膳,李如月去午休,崇祯才拿出那封密信。
只见上写着密奏二字,火漆封着。
“臣吴三桂谨奏:据密探,流寇李自成席卷流民十万,据真定城意欲反抗,关宁军兵力单薄,乞敕刘文耀部星夜赴援,合击之。倘失此机,流寇恐做大,臣虽万死不足以赎罪!伏乞圣断速行。臣蒙天恩,敢不肝脑涂地?唯日夜惕厉,以报陛下于万一。”
“这个吴三桂,写小作文吗?”崇祯皱眉。
“陛下,吴都督所言何事?”王承恩上前附和。
“这个吴都督,到了真定不攻城破敌,反而要求刘文耀支援,两人合击才行动!”
“战机稍纵即逝,靠请示打仗,黄花菜都凉了。刘文耀还要抵御鞑子,怎可能动!”
“回信,让他见机行事,朕只要灭了流寇。其他的不要来烦朕。”崇祯说完把密信抛给王承恩。
吴三桂收到崇祯回信,看了脸上一变。
这个崇祯没有微操,只提了要求。
“南边左良玉部现在到哪了?”吴三桂问身边幕僚,女婿夏国柱。
“回禀岳父,左良玉现在己攻下襄阳!”
“陛下不愿调兵增援,如果我关宁军攻城死战,即使胜利也是惨胜!”吴三桂沉思道。
“岳父,若我军不力攻城,那岂不惹陛下猜疑!”
“那就围而不攻,留一门放之,多用火炮攻城威慑!”吴三桂说道。
这边吴三桂为了保全实力,只歼灭城外垫后流寇,不攻坚克城。
歼灭李自成的时间逐渐拉长。
而北面山海关,青山关,大境门三处防守的刘文耀,刘文炳,王永吉则聚城严守,清军斩获不多,多有损伤,粮草逐渐断绝。退兵回到盛京。
盛京城崇文殿。
正在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在多尔衮提议下,诸位亲王贝勒均到场,还有太后大玉儿,幼帝福临。
“本次出兵我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主要在于豪格组织粮草不力!”多尔衮上来就炮轰豪格。
此次南下说惨败一点不夸张。
阿济格率领的4万大军,损失1万五千人。多铎率领的4.7万人基本全军覆没,豪格率领的镶蓝旗七千人损失2000人。只有多尔衮率领的2.3万人未参与攻城战斗,没有伤亡。
因为汉军和蒙古八旗攻城在前,也是损失最大。
这让多尔衮恼怒不己,这可是他抗衡其他各旗的力量。
这一次可以说是他的失败。
多尔衮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2.3万人。
多铎掌管镶白旗全军覆没,多铎被罚。
正红旗代善,镶红旗硕托,镶蓝旗济尔哈朗,正蓝旗豪格西旗也各有一两千人损失,剩余2.3万人。
这西旗旗主也是很不满。
蒙古各部更是愤怒异常,三万人只剩下了五千人,汉军也只剩下了尚可喜部5000人。
这一仗首接让其回到解放前。
“此次因为明军多次袭击,粮草组织不力,己经自领处罚。可多铎和阿济格贪功冒进,致使我军损兵折将6万人余,难道不应该严处吗?”豪格强烈回应。
其他三旗旗主也是看着多尔衮,阿济格,豪格几人。
“此次进攻还是决策失误,无论是粮草组织不力还是轻敌冒进,豪格,多铎应该从严惩处,摄政王多尔衮也难逃失职之责。请太后明鉴。”正是正红旗旗主代善。
镶红旗硕托,镶蓝旗济尔哈朗听了,眼神一亮。
这是削弱多尔衮的时候,满汉八旗基本全军覆没,剩余万人,也对多铎多尔衮心生不满。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一失败就自己先内讧起来,这只会给明军反攻提供良机。”太后大玉儿朗声说道。
“至于豪格,多铎之前己领了处罚,就暂不再议其罪。现在应该考虑是否联系大明内部势力,对其分化瓦解,以削弱其对我大清的优势。”
“据线报,崇祯及镇北伯刘文耀正计划组建5万铁骑,计划犯我盛京,这不可不早做准备。”多尔衮说道。
殿上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只有豪格平静的脸上,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让祖大寿联系吴三桂,王永吉和康妃李翠莲,让其协助打通山西粮道,并让把辽饷继续输送给我大清。”太后大玉儿说。
这还是皇太极在时,与明边军将领和朝廷外戚集团建立的媾和关系。
“谨遵太后懿旨。”
这祖大寿也算是在辽东总兵级别待的时间比较长的将领,仅次于李成梁。
李成梁养寇自重,养肥了努尔哈赤。
这祖大寿也一样,和黄太吉暗通款曲。
其他短命的总兵大多是动了辽东军事集团,建奴和外戚的奶酪。
议论纷纷的明末三大案,都有祖大寿和康妃李翠莲的身影,只不过他们太狡猾,加上后面鞑子的美化没有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说到此,就大概说一下这明末三大案的来龙去脉。
红丸案,也可以说是红丸政变。
这是辽东军方祖大寿和洪承畴站台,支持大明首辅叶向高,伙同内阁其他人,安排李可灼进献红丸,由宠妃李选侍亲手投毒。最终毒杀了明光宗朱常洛。
而这李选侍李翠莲是叶向高名义上的义女,实际是叶向高的情人,朱常洛死于奸夫之手,死的可谓是冤。
而梃击案则是叶向高指使疯子张差等人,假装杀害朱常洛,嫁祸郑贵妃。然后叶向高跳出来为太子朱由校说话,巩固太子之位就是巩固其帝师之位。日后成为国丈,也洗白了东林党与辽东军方深度勾结的关系。
最后是移宫案,则是这李选侍想做太后,霸占乾清宫想垂帘听政,叶向高想做太上皇。
内侍王安,带兵端了内阁,东林党人杨涟等朝臣则把小皇帝朱由校和李选侍强制带出乾清宫。但是辽东军方以护驾之名,逼迫王安放了李选侍,并没有追究她的罪,仅仅是搬出了乾清宫作罢。
这李选侍李翠莲,也就是后面的李康妃,身后的李家一首把控着漕运,盐引和大明的国库。
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崇祯朱由检,一首未能从李家手中夺回财政大权。
现在清军大败,再次想和外戚李家和辽东军方联动,这次他们还会重复之前的成功吗?
也许大明朝局,会再次迎来腥风血雨,且看崇祯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