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磨一剑

第4章 文墨涵养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海磨一剑
作者:
单机很苦钱
本章字数:
9226
更新时间:
2024-12-15

林羽到蓬莱的时候,首先踏入了蓬莱岛外的城镇。他深知自已不能贸然前往蓬莱派,需先对周边情况有所了解,于是决定先在客栈投宿。

走进一家略显古朴的客栈,林羽向店主打量了一番,客气地说道:“掌柜的,给我一间上房。”掌柜的抬眼瞧了瞧他,见他虽风尘仆仆却透着一股英气,便应道:“好嘞,客官,本店的上房干净整洁,您住得舒心。”

林羽跟着小二来到房间,将行囊放下,稍作休息后,便走出客栈开始行动。

他来到热闹的茶馆,茶馆里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喝茶闲聊的老者,有高谈阔论的江湖客,还有些做小买卖的商人。

林羽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茶,耳朵却仔细地捕捉着周围人的谈话。

只听邻桌一位老者说道:“这蓬莱派近日又招收了不少弟子,不过,听说这次有好多因笔墨文学不够被筛选下来的。”

一位江湖客接话道:“那是自然,蓬莱派的剑法可是一绝,但是呢,我们这样的老人想进去只能看品德和文学了。”

林羽心中一动,默默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

从茶馆出来,林羽又走进了酒馆。

酒馆里弥漫着浓烈的酒气,人们的声音也更为嘈杂。

他要了一碗酒,和旁边的酒客攀谈起来。

“兄台,可知蓬莱派平日里都有哪些活动?”林羽看似随意地问道。

那酒客看了他一眼,笑道:“你这小哥,打听蓬莱派作甚?他们每年会在镇上进行比试,那场面,啧啧,剑影翻飞,好看得紧。不过他们平日里都在岛上。”

林羽笑着应和几句,又探听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林羽回到客栈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蓬莱派入门考核的难题以及自已在文墨方面的欠缺。

他深知,若想顺利混入蓬莱派,这一关必须要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天清晨,林羽早早起身,开始细细谋划。

他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首先,他用泰山派给予的钱财在小镇较为僻静的角落租下了一间屋子。

屋子虽不大,但环境清幽,利于他专心学习。

随后,林羽便开始四处打听镇上有哪些学识渊博、教学有方的夫子。

他穿梭于大街小巷,逢人便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了一位落了科举的中年人。

这位中年人,名叫苏启,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一时风光无限。

彼时的他,意气风发,以为科举入仕之路将一帆风顺,荣耀与功名就在前方不远处招手。

然而,此后多年,无论他如何日夜苦读,如何精心研磨八股文章,

科举之途却始终对他紧闭大门。

每一次赴考,他都满怀期待而去,却又垂头丧气而归。

岁月在他脸上悄然刻下痕迹,曾经的少年壮志逐渐被消磨。

成家立业之后,家庭的责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但科举执念却让他难以释怀。

家中妻子温柔贤淑,默默操持家务,支持他的科举追求,可一次次的落第让家庭经济也陷入困境。

孩子逐渐长大,嗷嗷待哺的他们需要更好的生活与教育。

这一次,经历了又一次的失败后,苏启终于痛定思痛,决定放下那执着多年的科举梦。

他明白,是时候为自已的家庭去努力营生了,不能再让家人跟着自已在这看不到尽头的科举苦旅中继续煎熬。

当林羽前来拜师时,苏启望着这个充满朝气与决心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已,心中五味杂陈。

两人商谈价钱,没想到林羽出手阔绰,苏启喜出望外,立马就答应了。

第二天,苏启早早便起了床,将家中简陋的书房收拾得井井有条。他找出了自已多年来珍藏的各类书籍,那些曾经陪伴他度过无数个日夜的经史子集,如今都将成为林羽求知路上的指引。

他又仔细地整理了笔墨纸砚,确保每一样都能供林羽顺畅使用。

林羽按时前来,苏启看着他,眼神中多了几分严肃与期待。

“林羽啊,从今日起,咱们便正式开启这求学之旅。我虽科举未竟,但所学之识教你入门还是足够的。”

林羽恭敬地行礼道:“苏先生,晚辈定当全神贯注,不辜负先生的教诲。”

