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背面

第2章 志愿抉择:未名湖的涟漪与梧桐树下的星轨

加入书架
书名:
勋章背面
作者:
橙橙宸
本章字数:
6544
更新时间:
2025-07-09

查分日的狂喜与泪水,如同夏日骤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当屏幕上那一个个耀眼的分数和排名带来的眩晕感渐渐平复,一种更加现实、却也承载着无限可能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个人的肩头——填报志愿。

临山三中的校园里,高考的硝烟彻底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释然、憧憬与淡淡离愁的氛围。公告栏上贴满了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历年录取分数线参考,红红绿绿,像一片片等待被摘取的树叶。高三楼层的走廊里,少了往日的步履匆匆和书声琅琅,多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烈讨论的身影,空气中飘荡着“专业”、“分数线”、“城市”、“未来”这些充满重量感的词汇。

“攻坚指挥部”的备用教室,再次被启用,成了临时的“志愿作战室”。巨大的白板上,“终局坐标:无悔!”旁边,被宋小雨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闪闪发光的金色五角星,下面写着:“勋章背面:启程坐标!”

长桌上摊满了各色资料:厚厚的《全国高校专业目录及录取分数线汇编》、打印的大学招生宣讲PPT、还有宋小雨精心制作的“大学美食地图”和“城市宜居指数表”。

林薇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那本《高考攻坚体系手册》。手册的最后一页,被她新开辟了一个模块:

【启程坐标:志愿决策模型】

核心变量:

个人分数 & 排名(硬约束)

专业兴趣 & 职业规划(核心驱动)

学校层次 & 学科实力(平台资源)

城市地域 & 发展机会(环境加成)

团队/伙伴因素(情感权重)

决策策略:

目标锁定: 根据分数排名,划定冲刺(Top 5%)、稳妥(Top 15%)、保底(Top 30%)院校区间。

专业筛选: 兴趣优先(手册“能力-兴趣图谱”),结合学科评估等级(A+、A、B+)、就业前景(沈言数据支持)。

城市评估: 经济活力、产业布局、生活成本(宋小雨情报)、校友资源。

风险对冲: 志愿梯度设置(冲、稳、保)、专业是否服从调剂(慎选!)。

情感权重: 伙伴去向(非决定性,但影响归属感)。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围坐的伙伴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查分后的轻松,但眼神里却跳跃着不同的光芒。

韩东坐在窗边,依旧穿着那件干净的白色T恤,左手腕的绷带己经拆掉,换成了更轻薄的肌效贴,露出的手腕皮肤显得有些苍白纤细,但活动明显灵活了许多。他手里捏着一份清北招生组的宣讲材料,目光沉静地落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介绍页上,指尖无意识地着纸页边缘。他的分数(695,市7)足以让他在这两所顶尖学府的王牌专业中自由选择。他的眼神深邃,没有太多纠结,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在权衡着细微的差异——是清华工程领域的顶尖平台和严谨学风,还是北大物理基础研究的深厚底蕴和自由氛围?未名湖的波光与清华园的荷影,在他脑海中无声地流淌。

沈言推了推眼镜,面前摊开的是几份顶尖医学院(协和、北大医学部、复旦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的资料。他的分数(682,市21)同样耀眼。他的手指在一行行关于“临床医学八年制”、“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的介绍上缓缓移动,眼神专注而平静,像是在分析一组复杂的实验数据。对他而言,选择似乎更加纯粹——是穿上白袍,首面生命的复杂与脆弱;还是深入实验室,探索基因与细胞的终极密码?理性与情怀的天平在他心中无声地摆动。

王超则显得兴奋得多,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好几个窗口:上海交大的电子信息工程、浙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哈工大的航天学院……他的分数(659,市89)让他有底气冲击顶尖985的热门工科。“薇宝!韩神!你们看!”他指着屏幕,“交大的IEEE试点班!据说进去就是‘人形代码机’!还有浙大的竺可桢学院,混合班!资源逆天!”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技术前沿的渴望和对大都市生活的向往。

宋小雨捧着一本厚厚的《艺术类院校报考指南》和《传媒大学招生简章》,小脸皱成一团:“啊……我的分(637)报顶尖美院有点悬……北电、中传的文化课线也卡得死……川美、广美倒是稳,但城市……”她苦恼地抓了抓头发,又翻到“综合类大学设计专业”的页面,“同济的设计很强!上海也好玩!可是分数……”她下意识地看向林薇,“薇宝,你说我是冲一把艺术类,还是求稳去综合类大学学设计?”

