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锭金,还能赚几个?我天爷,李世民差点咬着舌头,这要是真有人出这个价的话,李世民都想辞职写书了,写一个字就是一锭金子,这赚钱速度比点石成金都快。
李世民越看易阳越觉得有意思,他眼中都充满了好奇:“那你到底是想要做什么样的生意呢?”
易阳这次不磨叽,干干脆脆的吐出两个字:“卖书。”
“……”李世民真想起身踢他两脚,这是耍谁玩呢吗?
“哈哈哈……”易阳调皮的笑了起来:“当然不只是卖书了,主要是印书。”
“……”李世民听不懂了,完了,这孩子疯了,啥叫印书?印啥书还能赚出金山来?
看“刘伯”目瞪口呆的样子,易阳很是满意,他俯身向前,笑嘻嘻的看着李世民:“刘伯,既然咱俩合伙做生意,你帮我联系一下买主,没问题的吧?”
“买主?”李世民更懵了,什么生意是事先就设定好买主的?开买卖专门卖给一个人?那不是骗人吗?“你让我满大街替你吆喝去?”
“哈哈哈……”易阳笑得前仰后合的直拍桌子:“刘伯你太逗了,我就是个吃开口饭的,吆喝这种事用不上你,你帮我联系一个人就行。”
“好,你说吧,联系谁,只要我认识的,肯定没问题。”李世民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不知道这孩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神仙药丸。
“皇帝,你认识的吧?”易阳歪着小脑袋,嘻皮笑脸的斜挑着眉毛:“你是皇亲国戚,跟皇帝能说上话不?”
“能。”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别的事不能,这个事必须能。别的人都有可能联系不上,就这个人想甩他都甩不开。
“那就好办,别人都可以不理会我的生意,皇上肯定理会。”易阳信心百倍的样子,勾得李世民都想揍他一顿。
无奈只好耐着性子再问他一遍:“你到底想卖给皇上点什么东西?”
“不是什么东西,是技术。”易阳笑嘻嘻的站了起来,眯眯着眼睛看着李世民:“你等着,我拿样东西给你看。”
易阳转身奔房门去了,李世民轻轻的笑了,这孩子又琢磨出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很快易阳就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本蓝布皮的书,笑吟吟的双手递了过来。
李世民定定的看着了易阳一会儿,又把目光移到这本书上。这书看起来就和他每次从易阳这儿拿走的书差不多,区别只是封皮上写着“论语”二个字,而不是“三国演义”。
李世民都没有接书,就苦笑着说道:“一本《论语》,你就笃定皇上肯买?就算买,也不能给你一字一锭金吧?”
你刚刚不是还说一字一锭金都嫌赚的少吗?这么一会儿的工夫,你就捧本书出来给我?当我健忘还是当我傻?
“您仔细看看,这本书和前两次给您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易阳嘴角噙着浅浅的微笑,他相信这是足以震动李世民神经的一本书。
李世民还是没有接书,倒是真的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长宽俱大了些,厚度却薄了很多。”
易阳撇嘴叹气,一下把书摔到了桌子上:“感情你就看出个尺寸不同啊?不能翻开瞅瞅吗?”
哎,哎,哎我去,这跟谁俩呢?李世民还没被谁这么当面摔过呢,第一个在他面前如此放肆的人居然是他的亲生儿子,是他最宠不过的青雀儿。
李世民也撇了撇嘴,跟他计较不起,算了,忍他一回。他看一眼那本并不出奇的《论语》,真不知道翻开还能瞅出什么花样来。
光是封皮上的“论语”二字,李世民也看得出那是易阳的亲笔所书,只是这《论语》里面不知写了些什么,按理就应该写的是论语吧,就算他写的不是论语,也不可能就值座金山,写啥不是汉字?
李世民猜的对,写的真的是汉字,也真的是论语,他翻开封皮,映入眼帘的就是标准的汉字:“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这这,这这这”李世民一眼就把自己给看结巴了,这这了半天也没这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这,这”
“这个怎么样啊?”易阳摇头晃脑的得意:“你说皇上会感兴趣不?”
李世民一页一页的翻看,看过五六页,他便冷静了下来。
这本书上印的是仿宋字,李世民当然没见过秦桧大人发明的仿宋字,所以一眼就觉得特别的新奇。仿宋字的特点是字迹线条清楚又窄又细,不像楷体字又粗又胖。
仿宋字是最适合印刷的字体,字可以变得很小,印出来很清楚,这样就省纸,纸是很贵的。李世民看到的就只是仿宋字这个发明,这的确值得嘉奖,但这也不至于像易阳说的能赚很多钱的技术啊。
“这个字确实不错,如果用这种字来印书,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皇上会有兴趣,会给你一大笔赏钱的。”
李世民扪心自问,这个字体就算是平民百姓发明出来的,他也会赏一大笔钱的,更何况是他的青雀儿,多赏些钱没有任何问题。
“一个字体而已,这值得什么?皇上若是喜欢,我送他便是。”易阳真不觉得一个字体能算得上是什么发明。
李世民听他这么说,赶紧的拿起书,仔细的翻了又翻,看了又看,除了尺寸、字体以及线装书这种特殊的装订形式以外,他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
易阳知道他没看出来,于是他得意洋洋的说:“你可以在我这院子搜搜,看看我可有雕刻好的木板?”
“啊?”李世民不用搜,他一下就听明白了。印书那得提前刻好版,就是一块木板上反着把字刻上去,然后刷墨,再把纸铺平,用碾子碾均匀,把纸揭下来就印好了。
“没有雕好的木板,那字是怎么印上去的?”
“一个字刻成一个小印章,排列好,码到字盘里。”易阳嘴角,眼睛微弯:“活字印刷术,我大唐的皇帝一定有高瞻远瞩的眼界,他一定知道这个技术对大唐来说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知识的传播会像长了翅膀一样的方便,代表着教育可以普及到平民百姓之家,代表着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好的载体。”李世民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他再次看向易阳的眼光变了,变得沉重了:“当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那当然了,千百年后,人们提起活字印刷术,就会说这是大唐皇帝开创的先河。”易阳跟要敲诈谁似的眼神斜着李世民,不正经的问了句:“单单为了这句话,大唐皇帝不会跟我小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