苏启先从基础的《三字经》《百家姓》开始讲解,逐字逐句地剖析其中的含义与蕴含的道理。

林羽认真聆听,他虽有过些许旁听经历,但此时面对苏启如此细致的讲解,仍觉新奇与受益颇多。

每讲解完一段,苏启便会让林羽诵读,纠正他的发音与断句。

林羽的记忆力不错,几遍下来便能流畅诵读。

随后,苏启又拿出一本《论语》,开始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他引经据典,将那些古老的故事与哲理娓娓道来,林羽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时代,心中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讲解过程中,苏启还会不时地提问林羽,考验他的理解程度与思考能力。

林羽起初有些紧张,但随着深入思考,也能给出自已较为独到的见解,苏启见状,微微点头,心中对这个年轻人的聪慧有了几分赞许。

到了书法练习时间,苏启亲自示范握笔姿势与笔画写法。

他的笔法沉稳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多年的功底。林羽照着苏启的样子,努力地练习着,他一出手便是力透纸背,但是写出的笔画歪歪扭扭。苏启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莫急,书法需静心,需长久练习,方能有所成。你看这一撇,需先顿笔,再缓缓撇出……”

林羽深吸一口气,按照苏启的教导,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渐渐有了一些起色。

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便过去了。苏启看着略显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的林羽,说道:“今日上午的学习便先到此处,你回去后要将所学内容好好复习,明日我会考你。”

林羽应了一声,向苏启行礼后便离开了。

回到住处,林羽没有丝毫懈怠,他将上午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细细梳理,又拿起笔继续练习书法。

他深知时间紧迫,自已必须尽快提升文墨水平,才能有机会通过蓬莱派的入门考核。

午间稍事休息,他开始练武。林羽深知,若想顺利偷师蓬莱派,就必须尽可能地摒弃已深植于脑海中的泰山派武功印记。他站在那片幽静的庭院之中,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已的心境澄澈如镜,忘却曾经在泰山派日夜苦练所形成的肌肉记忆与招式本能。

而这一切,需从最基础的武功基本招式练起,重新塑造自已的武学风格。

就这样,林羽每日晨起小练一阵,然后去苏先生家学习,下午回来再练武。

过了大约五天,他在茶馆里见到了泰山派的熟人。

那人身着一袭青衫,看似普通茶客,但林羽一眼便认出了他是泰山派负责情报传递的执事弟子。

两人悄然对视一眼,默契地先后起身,林羽跟着执事走向一处偏僻院落。

执事弟子轻声问道:“林羽,近日偷师之事进展如何?”

林羽微微摇头:“尚在努力,蓬莱派入门考核不易,我需先过文墨一关,如今正随一位夫子苦学。”

执事弟子微微点头:“门派上下都在关注此事,你肩负重任。”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两封信,递给林羽,“这一封是掌门写的,对你此次任务有所叮嘱;另一封是你姐姐林悦琳的。”

他先打开姐姐的信,林羽接过信,看到姐姐那歪歪扭扭的字迹,心中一暖,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微笑。

信中话语质朴简单,满是对他的思念与牵挂,叮嘱他在外要照顾好自已,莫要冒险。林羽的眼眶微微

接着他展开掌门的信,掌门在信中详细询问了他目前对蓬莱派的了解情况,提醒他时刻牢记任务目标,同时告知他门派会在暗中给予一定支持,但他也要谨慎行事,切不可暴露身份。

林羽看完信后,沉思片刻,然后分别写了两封回信。

在执事的注视下,他将两封来信凑近烛火,看着信纸慢慢化为灰烬。

随后,执事弟子从包袱里取出一些财物交给林羽:“这是门派给你准备的,以备不时之需。”

林羽收下财物,感激道:“多谢门派挂念。”

接着,两人又低声商量起联络方式。

执事弟子说道:“若有紧急情况,你可在每月十五月圆之夜,到蓬莱岛东海岸的礁石群中,点燃三堆篝火,我们自会有人前来接应。

平常若你万不可主动联系我,若有危急之事,见机行事即可,掌门不希望弟子牺牲,你以保全性命为上。”林羽牢记于心,与执事弟子又交流了几句后,便各自散去。

林羽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门派关怀的感激,又有对未来偷师之路的忐忑,他深吸一口气,转身朝着自已的住处走去,脚步更加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羽的文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他能够熟练地背诵多篇经典文章,书法也有了几分神韵。

