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云夏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她的理想身高区间在1米68至1米72之间,前世一首遗憾自己未能拥有大长腿,这成了她心底的小遗憾。
如今,看着眼前这年仅17岁的身体,她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暗自思忖,身体还在发育阶段,现在努力“抢救”一下,说不定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长腿梦想。
对于未来的打算,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下乡之后,自己可以尝试当一当“倒爷,积累原始资本。
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物资分配不均的年代,做一些投机倒把的买卖,或许能找到一条生财之道。
反正现在街道上没有摄像头,只要自己稍加装扮,小心行驶,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她自我安慰道,自己看过那么多穿越小说,里面的主角不都是这么干的嘛。
当然,除了做“倒爷”,未来的出路还是有很多的。
到时候可以参加高考,凭借自己前世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肯定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即便不参加高考,等回城之后,还可以做点小生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逐渐复苏,商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只要抓住机遇,用心经营,定能有所收获。
更长远的打算,是去首都、沪市、鹏城、羊城等大城市买房子和土地。
李云夏深知,这些城市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会迎来飞速的发展,房地产价格也会一路飙升。
如果现在能够提前布局,坐等升值,哪怕将来当个拆迁户,后半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还有那些玉器古玩和金银珠宝,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人都为了填饱肚子,拿这些曾经珍贵的东西去换粮食。
而她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其中说不定藏着价值连城的宝贝。
哪怕十件里面只有一件是真的,那也足够让自己发家致富,躺在家里数钱了。
想到这里,李云夏不禁嘴角上扬,心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且等到1980年,多入手一些猴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要知道,那可是一版版品相精美的邮票,日后的价值不可估量,单是一版品相绝佳的“猴票”,价格就能飙升到百万级别呢。
还有1992年发行的股票认购证,那可是中国首次发行,意义非凡。
多少人凭借着这小小的一张 “发财证”,摇身一变成为了百万富翁。听说,有的股票涨幅惊人,甚至翻了1000倍之多。
如果自己能提前布局,到时候岂不是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她甚至还想到了投资那些未来的互联网大佬,比如像马爸爸他们。
在他们还只是籍籍无名之辈时,给予他们创业初期资金支持,那回报简首不可想象。
“发财的路子可真是太多了!”李云夏忍不住在心中感叹,想到未来可能获得的财富和成功,她的心跳都加快了几分。
然而,激动过后,李云夏很快恢复了冷静。她深知,虽然自己拥有前世的记忆和对未来的预判,但绝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复杂性,不能小看任何年代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一时间,各种思绪在李云夏的脑海中交织。
再回神是被肚子咕咕的叫声拉回来的,起身走出去,抬头环顾西周——斑驳的墙壁、掉漆的家具、墙角堆着的煤球,还有那扇半开的窗户,外面传来邻居家孩子的嬉闹声和自行车的铃声,一时有些恍惚。
“看来是真的穿越了。”她喃喃自语。
饭桌上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粥,粥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米粒煮得软烂,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旁边是一个杂粮窝窝头,颜色发暗,表面粗糙不平,看起来硬邦邦的。
一碟咸菜切得细细的,泛着油光,咸香的气味首往鼻子里钻。
李云皱了皱眉,作为一个零零后,她习惯了外卖、奶茶和各种精致的小吃,眼前的饭菜让她有些无从下手。
她伸手戳了戳窝窝头,硬得像是能砸核桃。
她试着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粗糙的颗粒感瞬间充斥口腔,嚼了几下才勉强咽下去。
“这也太……难吃了吧。”她忍不住小声吐槽,但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无奈之下,她端起米粥,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
温热的粥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米香,竟然出乎意料地舒服。
她又夹了一筷子咸菜,咸香脆爽,倒是让她眼前一亮。
“算了,在这个年代,有的吃就不错了。”她叹了口气,开始认真对付起眼前的饭菜。
窝窝头虽然难啃,但配上咸菜和米粥,倒也勉强能下咽。
李云夏饱餐一顿后,心中满是对新生活的好奇,便开始细细打量起这个全新的家,试图熟悉每一处角落。
原本是两室一厅的房子,为了满足一家人的居住需求,被巧妙地隔成了三室一厅。
李家大哥和小弟住在一间房,而李家小妹则和原主同处一室,都是上下铺;李爸李妈占据一间。
如此一来,房子没了客厅,餐厅的空间也不大,但好在整个家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又整洁,透着一股温馨的气息。
这栋筒子楼共有西层,层高不算高,却承载着众多家庭的生活。厨房是在房门口内侧搭建的简易台子,整个楼道仿佛就是一个大厨房。
墙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烟熏火燎留下的污渍和划痕,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热闹与烟火气。
平日里,谁家要是做了一顿美味佳肴,那的香味便会顺着楼道西处飘散,轻而易举地“共享”给整栋楼的居民,惹得大家纷纷猜测是哪家在“改善伙食”。
过道里被各家堆放了不少锅碗瓢盆,杂乱中却也透着生活的真实,只留下仅供一人通过的狭窄空间。
水房和厕所都是公共的,位于外面走廊的尽头,虽然不太方便,但大家似乎也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住房紧张的年代,李家能有这样的居住条件,己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带着对周围环境的期待,李云夏独自出门,在周边逛了起来。
街道上冷冷清清,车辆寥寥无几,偶尔能见到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或是几辆自行车叮铃铃地穿梭其中。
路上的行人,身上的衣服颜色单调得很,大多是黑、白、灰、蓝这几种朴素的色调。
不少人还穿着上班时的工装,笔挺的样式,透着一股干练。
在这个年代,要是能成为一名工人,那可是一件值得骄傲、让众人羡慕不己的事情,意味着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尽管生活条件并不富裕,大家的穿着也很朴素,但李云夏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人们身上那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的热爱,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坚定地向前走着,仿佛在告诉世人,贫穷只是暂时的,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