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目前系统空间内还有8600斤,白象方便面有一万箱,黄桃椰果罐头是9999箱。
以及其他零零碎碎。
苏余收回目光。
盘算了一下,径直骑着凤头自行车前往大前门四合院那边。
“余老板,你来了。”
祥叔看到苏余来了,脸上带着笑容。
他将昨天卖500斤猪肉还有一千斤西瓜的钱递给苏余,“昨天的五百斤猪肉还有一千斤西瓜已经卖完了,猪肉一斤是5毛钱,卖了250块钱,西瓜十斤五毛钱,一千斤是50块钱,一共是300块钱。”
一沓子钱放在苏余手中。
祥叔并没有贪一分一毫。
苏余有些惊讶:“祥叔,猪肉五百斤卖给张老板这个不难,一千斤西瓜这么快卖出去,你咋做到的?”
要知道。
一个西瓜十斤,一千斤就是一百个。
换普通人去卖,估计要费很久的时间。
苏余没想到祥叔这么快就将这些东西卖出去了。
“一般来说,四九城这边别人卖一个十斤三毛钱,不过咱们西瓜的品相好,味道也不错,所以卖出去比较热销。”
“特别是最近已经进入秋季,就算是有钱也很难天天买到好西瓜,一些戏园子也会买。”
苏余立马明白过来了。
现在是1950年,像在四九城正阳门这边的华乐园这些戏园子还在经营。
老京人的娱乐方式除了提笼遛鸟,偶尔去天桥下看杂技表演,听戏唱曲也是一种消遣方式。
祥叔经常去那边拉黄包车。
一来二去,认识戏园子的班主也是很正常。
苏余从300块钱中抽出10块钱,将十块钱塞给祥叔,“祥叔,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这是十块钱,给你的工资。”
“这有点太多了吧?余老板...”
祥叔还想再说啥。
苏余柳眉微蹙,嗔怒道:“祥叔,这钱你就收着,你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这点钱应该你挣,再说了,你家里有妻儿要抚养,你就收下吧。”
祥叔也不是扭捏的人,见苏余都这么说了,他心中感激。
点点头。
见他收下十块钱,苏余对他道:“今天猪肉还是500斤,西瓜一千斤,等改天我们再卖其他。”
祥叔也没多问什么。
听苏余这么交代,他点了点头。
明天还是按照这个点来大前门四合院帮忙。
苏余离开大前门这边的四合院。
骑着凤头自行车去街上。
今天是10月19日。
阳光洒在古老而坚实的街道上。
翘角楼,石板桥,不宽的胡同小巷。
路边修车铺,缝纫机,老式公交车偶尔行驶过。
一切都充满了五零年代的气息。
苏余刚拐过一个街角,一阵激昂的口号声便传入耳中。
只见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精神抖擞地站在街边,他们手中高举着横幅,上面写着“抗鹰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
为首的一个男生,面庞坚毅,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他大声喊道:“乡亲们!鹰酱侵略半岛,战火已经烧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旁边一位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生接着说:“对!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已经奔赴战场,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前线浴血奋战!我们也要行动起来,为抗鹰贡献自已的力量!”
人群中一位大爷点头赞同道:“说得好啊!当年小鬼子侵略咱的时候,咱就受够了苦,现在鹰酱鬼佬又来欺负人,咱可不能答应!”
一个年轻小伙子也激动地挥着拳头说:“我要报名参军!和志愿军战士们一起打鹰酱鬼子!”
学生们纷纷鼓掌,为首的男生鼓励道:“好样的!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定能打败鹰酱联合国军!”
此时的四九城,处处洋溢着一种坚定的爱国热情。
街道上的人们虽然穿着朴素,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兔子命运的关切。
店铺的招牌在风中微微晃动,一些老字号的商店依然热闹,人们在忙碌地采购着生活物资,同时也不忘关注着抗鹰的消息。
路边的墙上贴满了宣传海报,画着志愿军战士们英勇作战的场景,以及南棒子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画面。
苏余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
她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一个华夏的百姓都在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未来而奋斗。
见街上众人在捐款。
苏余毫不犹豫,从系统空间中将存款611块钱。
给自已留下11块钱。
其他的全部用一个信袋子给装了起来。
然后来到捐款箱前。
将信袋子给塞进捐款箱中。
然后转身离去。
“燕子,你帮忙看一下捐款的事,我有点事离开一会。”
李向阳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他今天穿了一身黑色的中山装。
脚下踩了一双黑色布鞋。
回头将喇叭交给一名扎着两根麻花辫,穿着白色衬衫的女生。
然后转身就朝苏余消失的方向追了过去。
女生燕子有些奇怪,不明白李向阳这是干嘛。
继续卖力的做着宣传工作。
李向阳追到拐角处,这是一处无人的胡同巷子口。
却不见了苏余的踪影。
“难道不是她?”
他有些失望。
自从昨天去电影院见过一次苏余,他对苏余对于文学方面的见解非常佩服,甚至有种共鸣的感觉。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原以为会偶遇。
却没想到没见到苏余。
他转身只能回去。
宣传工作上午结束。
女生燕子在街道办事处统计捐款数额,她有些吃惊的跟李向阳说:“六百块?”
其他男女生闻言。
也是有些吃惊。
一次性捐款六百块的,这种数额实在太大了。
李向阳眉头微蹙:“有印象是谁捐这么多吗?”
众人摇头,“当时人太多,具体是谁也不记得了,不过好像是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女生,具体是哪里上班的,也不清楚。”
有人道。
李向阳顿时脑海中就浮现出苏余的那道身影。
但很快否定。
也许不是她吧。
苏余的情况多少他后面了解了一下,是国棉厂的机修工,并非什么有钱人家的女儿。
那么这基本上就可以看出。
应该不是苏余。
“不用管这些钱是谁捐的,这都是爱国人士们的心意,统计一下数额,我们再去采购一些物资,捐献给组织,我们的英雄在前线流血,在抗鹰事业上,我们应该付出一份我们的力量。”
听到李向阳铿锵有力的话。
一众男女生莫不是高声喊了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