林薇看着伙伴们,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册上的分数(665,市68)。她的选择范围同样广阔。手册的“能力-兴趣图谱”清晰地指向两个方向:一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理论基础,建模核心),二是交叉学科如金融工程、数据科学(应用前沿)。清北复交人大的相关专业都在射程之内。

“韩东,”林薇看向他,“清华力学还是北大物理?有倾向了吗?”

韩东抬起头,目光平静:“还在权衡。清华工科氛围更浓,资源更倾向于工程应用;北大物理基础理论更扎实,学术氛围更自由。我……”他顿了顿,指尖在“钱学森班”的介绍上轻轻一点,“可能更倾向于清华。力学是工程之母,也更贴近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他看向林薇,“你呢?数学还是交叉学科?”

“我想试试清华的‘数理基科班’或者北大的‘元培学院(数学方向)’。”林薇回答,眼神坚定,“建模思维的核心是数学。我想把基础打得更牢。”她顿了顿,看向宋小雨,“小雨,艺术类顶尖院校风险确实大,但同济、东南大学的工业设计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非常强,结合你的文化课分数更稳妥,而且上海、南京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不比北京差。”

她又看向王超:“超哥,交大IEEE和浙大竺院都是顶尖选择,看你是更偏爱上海的国际化和交大的工科传统,还是杭州的创业氛围和浙大的综合实力?”

最后看向沈言:“沈言,医学还是生命科学?这个选择可能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沈言沉默片刻,推了推眼镜:“我倾向于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首接面对生命,挑战更大,责任也更具体。”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志愿的选择,如同在人生的星图上标注新的坐标。每一条轨迹都指向不同的远方,承载着各自的梦想与重量。

几天后,志愿填报系统正式开放。林薇坐在电脑前,深吸一口气,在提前批第一志愿栏里,郑重地输入:

清华大学 | 数理基础科学班

她点击确认,屏幕上跳出“提交成功”的提示。那一刻,心中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和踏上新征程的庄重感。

最终志愿确认截止日的前一晚,团队五人最后一次齐聚在“攻坚指挥部”。白板上,“启程坐标”下,每个人的去向被宋小雨用荧光笔写下:

韩东:清华大学 钱学森力学班

林薇:清华大学 数理基础科学班

沈言:北京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八年制

王超: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IEEE试点班)

宋小雨: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

北京,上海。清华园,未名湖,交大闵行,同济西平路。五颗星辰,即将划向不同的轨道。

没有离别的伤感,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淡淡的祝福。宋小雨变戏法似的拿出最后一包“毕业限定版”炸鸡和几罐可乐:“来来来!最后的‘指挥部能量补给’!敬我们!敬未来!”

王超兴奋地拉开可乐罐:“敬清华!敬北大!敬交大!敬同济!”

沈言拿起一罐可乐,轻轻碰了碰韩东手里的牛奶盒(他依旧不喝碳酸饮料),又碰了碰林薇的杯子。

韩东看着手中温热的牛奶盒,又抬眼看了看白板上那几条即将分岔的星轨,眼神深邃。他举起牛奶盒,声音低沉却清晰:“敬……勋章背面。”

林薇看着伙伴们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庞,看着白板上那几条清晰的轨迹,胸腔里涌动着复杂的情绪。她拿起可乐罐,用力地与每个人的杯子、牛奶盒相碰!

“敬我们!”她的声音带着笑意,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敬这场并肩的战斗!敬……下一段星辰大海!”

清脆的碰撞声在教室里回荡,混合着炸鸡的香气和可乐的气泡声。窗外,夏夜的暖风吹拂着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为这场青春的终章,奏响温柔的背景乐。

他们的高中时代,在这场关于分数、排名、志愿的喧嚣与抉择中,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但那些深藏在勋章背面的汗水、泪水、炸鸡味、牛奶香,那些共同淬炼的思维与情谊,将如同不灭的星火,永远照亮他们各自启程的、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