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逆流人生

第21章 仿冒危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逆流人生
作者:
倔强的妙妙屋
本章字数:
3224
更新时间:
2025-07-08

然而,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危机就接踵而至。九月下旬,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仿制的"远方牌"电子表,价格更低,质量更差,严重影响了正品销售。

"肯定是黄家村那帮人干的。"黄老板愤愤地说,"他们专门仿冒畅销货。"

齐志远调查后发现,这些仿制品来自深圳关外的一些小作坊,确实难以追责。更糟的是,由于仿品质量低劣,导致"远方"这个品牌声誉受损,订单开始减少。

"怎么办?"大伯愁眉不展,"仓库里还有五百多只表没卖出去呢。"

齐志远通宵未眠,思考对策。第二天一早,他召集全体员工开会:

"从今天起,我们做三件事:第一,所有正品加贴防伪标签;第二,推出以旧换新活动,老客户优惠;第三..."他顿了顿,"开发新产品,做别人仿不了的东西。"

所谓新产品,是他早就想尝试的电子记事本——将电子表与简易计算器、备忘录功能结合。这在1986年算是创新,技术难度也不大。

"能行吗?"大伯忧心忡忡。

"赌一把。"齐志远咬牙道。他把大部分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聘请了两位深大电子系的兼职学生,日夜赶工。

十月初,当林教授如约而至时,远方电子正处在最艰难的转型期。资金链紧张,新产品尚未成型,老产品滞销。齐志远硬着头皮去火车站接站,没想到同行的还有林晓芸!

"晓芸?你怎么..."他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放国庆假嘛。"林晓芸俏皮地眨眨眼,"怎么,不欢迎?"

"欢迎!当然欢迎!"齐志远接过她的行李,又向林教授问好,"林伯伯好,路上辛苦了。"

林教授打量着深圳的高楼和车流,感叹道:"变化真大啊!上次来还是个小渔村。"

齐志远带他们参观了公司和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流水线作业、质量检测等环节还是让林教授频频点头。

"比我想象的规范。"他私下对女儿说,"这小子有点门道。"

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林教授的到来意外地带来了转机——在广交会上,他结识了一位日本客商,对方对电子记事本的概念很感兴趣。

"如果能做出样品,可以考虑订单。"林教授转达道。

齐志远连夜组织技术团队攻关,三天后拿出了粗糙但可用的原型机。日本客商看后,当即预订了五百台,预付30%定金。

这笔订单救了远方电子。更妙的是,电子记事本的技术门槛较高,小作坊一时难以仿制,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林伯伯,太感谢您了!"送走日本客商后,齐志远真诚地道谢。

"别谢我。"林教授摆摆手,"产品是你做的,质量过关才行。"

林晓芸在深圳待了五天,白天齐志远忙工作,她就帮忙整理文件、接电话;晚上两人去大排档吃海鲜,沿着建设中的深南大道散步。特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惊叹不己。

"毕业后,我也想来深圳。"临别前一晚,林晓芸靠在齐志远肩头轻声说。

"好啊,我们一起创业。"齐志远搂紧她,"你做文化总监,负责品牌宣传。"

"文化总监?"林晓芸笑了,"哪有这种职位?"

"会有的。"齐志远望着远处工地的灯火,"在深圳,什么都有可能。"

送走林教授父女后,齐志远全身心投入到电子记事本的生产中。十一月底,第一批货顺利交付,日本客商非常满意,又追加了一千台订单。

公司的资金危机彻底解除,员工增加到二十多人,厂房也扩租了。更可喜的是,远方电子被列为特区"重点扶持民营企业",获得了低息贷款和出口退税优惠。

十二月的深圳依然温暖如春。站在公司楼顶,望着西周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繁忙的街道,齐志远想起了前世那个寒冷的雪夜。那时的他蜷缩在银行取款机旁等死,而现在,他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拥有无限可能。

"大伯,咱们明年要扩大规模。"他对身边的老人说,"不止做电子表,还要尝试收音机、录音机,甚至电视机。"

"你说了算。"大伯笑呵呵地拍拍他的肩,"我这把老骨头就跟着你干了。"

晚上,齐志远伏案写信,向林晓芸描述公司的近况和未来的计划。写完后,他拿出那张西湖照片,轻轻抚过她的笑脸。

这一世,他绝不会再辜负她的期待。深圳是他的战场,而杭州,永远是他心灵的归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