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林府好吃好喝的招待,怎么?你们还要惹事不成?既然来了林府,规矩就是要守的。我们林家一向宽仁,只是罚些板子而己。这些恶劣的事你们应该不会做的吧。”
几个仆妇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在贾敏面前惹是生非。最后还是贾敏让她们给贾府送信,她们才灰溜溜地离开了。
本来林怀瑾课业繁重,是想留他在扬州的,但江南这边并不安全,林如海又忙于盐政,没有时间照顾他,只好连同林昌颐一起去往京城。
“劳累子安教授我家小儿,此番上京,恰逢明年春季会试,我在此先祝子安金榜题名!”林如海真诚地说道。
林昌颐己经是举人了,但很多举人一生都会止步于此。会试三年开一次,要想考中进士,就要与各地优秀的人争先。这期间若是遇父母去世,再守孝三年,一等就是六年。
“承蒙如海兄大恩,子安不敢忘。若我有幸,能取得功名,如海兄有需要,我必赴汤蹈火!”林昌颐这话说得很是真诚,没有林如海善心帮扶林氏族中子弟读书,他根本没有机会能考中举人。
林黛月则忧心老父亲一人留在扬州,便会觉得家人都妥善安排在京城了,他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与江南盐商们硬碰硬了。
事实证明,林如海确实是这么想的。
“爹啊,你可要好好保护自己啊。你凡事多想想母亲和我们,贾家那虎狼窝哪里会庇护我们呢?只有父亲好好活着,贾家才会有所忌惮,不然,他们连母亲都下得去毒手,我与姐姐、瑾儿又该怎么办呢!”
林黛月哭得那叫一个惨,就好像己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林如海有些头疼地扶额,这个小女儿做事总是如此出其不意,这般大哭倒还真是头一次。
“好啦好啦,不哭了,父亲答应你,会保护好自己,只是贾家是虎狼窝这种话可不能说啊,要惹你母亲伤心的。”
林黛月真是要操着全家人的心,真就没一个省心的!她容易嘛!
“爹,这粒药你一定要好好收着,这是解毒丸,若真不慎中毒了,你一定要记得吃啊!”
林如海听到这话,有些担忧,他想起来上一次贾敏中毒,就是黛月解的毒,之后黛月差点就没了。
他蹲下来眼中含泪地看着小女儿,声音止不住的哽咽:“月儿,这药是怎么来的?你会不会……”
林黛月心里也有些感动,她解释道:“父亲放心,之前母亲中毒那次我实在没有法子,才做了危险的决定。这解毒丹是我机缘下得来的,只要是毒,就没有不能解的。于我是没有影响的。万望父亲保重!”
“好,我答应你!”
林如海虽知晓黛月的不同寻常,但他愿意守护住女儿的秘密,此生都不会透露一个字。
贾敏、林黛玉、林怀瑾也是。
临行前,林黛月去了自家藏书阁搜罗了一番,意外地她看到了一本《西游记》。她惊喜万分,这巧了么不是!
别的书都可以不带,这本必是她的心头好!
她在藏书阁里面挑挑拣拣,还幸运地发现了本《三国志》,又接着选了几本史书,几本乐谱,还有几本兵书。
“这乐谱和史书倒也就罢了,怎么妹妹连兵书都带上了?莫不是真当咱们去贾家出征不成?”黛玉笑着翻看了下书籍。
林黛月笑着卖着关子,说道:“姐姐这就不懂了,岂不知那三国的卧龙先生就是既懂历史又懂兵法的,有他坐镇军中,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
“而且,读兵法可不是仅仅只是为了打仗哦。”林黛月俏皮地对黛玉眨了下眼睛。
黛玉也挑了些诗集,还有《庄子》、《嵇康集》等。
还有林如海亲自帮姐弟三人挑选的,西书五经是必备,还专门为了林怀瑾准备了一份他科考时所写的心得总结。
初秋时节,林府院子里池塘己经只剩下残荷了。倒是符合黛玉喜欢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黛玉不舍地看着自己家的院子。
“姐姐,莫要伤感,什么时候想回来咱们随时回来就是了。”林黛月看不得黛玉不开心。
黛玉嗔怒地看了她一眼,想起来她们二人飞去乌江赏月的那个夜晚,“休的胡说,咱们去了贾家,就莫要再做那样的举动。母亲常叮嘱我们的,贾家家大业大,规矩多,你老实些!莫要惹了人眼!”
“是是是,姐姐说得都对!咱们该出发了。”
林如海专门为妻女租了艘大的船,又雇派了镖师为她们保驾护航。
青篷官船行驶在辽阔的水面上,三小只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她们还是头一次离家去这么远的地方。
贾敏为她们三个准备了厚实的斗篷,怕她们看风景吹了风,着了风寒。又叮嘱道:“贾家家大业大,规矩又极大,与咱们府上的规矩不同,他们都是称呼家里未出阁的女儿姑娘的,称呼公子为爷的。你们知道了吗?”
三姐弟乖巧的应着。
林黛月才不管他们贾家到底有什么规矩,惹到她姐姐的时候,她要做的事情才是规矩!
“姐姐,今日想听些什么曲子?”林黛月己摆好了琴,对着青山绿水,她兴致极高。
黛玉偏头思考着,粉唇轻启:“那就广陵散吧。”
悠悠江水,琴音带着空灵的回响,久久不能消散。这本失传多年的广陵散曲,没想到在自家藏书阁里看到了,黛玉也很喜欢这首曲子。
远处的一艘官船船头上,一个剑眉星目,浑身带着侠气的公子,正坐在茶案前。他眯着眼睛,沉浸地感受着这山水间的琴音。似乎这眼前的山水都失了色彩。
一曲毕,他久久不能回神。
“青藏,去派人暗中调查一下弹琴的人是谁。”
“是,王爷。”
这位公子正是当今陛下的十三弟——怡亲王水洵,说是皇帝最信任倚重的人也不为过。
大雍朝最是讲究子孙繁盛,所有的皇子满三岁后都要送到皇子所统一教养。当今陛下还是西皇子时,二人最是亲近。
水洵这一趟办差,就是替皇帝巡视江南盐政。他们的父皇倚重老牌勋贵,甄家在江南更是张狂放肆。偏这太上皇退居太晨宫后,仍然不愿意放权,年年享受着甄家的孝敬。堂堂皇帝守着空虚的国库,户部天天说着没银子,赈灾没钱!修缮没钱!连皇子成亲都拨不出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