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蓬莱派的入门考核极为严格,他必须要做到更好。

在一次授课结束后的闲聊中,苏启偶然提及科举之路的艰辛与荣耀,林羽只是淡淡回应,言语间并未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向往。

苏启心中起疑,再三追问之下,林羽只得坦言自已读书并非为了科举功名。

苏启与一旁的妻子听闻,皆感到有些奇异,他们从未遇见过这般不为科举而刻苦研读经史之人。

不过,自那以后,苏启的教学方向悄然发生了改变。他意识到林羽或许对道家思想有着别样的追求,于是减少了对儒家经文的详细讲解,转而更多地为林羽讲习老庄之学。

苏启本就对道家经典颇有研究,只是此前因科举应试的主流需求,较少深入阐释。

如今在与林羽的交流探讨中,他重新深入研读那些曾经熟悉的老庄篇章,竟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

他向林羽讲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不再局限于字面的解释,而是结合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阐述其中蕴含的顺应自然、不刻意强求的哲理。

林羽听得入神,他发现这些道家思想与自已在武学修炼中的感悟竟有相通之处。

在练习武功时,过于强求力量与速度的极致,往往事倍功半,而若能像道家所倡导的那样,顺应身体的本能与自然的节奏,或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苏启又讲解庄子的“逍遥游”,描绘出那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林羽心中暗自思忖,自已此次偷师蓬莱派,虽背负着门派使命,但也不应被其完全禁锢,在遵循基本道义的前提下,也应保有自已内心的一份自在与洒脱。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林羽不仅在文墨知识上不断积累,更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新的提升。

他将道家的理念逐渐融入到自已的武学思考与日常行为之中,整个人的气质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变得更加沉稳内敛,举手投足间仿佛多了一份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与包容。

而苏启,也在与林羽的互动教学中,重新找回了对学问纯粹的热爱与探索的乐趣,不再仅仅局限于科举应试的框架之内,他的教学愈发生动精彩,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更加深厚稳固。

连日都是教学,苏启决定休息一下,林羽觉得也可以,于是和先生家的儿女玩了起来。

苏启的儿女对这位充满活力且武艺不凡的大哥哥充满了好奇与喜爱,拉着林羽在庭院中嬉笑玩耍。

林羽也放下了心中的诸多烦恼与压力,陪着孩子们捉迷藏、踢毽子,一时间,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苏启的妻子苏氏在一旁看着,心中满是欣慰。她感激这个俊秀的年轻人,自从林羽到来后,家里确实变化了不少。

以往苏启总是沉浸在科举失利的阴霾中,愁眉不展,而如今在教导林羽的过程中,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家中的氛围也不再沉闷压抑,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苏氏特意趁今天邀请林羽在家做客。

她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菜,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都是家常菜中的精品,每一道菜都饱含着她的心意。

林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苏大嫂,您太客气了,我在这给先生添麻烦,怎还能让您如此破费。”

苏氏笑着说:“林羽啊,你可别这么说。自从你来了之后,我们家都变好了许多。你先生他现在也有了精神,孩子们也多个伴,这都是你的功劳。”

饭桌上,苏启与林羽畅谈古今。苏启分享了许多自已读书多年来的感悟与见闻,林羽则讲述了一些江湖中的奇闻轶事,让苏启一家大开眼界。

苏氏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时地为两人添菜倒酒。

她看着林羽,心中暗自赞许,这般有礼貌、有见识又心地善良的年轻人实在难得。

饭后,苏氏又拿出了自已亲手制作的糕点招待林羽。

林羽品尝着糕点,连连称赞。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庭院里,给这温馨的场景增添了一抹暖意。

林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了自已远在泰山的家人。虽然此刻身处异地,但在苏启家中,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关怀。

夜幕降临,林羽向苏启一家告别。苏启拍着他的肩膀说:“林羽,明日咱们继续努力。”林羽点头应道:“好的,先生。今日多谢大嫂款待,我定不会辜负先生的教导。”回到住处后,林羽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