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操作,严重影响了百姓参军的热情。】
【甚至大量的人开始自残躲避兵役。】
【事实上,刘仁轨指出的情况,是高宗到玄宗朝的常态。】【并且,在武周朝造成了多次的溃败。】
【到最后,土地兼并让均田制名存实亡,进而府兵制也跟着崩溃,玄宗不得不改革花钱养军。】
【这里说说,那什么是战争呢?】
【在原始社会,假设一个10人部落每年能产出100斤粮食,正好能够吃。】【但突然某天天灾降临,就产出了50斤,粮食不够分,这叫内部矛盾。】
【你们部落寨主一看不行,找隔壁部落寻思着借点粮食,但人家不给,这就发生了政治交涉。】
【在这种时候,也就只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互相争斗,首到把人数物理平衡为5人甚至更少。】
【二出去抢别的部落的粮食,也就是转移内部矛盾,发生战争。】
【因此克劳茨塞维茨在《战争论》提出,军事服务于政治。】
【而几十年后,老大哥的初代领袖又总结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不管什么样的制度,都还是应该要顺应民心,这样的招募方式,才是真正应该的方式。]
“最好的转移矛盾方法就是战争,这里也是,把战争当成了首选。”
“两种方式,一种做大蛋糕,一种把分蛋糕的人减少,战争这种方式是两者得兼。”“没办法,内部矛盾积压到一定程度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外战争。”
“军事服务于政治,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
“没毛病,老美就是这么干的,用全球舰队来保证经济掠夺,而宋朝正好相反,经济发达。但是在军事上投入太少,导致最后被外敌入侵。”
大唐位面。 李世民面露思索。
后世之人的解读方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原来如此。”
“天幕说得没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府兵制的崩溃,是因为经济制度的先一步混乱。“看来我大唐改革兵制,得从根源上下手才行。”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微微点头,一声叹息。
谁都想要千秋万代,国祚万世不衰。但是很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行的。
“不管什么样的制度,都得顺应民心。”
“看来我大明的卫所制度,也得再仔细斟酌一番!”一旁的朱高炽也是深以为然。
洪武之后,随着可供屯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卫所制度的缺点己经初见端倪。
不少卫所兵宁愿逃亡到深山老林里当“穿青人”,也不愿出来当兵。对这样的现象。
必须顺应民心,对卫所制度进行改革才行。
就在父子二人们议论募兵制度时,
天幕上的视频也刷新了。
【中餐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为什么华夏人会毫不谦虚地认为,中餐天下无敌?】
无数位面的古人们,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纷纷吵嚷起来。
说起吃这个话题,人人都有发言权。中餐天下无敌,这还需要谦虚?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特别是唐朝时期的古人们。与外邦交流甚多,胡人的食物也吃过不少。
“胡饼、饆饠、搭纳、音部斗”之类胡食。其实就是有馅的甜咸面制点心,油煎饼之类,远不如大唐食物。
【自们华夏人向来是比较谦虚,特别是在自身发展方面。】
【就算是比别人强了、超过别人了,也都是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
【但是为什么一到了中餐就变了呢?】
【人人都是一副中餐天下第一的模样。】
【而且还发自骨子里的,看不起国外烹饪和料理。】
【到底是为何呢?】
大唐玄宗位面。
李隆基咽下口中的饭菜,略带诧异地看着天幕。
“中餐当然是天下第一,难道后世之人还有什么疑问?”“依朕所见,西域的各类食物,唯有美酒可堪一饮。”李隆基砸吧两下嘴,回味起西域的特产美酒。
“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配上胡姬当垆卖酒,倒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至于其他食物···
丝绸之路繁荣,长安城里往来的胡商不少。
他们带来的特色胡食,李隆基好奇之下也尝过一些。品尝之前图个新鲜,但尝过之后就有些索然无味。
西域那些寡国小民的地方,弄出来的胡饼之类食物,味道只能说非常一般。
平民百姓用来饱腹尚可,但是难登大雅之堂。
大清位面。
看着天幕上的问题,雍正颇有些不屑一顺。西洋餐?
他又不是没有尝过。
西方传教士带来的那些西洋餐食,别说跟皇宫中的御厨比了。哪怕随便找一家民间的酒楼。
味道跟西洋餐比起来,那也是只好不差。在雍正眼里,
西洋不能说是谁吃至极,但确实没什么味道跟华夏丰富的味形比起来,相差甚远。
他盯着天幕,
想看看后世之人有什么想法。
【我很喜欢以前一个美食博主的观点。】
【给你一块雪花牛排,只要稍微煎一煎撒点盐就很好吃。】【把这玩意做难吃了才算是本事。】
【给你一堆内脏下脚料什么的。】
【还能用这些这些东西做出好菜来,】【这个才算是真本事!】
【中餐在化腐朽为神奇上说第二,没有哪个菜系敢说第一!】处理内脏和下脚料也叫真本事?
历朝历代的古人看到这里都懵了。这不是基本功吗?
动物身上的内脏之类,都是宝贵的油水来源。
做不好这些,也配下厨做菜?
中餐的处理下水方式,可谓是要多少有多少。国外的餐食,难道都不处理这些下脚料?
【记得刚到国外的时候,看到他们把猪蹄、鸡爪、大肠这些食材丢掉。】【我过去问了一句,他们就全都塞给我了。】
【在他们的饮食体系之中,完全找不到处理这些食材的办法!】
【但是在咱们中餐却足足有几百种之多。】
“我几年前刚到毛熊国留学的时候,去市场买菜,买了一斤猪肉,然后问旁边随意扔着的鸡爪多少钱。”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毛子脸上诧异的表情!好像满脑子的问号:这东西还能吃?”“最后他告诉我,这些鸡爪想要全部白送,因为本来就是要丢的!”
“结果我一个人抱着1斤猪肉加上送的10斤鸡爪回了公寓,做成一锅卤鸡爪,吃了足足三西天!”
“这样买一送十的神仙日子过了两三年,后来过不下去了···因为当地的留学生越来越多,那个毛子学精了,发现鸡爪也可以卖钱!”
败家啊!
看到这里,古人们不约而同地冒出这样的想法。
这毛熊国也太浪费了。